秦觀(1049-1100),字少游,北宋文學家、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在婉約感傷詞作的藝術表現方面,展示出獨特的審美境界。秦觀詩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風格獨特,在兩宋詩壇自成一家。散文以政論、哲理散文、游記、小品文最為出色。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征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于文詞。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 ,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曾說:'少游詞境最為凄婉,至'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則變而為凄厲矣。'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借牛郎織女的故事,訴說這人生的悲歡離合。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清晨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寂寥。這首詞沒有一處用重筆,只是幽情輕吐。詞人寫出了一種生活的空虛之感,在一個敏感文人的心里,這種空虛寂寞伴隨生命的全程,無邊無際,又無計可除。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此詞為抒寫暮春別恨之作。上片寫'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凄婉哀傷的情緒。 滿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這首《滿庭芳》是秦觀最杰出的詞作之一。此詞雖寫艷情,卻能融入仕途不遇,前塵似夢的身世之感?!吧侥ㄎ⒃疲爝B衰草”,雅俗共賞,僅此一個對句,便足以流芳詞史了。上闋寫景,引出別意,顯出高曠與遼闊中的冷峻與衰颯,與全詞凄婉的情調吻合。下闋用白描直抒傷心恨事,展示自己落拓江湖不得志的感受。 如夢令·春景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這首詞諸本題作“春景”。乃因傷春而作懷人之思。詞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過程展示流轉在節序交替中的傷春念遠之情。詞從愉快之景象敘起,乃欲反襯其心境之愈為悲苦。 點絳唇·桃源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秦觀的后半生和蘇軾一樣,屢遭貶謫,但襟懷卻不如蘇軾曠達自放,所以他的后期詞作中常凝結著濃稠的凄苦、感傷情調。該詞開首兩句以輕快清麗之筆寫夢入桃源,不過是一種襯托,其目的是要借“水落”以見“石出”,凸現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艱危、困頓。詞的基本風格是幽細凄厲的。 好事近·夢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面化龍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此詞作于詞人貶監處州酒稅時。此詞名揚于時。蘇軾有題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從遷客游……誦少游事甚詳,為予道此詞至流涕。乃錄本使藏之?!秉S庭堅跋此詞云:“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比~題為“夢中作”,系寫夢境,先寫出中漫游,再寫飛云空中變幻和醉臥出藤陰下。整首詞出語奇警,意境幽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