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6年已經過去并成為歷史,若干年后若有人記錄中國醫學史,或許會觸目驚心于這一年中國醫生所遭受的凌辱,當然也許會一帶而過,因為這一年的血與淚和其它年頭相比,似乎并無特色,我們見慣了一樣的胡攪蠻纏,聽慣了一樣的匪夷所思。在已經拉開大幕的2017年,醫生世界會變美好的意愿,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底氣不足。可以說,指望狼為自己的罪行懺悔,是羊的一廂情愿;那么,中國醫生如何在2017年自求多福便依是道難題。 基于此,本著“我們和患者及家屬是朋友,不是敵人”的大原則,由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發起,在廣泛閱讀歷年不靠譜新聞報道,深入研究醫鬧個案的基礎上,再經廣泛征求全國一線同行意見后,由非著名心內科醫生執筆的《2017臨床醫生自我保護中國非著名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新鮮出爐,本文旨在總結過失,吸取教訓,關愛同行,保護自我。該共識將從“醫生-醫生關系”、“醫生-家屬關系”、“醫生-患者關系”、“醫生-自我的關系”四個方面分別闡述。本文及作者歡迎同行間的板磚,當然也明目張膽地收受鮮花與雞蛋的賄賂;偉大的腦袋,總是不謀而合,若您有槽要吐,請移步至文末留言區。 適用范圍 該共識僅使用于戰斗在臨床一線的勇士們,功成名就,只負責在名醫堂高高在上指點數名VIP病人的大師們,或只負責整人運動、搞內部階級斗爭的政客們,他們都已脫離一線,樂在其中地享受“資歷”帶給自己的紅利,此二類人員遭遇此文,盡可閱后即焚。 醫生-醫生關系 2016年我們遭遇了一小撮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指手畫腳的老專家,他們自封為神,不食人間煙火,動輒從“哲學”“人性”“過度醫療”的角度,將一切現行診療技術吊打,仿佛不穿草鞋回歸自然都是罪惡之舉。但歷史無數次地證明,那些曾被封為“男神”“女神”的人,現了原形都是小鬼。醫生的名氣一方面靠同行間專業的認同,一方面來自診療水平的群眾口碑,踩低旁人,并不能真正抬高自我。 中國“倒三角”式的醫療資源分配和“正三角”式的患者來源是不相匹配的。無數大醫院盲目擴張掏空基層醫院的做法早已司空見慣。但正是這種掠奪式的方式,導致基層診療水平受限嚴重,所謂“上級醫院”指責“基層醫院”治療方案的做法也是屢見不鮮。比如,在基層醫院中,一個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被診斷為房間隔缺損,但轉至上級醫院后,卻確診為房間隔缺損及肺靜脈畸形引流,本來計劃微創介入的手術,只能轉為開胸治療。這種情況完全正常,但也許正是所謂“上級醫院”的一聲:「當地醫院什么水平,這種疾病都能誤診」,而給基層醫生帶來一場災難。任何醫院的專業特長不同,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是必要的,指責對方水平欠缺的做法都是流氓之舉,事后指導對方進步的做法才是仁義之師。 本人學習工作過的醫院涉及縣醫院、市級醫院、省級醫院、部級醫院,既有中醫院,又有西醫院,不論哪一家醫院,在教學查房中當患者及家屬之面訓斥一線醫生的專家都屢見不鮮,也許他們認為這樣很酷,但實際上卻是在將一線醫生所有的工作不足游街示眾,并將他們在病患面前的形象貶的一絲不茍、一文不值,試問:若我們自己是躺在床上的病人,還會相信一個被領導罵的一無是處的管床醫生嗎?這個世界上,究竟有什么話不能坐下好好說? 這是朋友圈中令兄弟手足割袍斷義、令恩愛夫妻勞燕分飛的第一話題,這一話題掀翻了無數酒桌,拉黑了無數好友,親朋好友老死不相往來的例子數不勝數,簡直比該不該吃狗肉還要敏感。中醫-西醫之爭已經上升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甚至政治立場的高度,絕非口舌之爭可以蓋棺論定,我們只要相信優勝劣汰,相信物競天擇,相信適者生存,然后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手中救死扶傷事情即可。爭論這一話題,如同辯論“白馬非馬”,只會升高辯論者的血壓和促進唾液腺分泌,實有百害而無一利。 世界上唯一不能避免的事情就是意外,誤判、誤診、誤治,貫穿醫學發展始終,可以預見的是,無論在將來任何時代,這種情況均不能避免。醫學會議上,并發癥專場中往往會討論的興致高漲、熱鬧非凡;引以為鑒、暗自警醒者有之,幸災樂禍、手舞足蹈者有之,趾高氣昂、大肆批判者亦有之。其實,對于自爆家丑的醫生,在為之惋惜的同時,還應為其勇氣折服。若旁人僅哀之、樂之而不鑒之,那這些旁觀者距離重蹈覆轍也就為時不遠了。 醫生-患者家屬關系 要注意觀察他們手中是否握有手機,若有的話則在偷偷錄像或者錄音。對于明目張膽的家屬,盡可用患者本人聽得到的音調奚落他們:比拍照發朋友圈更重要的,是與我商議你媽的治療方案。但奚落一個人是要講究尺度的,輕者僅使其皮癢肉不癢,重者可能讓其翻臉比翻書還快。 這類人群甚至會和你探討手術怎么做,你的治療方案不可能一下便使其滿意。此時,應謙卑的請教他最相信誰,然后讓他再去多方咨詢。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診治方案,只有讓他滿意(商議一個能讓他心服口服的治療方案),讓他爽(安撫他專業型的虛榮心),才有可能讓他出院(不要戀戰,病情好轉后見好就收)。凡遇到皺眉頭,面相不善,尖酸刻薄的家屬,盡量言語平和,面帶笑容,見好就收。對于持以上兩種態度的家屬,治病救人點到為止即可,窮寇勿追,不要戀戰是第一要義。 孔較瘦有數千名微信好友,愛發自拍者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天生麗質難自棄的佳人,也有英武雄壯濃眉大眼的好青年,孔先生雖欣賞他們的長相,但更佩服他們的勇氣。我不清楚他們哪里來的勇氣天天自拍,正如我不理解為何有些人敢拍胸脯向家屬保證治療效果。這種保證療效的事情,不是只存在于收音機中兜售補腎壯陽藥的廣告里面嗎?某藏族同胞典型患心絞痛就診,造影提示血管狹窄99%,手術后胸痛癥狀立馬消失。手術醫生向患者拍胸脯說:「手術很成功,今后絕不會再痛」。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患者回西藏后一月就染上帶狀皰疹,胸痛較前尤甚。一場自信與大話導致的風波,隨之來臨。 為人子者,小杖則受,大杖則逃,不陷父母于不義也;為人臣者,有冤則諫,不聽則默,存身惜命,不陷君王于不仁也;為人醫者,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陷家屬于不利也。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豈有人力所能奪者?醫者,治未病之病,治將病之病;已病之病乃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使其人財兩空,乃行醫之人不義不智之舉。 人無傷虎意,虎有吃人心,家中有老小,凡事多謹慎。世界沒壞人說那么壞,也沒好人想的那么好,要相信多數患者和家屬都比寺廟里面的善男信女虔誠,這也是多數人雖悲觀泄氣卻隱忍堅持的原因。此一點,言盡于此,不宜多言。我們只防群眾中的小人,不防群眾里面的君子。 世人常言:國人多戾氣過重,動輒握拳而起,挺身而斗。事實上,我們絲毫不能否認,有些人做事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大家去職能部門辦事,都能遇到“美的像臉,冷的像屁股”的面孔,換位思考以下,我們就會發現,笑臉能緩解多數尷尬,不要在一個哭喪的表情上停留太久,換一個笑臉,花不了你多長時間。牛逼不是裝出來的,孫子才是,所以經常收斂一下氣焰傷不了你身子骨的。 醫生-患者關系 交代標準治療方案須上級醫生和患者家屬共同交代,必要時可將“標準治療”放低姿態,作為中成藥的“輔助治療”。用“君臣佐使”這種對話體系與之交流,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臟外科在為風濕性心臟病做瓣膜置換術時,往往會考慮到少數民族患者監測華法林的依從性。機械瓣患者一旦抗凝失敗,輕則會讓病人最后躺在床上,重則會掛在墻上。所以這類人群置換生物瓣可能更有優勢。 此類人往往滿嘴專業術語和心靈雞湯,要用更加專業的姿態與之對話,必要時建議他去咨詢業界權威。 這是他本次住院期間最后一次享受醫保待遇,一旦不開藥、少開藥、錯開藥、多開藥,便會引發新一輪怨聲載道。這是中國老人的可悲和可憐之處,能滿足他們就盡量滿足。 一個總是指責其他醫院/科室/醫生的病人,別指望他會真正相信你。但我們也不能附和他們,不要將負面的情緒和詞語,在背后加到自己同行身上去,即便他可能是你的競爭對手。 一線醫生盡量以服務為主,治療方案交給主任大佬們去交代。你要時刻謹記,不管你的能力多高,不要指望一個習慣了頤指氣使的VIP真的會將低年資的小渣渣醫生當回事。 醫生-自我的關系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職業,值得用生命去奮斗,醫學也不例外。強健的體魄與強健的精神總是對應的,適宜的健身對于醫生至關重要。 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這是中國從醫者現狀,也是從醫者的悲哀。再努力奉獻的工作,也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 最近流行一句話「沒有什么醫療技術能代替愛心」,很多人深以為然。然而將這句話反過來說,同樣奏效,「沒有什么愛心能代替醫療技術」。一味強調關愛而忽視技術的醫療是扯淡之舉。說白了,醫學未見得一定全部是科學,但首先是技術。沒有救死扶傷之術,憑空念叨高尚是五臺山的和尚所為。技術與愛心并不沖突,甚至相輔相成。作為醫生,不要為了各項指標放低入院或手術門檻,也不要因所謂“溝通有術”,放棄醫療技術的進步。 如果一個人在路上跌倒了,那可能是他個人的問題,如果一群人都在這條路上動跌倒了,那就是路線問題。中國醫學界顛倒錯亂的狀態,絕非醫生個人所致。因此,在個人身家性命為人所迫時,沒有什么規章制度是一定要遵守的,沒有什么國家財產是一定要保護的,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男兒的血性絕不能丟失。 即將迎來春節,年年過年,年年難過,想哪年不過難過年?雖如此,仍向戰斗在一線的兄弟姐妹致敬! 飄瀟我是孤鴻雁,不與紅塵結緣;欲知2017醫生境況何如,且砥礪前行,且拭目以待! 有詞為證: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猛回首,張望年少,曾記否,朱顏玉貌,心比天高。牛鬼蛇神何足道,魑魅魍魎一刀掃。今十年從醫,余夢未了,只落得荒唐可笑。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見我輕鴻毛,撫今追昔,徒傷懷抱?!?/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