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佛教的生死觀,人們首先會想到六道輪回、往生凈土,但在《你可以不怕死》這本書里沒有談這些。一行禪師以他深厚的佛學涵養及深觀的實證體驗,用春風一般清新而又溫暖的語言解答了人們看待生死的終極疑問。 《心經》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若洞徹了這一哲理,你就發現了超越死亡的秘密。一行禪師告訴我們生、死、來、去、存在、不存在只不過是我們制造出來的概念,而固執于這些概念、二元對立的僵化思維正是我們困擾、恐懼和痛苦的源頭。 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曾經聲明:“沒有任何事物被創造出來,沒有任何事物被毀滅。”雖然他并不是佛教徒而是科學家,他發現的真理與佛陀發現的真理卻是相通的。 “當條件充足時,事物自然顯現出來,如果條件不夠,事物就會隱退,他們靜待著適合他們顯現的時刻”。 所以,一行禪師更喜歡用“示現”一詞,而不是“創生”。盛夏時,一定看不到梅花,可待到寒冬臘月,梅花便朵朵綻放。那么,梅花在盛夏時是死掉了嗎?不,它一直存在,只是沒有充足的條件令它示現。 你可以想象一下云誕生的景象。未生之前,它是海里的水。或者它本來在河里,后來變成了水蒸氣。它也可能是太陽,因為陽光制造了水蒸氣。當時風也應該在場,是它幫助水轉換成了云。云不是無中生有的,不斷在變化的只是形式罷了。 云遲早會變成雨或雪或是冰。如果你深入地觀察雨,你會看見云。云并沒有消失,它化成了雨,雨化成了草,草化成了牛,牛又化成了牛奶,然后又成了你嘴里的冰激凌。今天你如果吃冰激凌的話,給自己一點時間凝視眼前的那個甜筒,然后說:“嘿!云兒!我認出你了。”這么做,會使你洞悉和了悟冰激凌的真正本質。同樣地,你也會在冰激凌中看見大海、河川、太陽、草及牛。 深觀之下,你根本看不見云的生日和死期。云承繼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陽的高溫,而雨雪又承繼了云。死亡這件事并不存在,因為事物永遠在延續著。事物的消失只不過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呈現。沒有任何事物誕生,也沒有任何事物死亡,萬物只是不斷地在流轉變遷罷了。 世間萬物均是因緣和合之物,生命亦然,生是顯現的條件充分,死是條件的離散。而組合成我們的一切并未消失,它們只是等待著下一次的聚合。 你的生命是無盡的緣起,緣聚緣散而已。你的生命繼承了你的祖先,而你的子孫又繼承了你。你來源于自然,而后又回歸自然,你與自然萬物互即互入,是一個整體。就如海浪高低起落,但海浪不必擔心自己會消失,因為海浪的真實本性是水。一行禪師說:“感覺一下拂面的輕風和腳下的大地,便能憶起母親是永遠與我同在的。” 真正明白了生和死你就可以不怕死。當你不再恐懼,你就會感到自由。你的心有多自由,你就有多快樂。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 花落還開,水流不斷。 我等何有,誰與安息? 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行云流水的文風,形象貼切的比喻,平和淡定的教誨,使得《你可以不怕死》這本書不只是適合佛教徒閱讀,而是適合所有人。一起來參悟這一生死課程,一行禪師的開示或許能夠啟發我們“我們來自何處?我們將去往何方?” 閱讀提示: 這不是一本科學研究的作品,而是一本要用心來感受來領悟的書。如果像黑格爾一樣用邏輯思辨來看待這本書的話,你將失去非常美妙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