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父母可不能來來去去只都問孩子“你做完作業沒有”。 有些話,你不愛說,還得跟孩子說; 你不張嘴,受影響的是孩子。 該跟孩子說什么?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說很不妥,這不是明擺著惹火孩子嗎? 事實上,我覺得惹火,總比讓孩子迷迷糊糊地開學要好。會生氣,說明孩子已經把這個事實聽進耳里,并回想起上個學期的學習生活,有了心理準備,只是心里上會掙扎、不耐煩而已。如果孩子迷迷糊糊地,一直處于放假狀態,那就算開始上學了,孩子可能還是一臉不在狀況的樣子,等他回過神來,可能已經是開學一周后了。 這句話其實有兩層暗示: 一是“我理解你”。其實,很多父母都明白孩子心里在煩些什么,覺得不想上學也很正常。但是因為“孩子上學,自己才能安心上班”、“連父母都抱怨,孩子就更沒心思學習”之類的想法,不得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強硬。 不過,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理解的,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表達出善意的理解,就等于給了孩子一個下臺階。那接下來,才能好好說話。 二是“你需要接受這個現實”。之前也說過,到了這個時候,孩子必須有足夠的開學心理準備。所以,父母要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是要上學的”。這樣,即使孩子想要逃避,也避無可避。 可能我這樣表述略有點生硬,爸媽們可以適當委婉一點。 有些孩子會在開學前夕,會變得非常焦慮,即使他們已經完成假期作業。所以,父母需要通過一些話來緩解、解除他們的焦慮感。對孩子說一句“又不是沒上過學,沒什么好怕的”,讓他心里有個底,同時也知道父母在支持他。 而有些孩子雖然不是很焦慮,但是對于開學后該怎么做也會有點不知所措。尤其是到了現在,孩子對于重復進行的規律學習已經沒有新鮮感,這就造成“一方面不想像上學期那樣苦悶地學習,一方面卻不知道怎么改變”的局面。 這也是這類孩子抗拒開學的原因,所以父母需要通過這句話,讓孩子明白,不用迷茫,可以先回想之前上學的模式,想想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變的。當然,在這一點上,父母可以給點新鮮的意見,比如:上課容易打瞌睡的,孩子可以想想平時有什么方法可以讓自己瞬間清醒的。 這是提醒孩子,要為新學期做好準備。比如:假期作業做完了嗎?新文具都買好嗎?在追的電視劇看完了嗎? 與其說這是一種提醒,不如說是一種“從假期轉向新學期”的儀式。孩子可以在收拾書包、檢查作業的過程中,加強“要開學了,不能睡懶覺,不能出去玩”的自我意識。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知道孩子當下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 說到電視劇,其實我更想說的是電視劇、游戲,或者其他孩子正“熱愛”得不行的娛樂活動。很多孩子在開學后,即使在上課,也會心心念念自己沒看完的電視劇、動畫片,或者還在玩的游戲。所以,在開學前,父母必須讓孩子跟這些娛樂活動做個了斷。 這個時候,父母需要跟孩子協商,安排好開學后每天或者每周娛樂的時間,讓孩子知道開學后,他的娛樂活動還是能照常進行的,只是重點轉向學習而已。 但為了以更好地狀態迎接開學,孩子建立一個“轉節點”,比如:正在看的電視劇,在開學前就停在其中一集,不要再往下看;游戲的話,停下來一天或半天,做點別的事。在開學后按安排好的時間恢復。 提問:就開學的問題,如果讓你跟孩子說一句話,你會說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