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元宵節快樂! 今天都吃湯圓了嗎? 提到圓滾滾的湯圓,Sir就想起一部美到上天的短片,里面也有很多“圓滾滾”的物體—— 行星。 《漫游者》 Wanderers 四分鐘的短片,簡直可以秒了所有科幻大片。 因為里頭的畫面,取自14個真實的太陽系影像。 豆瓣網友@愛荔思 說得好: 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是數百億美元的太空探索計劃,和上千位人類精英的終生奮斗。 所以真的要算成本,這條短片絕對是造價最高的,沒有之一。 瑞典數碼藝術家Erik Wernquist,在這些真實照片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 之所以把短片命名為“wanderers”,Erik說這是取自“planet”(行星)在古希臘的釋義。 當時,人們把肉眼可見的行星統稱為 “aster planetes” ,意思是“wandering star”(漫游星球)。 這個詞同樣代表了我們,地球上的漫游者。 我希望借這部短片,讓大家躍離地面,成為—— 漫游在漫游星球間的,漫游者。 如短片開篇畫面: Sir手動調亮了一些 一萬年前,日落后,牧民從中東北部向西走,從地平線往左上分別可以看到水、金、火、木、土星。 其實我不確定現實中是否真的能看到這樣的光景,但我很喜歡這個畫面:地球上的漫游者,仰望著太空里的漫游者。 《漫游者》并沒有實質劇情,只是展現了導演心中,未來太陽系可能成為的樣子。 在未來的某一天,當地球科技終于能夠實現太空漫游的夢想,人類的足跡遍布太陽系的各個角落。 我們會在這些行星上做什么呢? Erik給出了他的創意—— 在火星看淡藍色的落日。 右圖為NASA的“勇氣號”火星探測器,于2005年5月9日拍攝的原圖 走上火星表面的隕石坑邊緣,等待乘坐飛艇去旅游。 靈感來自“機遇號”火星車拍攝到的懸崖 還可以在木衛二徒步,遠眺木星。 實際上,美國宇航局專家杰夫·尤德在2016年稱,木衛二的地下海洋是太陽系中最有希望存有生命的地方。 右圖為“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前往土星的路上經過木星,拍下的照片 《漫游者》的旁白采用了已故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聲音。 旁白的內容摘錄自卡爾·薩根60歲時出版的科普名著《暗淡藍點:展望人類的太空家園》,書里根據太空空間站探測的成果,評估了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可能性,正是這本書啟發了Erik創作《漫游者》。 卡爾·薩根,癡迷太空的科普大神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離太陽系好近,長大了才發現,我們離太陽系越來越遠,卻離沉悶的生活越來越近了。 所以不如給自己一個機會,戳一下短片,用4分鐘,讓自己短暫地脫離地面。 | 時長:03分51秒 | 譯制:七印部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