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脈法

     gutuchanyu 2017-02-12

    1診脈六法

    切脈下指先看心,心脈浮大為正形。浮而有力心經熱,熱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風寒弦又緊,頭疼寒熱數難平。驚悸怔忡沉細弱。上焦蓄熱洪大應。(心脈
           
    次看肝臟弦又長,總然有病也無妨。忽然浮大風為患,緊帶洪兮瘧痢當。微澀原來陰血少。數為著怒緩為尫(wang1音汪。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實知肝火。沉細為虛亦是常。(肝脈
           
    若逢腎脈沉無病,洪大須知陰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為妊。弦緊極虛芤下血。痛連腰脅現微沉。五心煩熱洪無力。犯著房勞數不寧。(腎脈
           
    右寸診之浮短澀,肺家清凈病無干。邪氣上沖多發嗽,洪大分明仔細看。弦緊必然咽燥破。數時胸府熱難安。浮而有力風外感。沉主生癰滑生痰。(肺脈
           
    脾家性燥宜遲緩,倘逢滑數知傷食。洪大原來胃火熾,弦緊定遭北(疪的比下面加白)瘧疾。虛汗泄瀉腹膨膨。噯氣吞酸是數熱。土不制水肢浮腫,沉細而微見腎脈。(脾脈
           命門
    相火只宜靜,雖然沉細未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陰虛盜汗肌消甚。浮洪嘔血夢遺精。滑數昏花耳聾癥。遲緩多緣下部寒。女子旺時應有孕。(命門

    2診脈總要

    脈中義理極微玄,一診傳心即了然。左寸心脈浮大散,左關肝膽脈長弦,右寸肺脈浮澀短,右關脾胃緩大兼,兩尺屬腎宜沉軟,此為無病體安然。
           
    春脈弦兮夏脈鉤,秋脈毛兮冬脈石①,順時為吉逆為兇,指下須詳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脈一盛,便是風寒暑濕癥,惡寒發熱更無殊,四脈四癥要審定。浮而無力是傷風,浮而有力傷寒癥,浮而虛者暑傷心,浮而緩者濕之病,發散滲利不可差,用藥和平保元命。
           
    右手氣口脈一盛,便是內傷飲食癥。內傷勞倦脈浮洪,飲食傷脾脈洪盛。又有七情氣所纏,喜散怒弦憂澀認,悲緊思結恐為沉,驚則脈來動不定,平其胃氣保安全,實實虛虛能損命。
           
    左關脈實肝有余;右關脈澀脾土虛。左關澀兮血不足;右關滑兮食積居。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結,左尺遲兮陽事衰,右尺數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號和平,更加一至無大疴,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即云殂,六至為數七至極,八脫九險十危急。脈無上下陰陽絕,脈無來去本元枯,動止頻頻不久矣,直須決絕莫含糊。大凡診脈要數息,五十不止身無疾,指下欣欣生意多,雖然有病將安逸。
           
    ①鉤:脈來疾去遲曰鉤,亦即今之洪脈。毛:即今之浮脈。李士材謂系浮澀,亦通。石:脈沉溺而滑也。
           
    人迎:關部分做上、中、下三等分,靠近寸部的上三分之一,左手叫人迎,右手叫氣口。

    3診脈入式歌

    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心與小腸居左寸,肝膽同歸左關定。腎居尺脈亦如之,用意調和審安靖。肺與大腸居右寸,脾胃脈從關里認。命門還與腎脈同,用心仔細須尋趁。如診他脈復手取,要自看時仰手認。三部須教指下明,九候了然心里印。大腸共肺為傳送,心與小腸為受盛。脾胃相通五谷消,膀胱腎合為津慶。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肝膽同歸津液腑,能通眼目為清凈。智者能調五臟和,自然察認諸家病      掌后高骨號為關,關后為陰直下取。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陽數即吐兼頭痛,陰微即瀉臍中吼。陽實應知面赤風,陰微盜汗勞兼有。陽實大滑應舌強,陰數脾熱并口臭。陽微浮弱定心寒,陰滑食注脾家咎。關前關后辯陰陽,察病根源應補朽      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太無疴。三遲二敗冷危困,六至七極生熱多。八脫九死十歸墓,十一十二絕魂嗟。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遲冷數熱古今傅,難經越度分明載。熱即生風冷生氣,用心指下叮嚀記。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經分節氣。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在意專心察細微,靈機曉解通元記。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微沉緩澀遲并伏,濡弱相兼八里同。血榮氣衛定息數,一萬三千五百通。

    4診脈傳心訣

     診家之要四般脈,浮沉遲數為之則。浮沉輕重指端詳①,遲數息中分緩急②。浮而無力即為③,浮而有力便為。脈沉而無力是④,微沉有力是為。遲而有力脈居⑤,遲而無力⑥。數而有力為緊弦⑦,數而無力為芤脈⑧。浮遲即是表間虛,沉遲即是里冷極。浮數原來表熱真,沉數原來里熱炎。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
           
    按:脈學講的越繁瑣,初學的人越難掌握。前人曾說:“切脈之事,明于書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謂“胸中了了,指下難明”。本訣以浮、沉、遲、數四脈為綱,再從四脈的有力無力分出虛、實、洪、弱等十種脈象。這種以綱帶目,從簡到繁,先易后難的診脈方法,使初學的人容易掌握。作者對諸脈脈象形容不夠全面,間或有與歷代脈學說法不盡符合處,但因作者已經申明“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故未修改。讀者可參閱其它脈學,結合實踐,互相印證。
           
    ①輕手按于皮膚之上即見者,謂之浮脈。重手按至肌肉之間始見者,謂之沉脈。
           
    ②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脈來三至謂之遲脈。一息脈來六至謂之數脈。(數:讀朔,當快講。)
           
    ③虛脈,遲大而耎,按之不足,隱指豁豁然空。
           
    ④極耎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者。謂之弱脈。
           
    ⑤崔嘉彥《脈決》謂滑脈:“遲而有力,滑而流利”又謂:“滑脈如珠,往來旋轉”。
           
    ⑥緩脈:一息四至,應指和緩。往來自勻。澀脈:細而遲,往來難。
           
    ⑦緊脈: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手,數如切繩。弦脈:端直以長如張弓弦。
           
    ⑧《脈經》謂:芤脈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如捻蔥狀。

     

    5諸脈主病

    浮為風虛芤失血,滑為吐逆實為熱,弦為拘急緊為疼,若是洪來多發熱。沉寒積痛微①冷結,緩主風虛澀少血,遲病冷頑伏積攻,濡弱氣血少分別②。長為壯熱短為食,虛脈心中多恍惚,促③緣積聚熱相攻,結④為陰寒有所積,動⑤為驚悸血崩淋,牢⑥為寒痛木乘牌,代⑦為正氣已飄離,細⑧是精枯形瘦極。
           
    ①微脈:極細而耎,若有若無,按之若欲絕,至數不明。
           ②濡脈:虛耎無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卻去,主血虛,又主濕。弱脈主氣虛。
           ③促脈:古人有兩種解釋,數時一止叫促脈(脈經);脈博急促也叫促脈(脈學輯要)。
           ④結脈:往來緩慢,時一止復來。
           ⑤動脈:古人有兩種解釋,一謂“動乃數脈,見于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瀕湖脈學》)。一謂“數而跳突名動”(《脈學輯耍》何夢瑤)。
           ⑥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
           ⑦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良久復動。且止有常數,必依數而止。
           ⑧細脈:細直而耎,若絲線之應指。特點是脈窄,且波動小。浮脈

      【體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舉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脈為陽,其病在表。寸浮傷風,頭疼鼻塞;左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尺脈得之,下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兼脈歌】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濕。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沉脈

      【體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舉之不足。

      【主病歌】沉脈為陰,其病在里。寸沉短氣,胸痛引脅;或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為滿悶,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濕癢。淋濁痢泄。

      【兼脈歌】無力里虛,有力里實。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飲,沉澀血結;沉弱虛衰,沉牢堅積;沉緊冷疼,沉緩寒濕。

                      遲脈

      【體象歌】遲脈屬陰,象為不及;往來遲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遲脈主臟,其病為寒。寸遲上寒,心痛停凝;關遲中寒,癥結攣筋;尺遲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牽陰。

      【兼脈歌】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里寒;遲澀血少,遲緩濕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數脈

      【體象歌】數脈屬陽,象為太過;一息六至,往來越度。

      【主病歌】 數脈主腑,其病為熱。寸數喘咳,口瘡肺;關數胃熱,邪火上攻;尺數相火,遺濁淋癃。

      【兼脈歌】 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里熱。陽數君火,陰數相火。右數火亢,左數陰戕。

                      滑脈

      【體象歌】 滑脈替替,往來流利;盤珠之形,荷露之義。

      【主病歌】 滑脈為陽,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滿吐逆;關滑胃熱,壅氣傷食;尺滑病淋,或為痢積,男子溺血.婦人經郁。

      【兼脈歌】 浮滑風痰,沉滑痰食。滑數痰火,滑短氣塞。滑而浮大,尿則陰痛。滑而浮散,中風癱瘓。滑而沖和,娠孕可決。

                      澀脈

      【體象歌】澀脈蹇滯,如刀刮竹;遲細而短,三象懼足。

      【主病歌】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寸澀心痛,或為怔忡。關澀陰虛,因而中熱;右關土虛,左關脅脹。尺澀遺淋,血利可決;孕為胎病,無孕血竭。

      【兼脈歌】 澀而堅大,為有實熱;澀而虛軟,虛火炎灼。

                      虛脈

      【體象歌】虛合四形,浮大遲軟;及乎尋按,幾不可見。

      【主病歌】虛主血虛。又主傷暑。左寸心虧,驚悸怔忡;右寸肺虧,自汗氣怯。左關肝傷,血不營筋;右關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證蜂起。

                      實脈

      【體象歌】實脈有力,長大而堅;應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實脈實,火熱壅結。左寸心勞,舌強氣涌;右寸肺病,嘔逆咽疼。左關見實,肝火脅痛;右關見實,中滿氣疼。左尺見之,便閉腹疼;右尺見之,相火亢逆。

      【兼脈歌】 實而且緊,寒積稽留。實而且滑,痰凝為祟。

                      長脈

      【體象歌】長脈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長竿。

      【主病歌】長主有余,氣逆火盛。左寸見長,君火為病;右寸見長,滿逆為定。左關見長,木實之殃;右關見長,土郁脹悶。左尺見之,奔豚沖兢;右尺見長,相火專令。

                      短脈

      【體象歌】短脈澀小,首尾俱俯;中間突起,不能滿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為氣虛證。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見右寸,肺虛頭痛。短在左關,肝氣有傷;短在右關,膈間為殃。左尺短時,少腹必疼;右尺短時,真火不隆。

                      洪脈

      【體象歌】洪脈極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表,滔滔滿指。

      【主病歌】洪為盛滿,氣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煩舌破;右寸洪大,胸滿氣逆。左關見洪,肝木太過;右關見洪,脾土脹熱。左尺洪兮,水枯便難;右尺洪兮,龍火燔灼。

                      微脈

      【體象歌]微脈極細,而又極軟;似有若無,欲絕非絕。

      【主病歌】 微脈模糊,氣血大衰。左寸驚怯,右寸氣促。左關寒攣。右關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陽衰命絕。

                      細脈

      【體象歌】 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如絲線,較顯于微。

      【主病歌】細主氣衰,諸虛勞損。細居左寸,怔忡不寐;細在右寸,嘔吐氣怯。細入左關,肝陰枯竭;細入右關,胃虛脹滿。左尺若細,泄痢遺精;右尺若細,下元冷憊。

                      濡脈

      【體象歌】濡脈細軟,見于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陰虛,髓絕精傷。左寸見濡,健忘驚悸;右寸見濡,腠虛自汗。左關逢之,血不營筋;右關逢之,脾虛濕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弱脈

      【體象歌】 弱脈細小,見于沉分;舉之則無,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為陽陷,真氣衰弱。左寸心虛,驚悸健忘;右寸肺虛,自汗短氣。左關木枯,必苦攣急;右關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見,陽陷可驗。

                      緊脈

      【體象歌】 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絞轉索,如切緊繩。

      【主病歌】緊主寒邪,又主諸痛。左寸逢緊,心滿急痛;右寸逢緊,傷寒喘嗽。左關人迎,浮緊傷寒;右關氣口,沉緊傷食。左尺見之,臍下痛極;右尺見之,奔豚疝疾。

                      緩脈

      【體象歌】緩脈四至,來往和勻;微風輕颭,初春楊柳。

      【主病兼脈歌】緩為胃氣,不主于病;取其兼見,方可斷證。浮緩風傷,沉緩寒濕。緩大風虛,緩細濕痹。緩澀脾薄,緩弱氣虛。右寸浮緩,風邪所居;左寸澀緩,少陰血虛。左關浮緩,肝風內鼓;右關沉緩。士弱濕侵。左尺緩澀,精宮不及;右尺緩細,真陽衰極。

                      弦脈

      【體象歌】弦如琴弦,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為肝風,主痛主瘧,主痰主飲。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頭疼。左關弦兮,痰瘧癥瘕;右關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飲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攣疝痛。

      【兼脈歌】 浮弦支飲,沉弦懸飲。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大主虛,弦細拘急。陽弦頭痛,陰弦腹痛。單弦飲癖,雙弦寒痼。

                      動脈

      【體象歌】動無頭尾,其動如豆;厥厥動搖,必兼滑數。

      【主病歌】動脈主痛,亦主于驚。左寸得動,驚悸可斷;右寸得動,自汗無疑。左關若動,驚及拘攣;右關若動,心脾疼痛。左尺見之,亡精為病;右尺見之,龍火奮迅。

                      促脈

      【體象歌】促為急促,數時一止;如趨而蹶,進則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見促,心火炎炎;右寸見促,肺鳴咯咯。促見左關,血滯為殃;促居右關,脾宮食滯。左尺逢之,遺滑堪憂;右尺逢之,灼熱為災。

                      結脈

      【體象歌】 結為凝結,緩時一止;徐行而怠,頗得其旨。

      【主病歌】結屬陰寒,亦由凝積。左寸心寒,疼痛可決;右寸肺虛,氣寒凝結;左關結見,疝瘕必現;右關結形,痰滯食停。左尺結兮,痿躄之疴;右尺結兮,陰寒為楚。

                      代脈

      【體象歌】代為禪代,止有常數;不能自還,良久復動。

      【主病歌】代主臟衰,危惡之候。脾土敗壞,吐利為咎;中寒不食,腹疼難救。兩動一止,三四日死;四動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經旨。

                      革脈

      【體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寸之革,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祟;右關遇之,土虛為疼。左尺診革,精空可必;右尺診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牢脈

      【體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實;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堅積。病在于內。左寸之牢,伏梁為病;右寸之牢,息賁可定。左關見牢,肝家血積;右關見牢,陰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脈

      【體象歌】散脈浮亂,有表無里;中候漸空,按則絕矣。

      【主病歌】散為本傷,見則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關之散,當有溢飲;右關之散,脹滿蠱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陽消命絕。

                      芤脈

      【體象歌】芤乃草名,絕類慈蔥;浮沉俱有,中候獨空。

      【主病歌】芤脈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喪血;右寸呈芤。相搏陰傷。芤入左關,肝血不藏;芤現右關,脾血不攝。左尺如芤,便紅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脈

      【體象歌】伏為隱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脈為陰,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證;伏居右寸,氣郁之疴。左關值伏,肝血在腹;右關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見,疝瘕可驗;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脈

      【體象歌】 疾為急疾,數之至極;七至八至,脈流薄疾。

      【主病歌】疾為陽極,陰氣欲竭;脈號離經,虛魂將絕;漸進漸疾,且多殞滅。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關疾也,肝陰已絕;右關疾也,脾陰消竭。左尺疾兮,涸轍難濡;右尺疾兮。赫曦過極。

       四言訣

    ■ 經脈與脈氣

    脈乃血脈,氣血之先,血之隧道,氣息應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資始于腎,資生于胃,陽中之陰,本乎營衛,

    營者陰血,衛者陽氣,營行脈中,衛行脈外,

    脈不自行,隨氣而至,氣動脈應,陰陽之義。

    氣如橐鑰,血如波瀾,血脈氣息,上下循環。

    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惟手太陰,寸口取決,

    此經屬肺,上系吭嗌,脈之大會,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為息,日夜一萬,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脈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為準。

    ■ 部位、診法

    初持脈時,令仰其掌,掌后裔骨,是謂關上。

    關前為陽,關后為陰,陽寸陰尺,先后推尋。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肺門,居兩尺部。

    魂魄谷神,皆見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大前一分,人命之上,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神門決斷,兩在關后,人無二脈,病死不愈。

    男女脈同,惟尺則異,陽弱陰盛,反此病至。

    脈有七診,日浮中沉,上下左右,消息求尋。

    又有九候,舉按輕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動。

    寸候胸上,關候膈下,尺候于臍,下至跟蹤。

    左脈候左,右脈候右,病隨所在,不病者否。

    ■ 五臟平脈

    浮為心肺,沉為腎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間。

    心脈之浮,浮大而散;肺脈之浮,浮澀而短;

    肝脈之沉,沉而弦長;腎脈之沉,沉實而濡;

    脾胃屬土,脈宜和緩,命為相火,左寸同斷。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

    太過實強,病生于外,不及虛微,病生于內。

    春得秋脈,死在金日,五臟準此,推之不失。

    四時百病,胃氣為本,脈貴有神,不可不審。

    ■ 辨脈提綱

    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則。

    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證。

    轉遲轉冷,轉數轉熱。遲數既明,浮沉當別,

    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于天,內因于人。

    天有陰陽,風雨晦冥,人喜怒憂,思悲恐驚。

    外因之浮,則為表證,沉里遲陰,數則陽盛。

    內因之浮,虛風所為,沉氣遲冷,數熱何疑。

    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虛,沉遲冷結。

    表里陰陽,風氣冷熱,辨內外因,脈證參別。

    脈理浩繁,總括于四,既得提綱,引申觸類。

    ■ 諸脈形態

    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有力洪大,來盛去悠;無力虛大,遲而且柔;

    虛甚則散,渙漫不收;有邊無中,其名曰芤;

    浮小為儒,綿浮水面;濡甚則微,不任尋按。

    沉脈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極為伏;

    有力為牢,實大弦長;牢甚則實,幅幅而強;

    無力為弱,柔小如綿;弱甚則細,如珠絲然。

    遲脈屬陰,一息三至,小駛于遲,緩不及四,

    二損一敗,病不可治,兩息奪精,脈已無氣。

    浮大虛散,或見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細弱,

    遲細為澀,往來極難,易散一止,止而復還,

    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則來緩,止不能回。

    數脈屬陽,六至一息,七疾八極,九至為脫。

    浮大者洪,沉大牢實;往來流利,是謂之滑;

    有力為緊,彈如轉索;數見寸口,有止為促;

    數見關中,動脈可候,厥厥動搖,狀如小豆。

    長則氣治,過于本位,長而端直,弦脈應指。

    短則氣病,不能滿部,不見于關,惟尺寸候。

    諸脈主病

            一脈一形,各有主病,數脈相兼,則見諸證。

    浮脈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風熱,無力血弱。

    浮遲風虛,浮數風熱,浮緊風寒,浮緩風濕,

    浮虛傷暑,浮芤失血,浮洪虛火,浮微勞極,

    浮濡陰虛,浮散虛劇,浮弦痰飲,浮滑痰熱。

    沉脈主里,主寒主積,有力痰食,無力氣郁,

    沉遲虛寒,沉數熱伏,沉緊冷痛,沉緩水蓄,

    沉牢痼冷,沉實熱極:沉弱陰虛,沉細痹濕,

    沉弦飲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陰毒聚積。

    遲脈主臟,陽氣伏潛,有力為痛,無力虛寒。

    數脈主腑,主吐主狂,有力為熱,無力為瘡。

    滑脈主痰,或傷于食,下為蓄血,上為吐逆。

    澀脈少血,或中毒濕,反胃結腸,自汗厥逆。

    弦脈主飲,病屬膽肝,弦數多熱,弦遲多寒,

    浮弦支飲,沉弦懸飲,陽弦頭痛,陰弦腹痛。

    緊脈主寒,又主諸痛,浮緊表寒,沉緊里痛。

    長脈氣平,短脈氣病,細則氣少,大則病進,

    浮長風癇,沉短宿食,血虛脈虛,氣實脈實。

    洪脈為熱,其陰則虛。細脈為濕,其血則虛。

    緩大者風,緩細者濕,緩澀血少,緩滑內熱。

    濡小陰虛,弱小陽竭,陽竭惡寒,陰虛發熱。

    微惡寒,陰微發熱,男微虛損,女微瀉血。

    動汗出,陰動發熱,為痛為驚,崩中失血。

    虛寒相搏,其名曰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陽盛則促,肺癰陽毒,陽盛則結,癥痂積郁。

    代則氣衰,或泄膿血,傷寒心悸,女胎三月。

    ■ 雜病脈象

    脈之主病,有宜不宜,陰陽順逆,兇吉可推。

    中風浮緩,急實則忌,浮滑中痰,沉遲中氣。

    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臟身冷,入腑身溫。

    風傷于衛,浮緩有汗;寒傷于營,浮緊無汗;

    暑傷于氣,脈虛身熱;濕傷于血,脈緩細澀。

    傷寒熱病,脈喜浮洪,沉微澀小,證反必兇。

    汗后脈靜,身涼則安,汗后脈躁,熱甚必難。

    陽病見陰,病必危殆,陰病見陽,雖困無害。

    上不至關,陽氣已竭。代脈止歇,臟絕傾危。

    散脈無根,形損難醫,飲食內傷,氣口急滑。

    勞倦年傷,脾脈大弱。欲知是氣,下手脈沉,

    沉極則伏,澀弱久深。火郁多沉,滑痰緊食,

    氣澀血芤,數火細濕。滑主多痰,弦主留飲。

    熱則滑數,寒則弦緊。浮滑兼風,沉滑兼氣,

    食傷短疾,濕留孺細。瘧脈自弦,弦數者熱,

    弦遲者寒,代散者折。泄瀉下痢,沉小滑弱;

    實大浮洪,發熱則惡。嘔吐反胃,浮滑者昌,

    弦數緊澀,結腸者亡。霍亂之候,脈代勿訝;

    厥逆遲微,是則可怕。咳嗽多浮,聚肺關胃。

    沉緊小危,浮濡易治。喘急息肩,浮滑者順;

    沉澀肢寒,散脈逆證。病熱有火,洪數可醫,

    沉微無火,無根者危。骨蒸發熱,脈數而虛,

    熱而澀小,必殞其軀。勞極諸虛,浮軟微弱,

    土敗雙弦,火炎急數。諸病失血,脈必見芤,

    緩小可喜,數大可憂。瘀血內蓄,卻宜牢大,

    沉小澀微,反成其害。遺精白濁,微澀而弱,

    火盛陰虛,芤孺洪數。三消之脈,浮大者生;

    細小微澀,形脫可驚。小便淋閉,鼻頭色黃,

    澀小無血,數大何妨。大便燥結,須分氣血,

    陽數而實,陰遲而遲。癲乃重陰,狂乃重陽,

    浮洪吉兆,沉急兇殃,癇脈宜虛,實急者惡,

    浮陽沉陰,滑痰數熱。喉痹之脈,數熱遲寒。

    纏喉走馬,微伏則難。諸風眩暈,有火有痰,

    左澀死血,右大虛看。頭痛多弦,浮風緊寒,

    熱洪濕細,緩滑厥痰。氣虛弦軟,血虛微澀,

    腎厥弦堅,真痛短澀。心腹之痛,其類有九,

    細遲從吉,浮大延久。疝氣弦急,積聚在里。

    牢急者生,弱急者死,腰痛之脈,多沉而弦,

    兼浮者風,兼緊者寒,弦滑痰飲,濡細腎著,

    大乃腎虛,沉實閃肭。腳氣有四,遲寒數熱,

    浮滑者風,濡細者濕。痿病肺虛,脈多微緩,

    或澀或緊,或細或軟。風寒濕氣,合而為痹,

    浮澀而緊,三脈乃備。五疸實熱,脈必洪數;

    澀微屬虛,切忌發渴,脈得諸沉,責其有水;

    浮氣與風,沉石或里,沉數為陽,沉遲為陰;

    浮大出厄,虛小可驚。脹滿脈弦,土制于木;

    濕熱數洪,陰寒遲弱;浮為虛滿,緊則中實;

    浮大可治,虛小危極。五臟為積,六腑為聚,

    實強者生:沉細者死。中惡腹脹,緊細者生,

    脈若浮大,邪氣已深。癰疽浮散,惡寒發熱,

    若有痛處,癰疽所發。脈數發熱,而痛者陽。

    不數不熱,不疼陰瘡。未潰癰疽,不怕洪大,

    已潰癰疽,洪大可怕。肺癰已成,寸數而實。

    肺痿之形,數而無力。肺癰色白,脈宜短澀,

    不宜浮大,唾糊嘔血。腸癰實熱,滑數可知,

    數而不熱,關脈芤虛;微澀而緊,未膿當下,

    緊數膿成,切不可下。

     婦兒脈法

    婦人之脈,以血為本,血旺易胎,氣旺難孕。

    少陰動甚,謂之有子,尺脈滑利,妊娠可喜。

    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別。

    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欲產之脈,其至離經,水下乃產,未下勿驚。

    新產之脈,緩滑為吉,實大弦牢,有證則逆。

    小兒之脈,七至為平,更察色證,與虎口紋。

    ■ 奇經八脈診法

    奇經八脈,其診又別。直上直下,浮則為督,

    牢則為沖,緊則任脈。寸左右彈,陽蹻可決;

    尺左右彈,陰蹻可別。關左右彈,帶脈當決。

    尺外斜上,至寸陰維;尺內斜上,至寸陽維。

    督脈為病,脊強癲癇;任脈為病,七疝瘕堅;

    沖脈為病,逆氣里急;帶主帶下,臍痛精失;

    陽維寒熱,目弦僵仆;陰維心痛,胸脅刺筑;

    陽蹻為病,陽緩陰急;陰蹻為病,陰緩陽急。

    癲癇契瘲,寒熱恍惚,八脈脈證,各有所屬。

    平人無脈,移于外絡,兄位弟乘,陽溪列缺。

    ■ 真臟絕脈

    病脈既明,吉兇當別。經脈之外,又有真脈。

    肝絕之脈,循刃責責。心絕之脈,轉豆躁疾。

    脾則雀啄,如屋之漏。如水之流,如杯之覆。

    肺絕如毛,無根蕭索,麻子動搖,浮波之合。

    腎脈將絕,至如省客。來如彈石,去如解索。

    命脈將絕,蝦游魚翔。至如涌泉,絕在膀胱。

    真脈既形,胃已無氣。參察色證,斷之以臆。

    僅供大家學習方便;轉自《頻湖脈學》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漫画 | 视频二区中文字幕在线| 色欲国产精品一区成人精品| 一区二区和激情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东京热人妻丝袜无码AV一二三区观| 亚洲AV成人无码精品电影在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久久影视|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人妻|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不卡|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2019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APP|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蜜臀久久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日本熟妇XXXX潮喷视频| 天天日天天谢天天视2019天干|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 丰满爆乳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高清完整版1|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精品|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在线 国产 欧美 专区| 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性猛春交XXXX|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资源|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隔壁人妻被水电工征服|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