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堂自序》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對其所經歷的社會、所服務的大學、所認識的哲學的詳盡回憶。其間有對中國現代哲學史的細致描述,和有關中國近現代社會和高等教育的親身經歷。 馮友蘭先生是20世紀中國最有建樹的哲學家,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一生雖從未脫離校園,卻一直處在社會的中心地帶。他的身上印刻著時代的種種波詭云譎。馮先生著這部回憶錄時,已是耄耋老年,一個世紀的風云從心頭漸起,往事千端如在目前,“憶往事,述舊聞,懷故人,望來者”。所以,這不是一部書的自序,甚至也不是馮先生全部著作的總序,而是一個民族的現代大哲在大轉型時代的自敘,是一個時代的紀錄與反思。本書自問世以來,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高度好評。 【書籍信息】 書名:三松堂自序 作者:馮友蘭 字數:251千字 定價:36.00元 叢書名:馮友蘭作品系列·第一輯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內容簡介: 馮友蘭先生是20世紀中國最有建樹的哲學家,也是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一生雖從未脫離校園,卻一直處在社會的中心地帶,在他的身上印刻著時代的種種波詭云譎。馮先生著這部回憶錄時,已是耄耋老年,一個世紀的風云從心頭漸起,往事千端如在目前,“憶往事,述舊聞,懷故人,望來者”。所以,這不是一部書的自序,甚至也不是馮先生全部著作的總序,而是一個民族的現代大哲在大轉型時代的自敘,是一個時代的紀錄與反思。本書自問世以來,深受海內外學界的高度好評。
著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后歷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新理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他由此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自序】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別作一篇,述先世,敘經歷,發凡例,明指意,附于書尾,如《史記》之《太史公自序》,《漢書》之《敘傳》,《論衡》之《自紀》,皆其例也。其意蓋欲使后之讀其書者,知其人,論其世,更易知其書短長之所在,得失之所由。傳統體例,有足多者。 本書所及之時代,起自19世紀90年代,迄于20世紀80年代,為中國歷史急劇發展之時代,其波瀾之壯闊,變化之奇詭,為前史所未有。書于其間,憶往思,述舊聞,懷古人,望來者。都凡四部分: 曰“社會”,志環境也;曰“哲學”,明專業也;曰“大學”,論教育也;曰“展望”,申信心也。長短不同,舊日小說家所謂“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也。揆之舊例,名曰“自序”。非一書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總序也。世之知人論世、知我罪我者,以觀覽焉。 “三松堂”者,北京大學燕南園之一眷屬宿舍也,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十年動亂殆將逐出,幸而得免。庭中有三松,撫而盤桓,較淵明猶多其二焉。余女宗璞,隨寓此舍,嘗名之曰“風廬”,謂余曰: 已名之為風廬矣,何不即題此書為風廬自序?余以為昔人所謂某堂某廬者,皆所以寄意耳,或以松,或以風,各寄所寄可也。宗璞然之。 書中所記,有歷歷在目、宛如昨日者,而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余亦屆耄耋,耳目喪其聰明,為書幾不成字。除四、五、六章外,皆余所口述,原清華大學哲學系涂生又光筆受之,于書之完成,其功宏矣,書此志謝。 |
|
來自: 菊若容 > 《國學_典籍 后人論國學 古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