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床狀態如腦血管意外或者神經肌肉疾病導致的癱瘓等是吸入性或者墜積性肺炎常見的基礎誘因,此類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高,且容易反復發作。在臨床中,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除了常規藥物治療以外,針對此類患者的醫院及家庭護理顯得格外重要。 以下是相關的護理要點以及注意事項。 1、生命體征監測 此類患者多見于高齡患者,其基礎疾病較多,直接影響其防御機制,是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一個重要因素,故在進行護理時一定要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觀察患者意識、痰液的性質、痰量、尿量及口唇顏色、進食有無嗆咳等。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為積極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2、加強口腔護理 每日進行2-3次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避免發生細菌吸入、口腔潰瘍、霉菌感染等并發癥。如有發生口腔潰瘍或疑似霉菌感染者,予甲硝唑含漱液、5%碳酸氫鈉溶液等漱口。 3、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此類患者咳嗽反射減弱,因此有效的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十分重要。對于神志清醒能配合的患者,指導患者深呼吸后屏氣用力咳出氣管深部痰液;臥床及癡呆患者每2小時翻身、叩背1次;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時,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應用霧化吸入導痰。值得注意的是,僅在醫療環境中,由醫務人員充分評估必要性后,方可考慮予以局部經口吸痰,其操作本身風險較大。 4、留置胃管,進行鼻飼 對于嚴重吞咽困難、嗆咳或昏迷的危重患者,應及早給予胃管鼻飼。鼻飼前要告知鼻飼的重要性,爭取患者及家屬的配合,病情好轉后逐漸經口進食。進食時,嚴密觀察進食情況。對痰多的患者,在鼻飼前需要充分清理呼吸道,患者突然出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時,應警惕有無胃內容物返流,注意觀察吸出物的顏色和性狀,做好記錄,并盡量減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時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脫出。鼻飼前床頭應抬高30°-45°,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減少胃內容物從擴張的胃向食管反流。鼻飼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腹脹、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密切監測胃潴留量。當>150ml時,或出現嘔吐,則暫停輸入并加服多潘立酮等胃動力藥。鼻飼后取坐位2小時,可使吸入性肺炎發生率下降10%。 5、健康宣教 指導患者及家屬做好食物的選擇,注意食物不能太干,盡量避免食用硬果類食物。對嗆咳患者,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對吞咽困難患者,避免進食流質(包括水)及干硬食物,應將食物做成糊狀。進食中不宜說話,進食也不宜過快、過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防止嗆咳。若出現嗆咳現象,立即停止進食,使其側位,鼓勵咳嗽,輕叩背部,將食物顆粒咳出??人浴⑻刀?、喘息的患者,進食前要鼓勵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30min,以減輕喘息,避免進食中咳嗽,導致誤吸。特別應注意老年人進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護理、口腔檢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惡心而誤吸。睡眠時不宜采用平臥位,應采用頭部稍微抬高的右側臥位或半側臥位,以避免分泌物倒流進入氣管及支氣管內。 面對長期臥床的患者,治療的原則是“三分靠藥物,七分要護理”。只有從細節做起,才能真正有效降低長期臥床患者的吸入性或墜積性肺炎的發生率,從而使此類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護理人員如何幫助患者有效排痰主要護理措施 1 保證體液容量 鼓勵患者多飲水,增加體內水分,必要時亦可適當增加靜脈補液,以利于呼吸道痰液的稀釋和排出。也可以口服祛痰藥物,如必嗽平、強力氨溴索等。 2 室內空氣濕化 保持室內恒定的溫度和濕度,有益于痰液的排出和呼吸道的通暢。室內空氣干燥,可使用加濕器,空氣清潔器。對于該組呼吸道感染患者還應加強空氣的消毒,用紫外線燈室內照射,隔日一次,每次30 min,照射前先清潔室內衛生。 3 氣道濕化 a超聲霧化吸入 用溫開水、蒸餾水或生理鹽水進行霧化吸入,可放入口腔內或距口鼻10 cm左右處,亦可加入抗生素或糜蛋白酶等藥物。霧滴要小而均勻,囑患者做深呼吸,呼氣,使水分和藥物能慢而深地吸入,到達遠端終末細支氣管。這樣,即可濕化氣道,促進痰液的排出,同時藥物可起到局部的治療作用。每次霧化時間一般為20~30 min。 b氧療過程濕化 該組患者需長期低流量氧療,但若長時間吸入干冷的氧氣,不利于氣道的濕化、排痰。應在氧氣的濕化瓶中加入溫開水,60 ℃~70 ℃為宜,或在濕化瓶的外部用熱水袋保溫,也可以達到濕化氣道的目的。 4 物理治療 a 定時被動翻身 定時給患者翻身可促進痰液的排出,防止肺泡萎縮和肺不張,益于肺部炎癥的吸收好轉。翻身時動作要慢,要同時配合拍背,對于重癥患者翻身前要吸凈口鼻內的分泌物,以防活動后誤吸。另外,定時翻身亦可防止褥瘡的發生。時間為2 h 1次為宜。 b 胸部叩擊護理 叩背護理可通過對胸部有節律的震動,間接地使附著于肺泡周圍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脫落,易于咳出。叩背操作時,將五指并攏,掌指關節屈曲,指前部和大小魚際與患者皮膚接觸,腕關節均勻有力。要自上而下,由外向內,同時囑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對于老年危重患者,叩背時用力不宜用力過猛,要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情況. c 變化體位排痰 根據肺部感染的部位,通過體位姿勢的變化促進排痰。可根據胸部X線片,肺部聽診明確感染的葉、段。肺上葉宜取半臥位;中葉取仰臥或健側臥位;下葉取俯臥位。每天體位引流2次,每次15~20 min,可配合胸部叩擊,對于危重患者要觀察呼吸、心率情況,防止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尤其在老年患者,往往有咳痰無力和反應遲鈍,使痰液不易咳出,不利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我們采用胸部物理排痰法和濕化呼吸道等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痰液的排出,為呼吸道炎癥的治療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
|
來自: 昵稱342467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