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我爸爸一直咳嗽,又咳不出來,你趕快來看看吧”,呼叫鈴那端傳來3床家屬焦急的聲音。 “好的,我馬上過來。” 3床是個肺癌晚期,長期臥床80多歲的老年病人。到達床邊后我發現患者呼吸的聲音很重,用聽診器聽診肺部有呼嚕嚕的痰鳴音。我判斷應該是痰液比較多,又很粘稠,患者本身乏力,導致痰咳不出來。所以我立即對患者進行床邊吸痰。 這里提到的吸痰,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技能之一。其主要是利用負壓抽吸的原理將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來,從而保持呼吸通暢。 ![]() 吸痰可以有效的預防一些并發癥,如呼吸道內的分泌物誤吸進入肺部造成肺炎,或者分泌物堵塞氣管導致窒息等。常見的有經口腔、鼻腔吸痰和經人工氣道吸痰(包括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患者)兩種方式。 由于經人工氣道吸痰(包括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較重,需要專業的醫務人員照料,在住院患者中比較常見,居家照護處理起來較為困難,所以本文著重于為大家介紹經口腔、鼻腔吸痰(顱底骨折禁用鼻腔吸痰)這項操作。 為什么很多腫瘤患者需要吸痰? 正常的呼吸道黏膜是具有清潔能力的,可以幫助自身清理外界吸入的臟東西,防止感染。晚期腫瘤患者往往需要臥床休息,長此以往呼吸道清潔能力減弱,“臟東西”淤積在呼吸道,吸入性感染的危險性增高。 另一方面,腫瘤病人因放、化療,藥物等因素的影響,會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肺部感染。當這些患者一旦發生肺部感染,多數會出現咳嗽、咳痰,痰液粘稠、痰咳不出,因此腫瘤患者常常需要吸痰來幫助排除多余的痰液及口水。 特別的是這類腫瘤患者有些是居家照護的,不是在醫療機構居住,不具備可以隨時呼叫專業人士進行處理的條件。這類患者在家中遇到需要吸痰的情況時,該怎么辦呢?以下我們將圍繞著居家吸痰護理展開介紹。 什么時候需要吸痰? 一般來說,吸痰都是按需要進行的,就是當你發現患者痰多,呼吸看起來很急促,呼吸時發出的聲音也比正常時候要重,喉嚨口可能會發出呼嚕嚕的聲音,想咳嗽卻咳不出來,面色發紺(出現面色蒼白、發灰,嘴唇出現發青、發紫)等,這時就需要進行吸痰。 居家吸痰的護理要點 吸痰前的準備: 準備好一臺電動吸引器,確認各配件可正常使用,包括連接管,儲液瓶,型號合適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選用F12(細些,舒服些)或F14(粗些,吸痰快、吸的干凈),兒童一般選擇更細的吸痰管,具體可咨詢醫生。還應準備生理鹽水和放置生理鹽水的容器(確保這些東西都是無菌的且都在有效期內)。 吸痰的操作: 吸痰的操作很好記:“一開二連三調四吸五結束”(打開電源-連接管道-調節負壓-先試吸鹽水后插入鼻腔或口腔進行吸引-沖洗管道后關閉電源)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吸痰的操作并不復雜,但是這項操作是深入氣道里進行的,操作不當時容易發生感染,因此有很多注意事項: 吸痰結束后家屬最關心的就是我們剛操作用的東西要怎么處理,別急,接下來告訴你。 讀到這里我們知道了吸痰是一項侵入性操作,會有很多并發癥,輕者會引起氣道粘膜損傷、出血、感染,嚴重者會因吸痰誘發患者出現心跳失去正常規律,導致心臟停止跳動、死亡。而且病人在吸痰的過程中會感覺非常的痛苦的,因此我們要盡量減少吸痰次數。 那么作為家屬要怎樣做才能幫助患者減少吸痰呢?以下這些方法或許對你們有所幫助。 1. 多喝水,每日飲水量應達2000ml(有心衰、腎病等醫囑要求限制飲水的患者除外),可以有效稀釋痰液。 2. 注意保暖,以防感染風寒引起咳嗽。 3. 勤翻身叩背。這是對臥床患者很好的兩種預防肺部感染方法,可以有效解決因長期臥床導致的呼吸道內“臟東西”淤積的問題。翻身一般都是采用兩小時翻身一次,坐輪椅的患者每半個小時抬臀30秒。 這里重點告訴大家叩背的方法。 4. 當發生咳嗽、咳痰時,家屬要教會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人先可進行數次深而緩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氣,然后縮唇,有點像撅嘴的動作,然后緩慢呼氣),在深吸一口氣后屏氣3~5秒,身體前傾,從胸腔進行2~3次短而有力咳嗽,張口咳出痰液,咳嗽時用力收縮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壓上腹部,幫助咳嗽,將痰液咳出,從而避免吸痰。 5. 一般在患者沒有疾病禁忌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抬高床頭30-45°,這樣做能有效減少胃里面沒有消化的食物返流到氣道的情況發生,也可以將患者頭偏向一側,這樣可以使口水及部分痰液從嘴角流出,也不會直接流入氣道。及時清理鼻腔和口腔的“臟東西”,每天進行兩次刷牙或者口腔清潔。從而減少吸痰次數。 6.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發生咳嗽、咳痰時求助醫生,遵醫囑使用一些稀釋痰液的藥物,進行床邊霧化吸入,也可有效預防痰液過多。 以上就是我們在工作中對吸痰護理的總結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居家照顧病人的你。希望通過細心的照料,專業的護理,來幫助患者減輕痛苦,在對抗“病魔”的路上,我們一起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