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人體正常運轉的基礎,做到科學飲食、合理搭配,就能為健康加分。但如果想把三餐的好處放大,就要抓住飯后半個小時的養生關鍵時間。 早餐后半小時 吃點水果、按摩膝蓋 無論是面包、牛奶等速食早餐,還是以粥、油條、豆漿為主的傳統早餐,都存在營養單一的問題。早餐后吃一點水果是對早餐很好的補充。最佳的選擇是獼猴桃和草莓,因為這兩種水果維生素的含量非常豐富,早晨攝入豐富的維生素可以提神醒腦,保證一上午的工作效率。 吃完早飯,可以按摩一下膝蓋或者敲打小腿外側。從中醫理論上講,早晨7~9點主胃經,胃經在中醫經絡里被稱作“長壽經”,經過膝關節。飯后20分鐘左右,用手反復摩擦膝關節,可以使胃經通暢。另外,還可以敲打小腿外側5分鐘,這里有人體最重要的一個穴位——足三里,飯后拍打有助延年益壽。 很多人習慣早上鍛煉,但吃完飯馬上運動,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如果運動強度較大,還會引起腹痛或胃腸道疾病,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也有危險。因此,吃完早飯至少過半小時再去鍛煉。 午餐后半小時 喝杯酸奶、打個盹 對于那些吃完午飯就不得不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來說,午飯后來杯酸奶很有必要。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等有機酸,它們幫助形成細嫩的凝乳,從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同時,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研究發現,酸奶中的酪氨酸對于緩解心理壓力、高度緊張和焦慮感也有幫助。(回復“酸奶”,教您自制酸奶) 午飯后半小時是調整身體和精神狀態的關鍵時刻,上班族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打個盹。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中午打盹可緩解壓力、提高記憶力,即使只有十幾分鐘,效果也立竿見影。 “如果不能入睡,最好也要讓嗓子休息下,特別是平時說話比較多的人。”美國密歇根大學健康體系研究中心的諾爾曼·霍吉克顏指出,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伸伸腰、踮踮腳尖、做做深呼吸,都能提神醒腦。 晚餐后半小時 做做家務、拍打經絡 忙碌的一天中,晚餐后的時間最充裕,人們也喜歡在晚餐后安排很多事情。但晚餐后養生有幾大禁忌。 第一,不要急于喝茶 中國人有飯后飲茶的習慣,但是茶水中大量的酸性物質可與食物中的鐵、鋅等結合,致使食物中的鐵白白丟失,最好過半個小時后再喝。 第二,不要急于洗澡和泡腳 這樣做會讓身體體表血流量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則會相應減少,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建議最好先休息1-2個小時。 第三,不要急于鍛煉 不少老人晚餐后習慣馬上去小區或廣場參加一些活動,比如跳廣場舞、打拳。為了避免出現身體不適,最好吃完飯后過半小時再去。 那么,在這段時間里,做哪些事情好呢? 對于想減肥的人來說,這半小時至關重要。美國庫勃有氧研究所發現,人體小腸開始吸收是晚飯后的30分鐘左右,在這段時間里有意識地活動身體,可以有效減肥。因此不妨利用這段時間打掃一下房間,整理一下寫字臺或衣柜,或者家人之間互相按摩,都可以起到消耗熱量的作用。 另外,餐后半小時喝些水,能夠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幫助脂肪代謝。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拍打經絡,主要針對任脈,也就是小腹以上正中間的部位,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此,吃完飯從上到下輕輕拍打20分鐘,可以幫助消化、強身健體。 從常理上講,大家都知道在肌體有饑餓感的時候不能洗澡,因為會造成缺氧和暫時性貧血。但是剛剛吃過飯洗澡就可以嗎?事實是這樣也不行!因為飯后身體里面的血液循環和能量都集中在胃腸消化上,容易造成大腦缺氧。
正餐吃的太油膩,喝杯濃茶解解油吧!如果真的這樣做就是對健康太不負責任了。飯后飲用水質的東西會在一定程度上沖淡胃液,直接影響胃腸的消化!
劇烈運動時四肢肌肉需要有較多的血液供應,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就會相對減少,消化吸收必然會受到影響。另外,飯后胃里食物較多,如果運動或勞動過度,容易造成腹痛、胃下垂等病變。 如果飯后馬上睡覺,則胃腸道的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物就不能得以充分消化。特別是小兒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消化吸收不良,久之可引起營養缺乏癥。再者,食物停滯在胃里,還會促使大腦興奮性提高,使人不易入睡,即使是睡著了也會發生咬牙、說夢話、做惡夢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現象,因此,飯后要等一段時間睡覺。
很多人吃飯過量后感覺撐得慌,常常放松皮帶扣,這樣雖然肚子舒服了,但是會造成腹腔內壓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長此以往,就會真的患上胃下垂。 新的一年,從每一個小細節照顧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