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 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本書所論及的,從詩人的先天資質(zhì),到后天的品德修養(yǎng)、讀書學習及社會實踐;從寫景、言情,到詠物、詠史;從立意構(gòu)思,到謀篇煉句;從辭采、韻律,到比興、寄托、自然、空靈、曲折等各種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風格,以及詩的修改、詩的鑒賞、詩的編選,乃至詩話的撰寫,凡是與詩相關(guān)的方方面面,可謂無所不包了。 卷一 13 作者:袁枚 托冢宰庸,字師健,作江寧方伯時,潘明府涵,極言公風雅,強余入謁。果一見如平生歡。讀其《送人赴陜》詩云:“潞河冰合悲風生,欲曙不曙鳥飛鳴。寒山歷歷路不盡,班馬蕭蕭君獨行。公孫閣下正延士,博望關(guān)西方用兵。北去知君未即返,月明空有相思情。”音節(jié)可愛。遂獻公二律,前四句云:“七十神仙海鶴姿,六年人悔見公遲。學窮宋理談偏妙,詩合唐音自不知。”次日,公過訪隨園。坐定,忽正色曰:“吾欲借君一貴重之物,未知肯否”余愕然,問何物。公笑出神中和韻詩,第二句仍是“六年人悔見公遲”七字耳。彼此囅然。兩人詩都遺失。余只記押“心”字韻。尹相國和云:“若非元老憐才意,爭動閑云出岫心” 卷一 14 以昌黎之崛強,宜鄙俳體矣;而《滕王閣序》曰:“得附三王之末,有榮耀焉。”以杜少陵之博大,宜薄初唐矣;而詩曰:“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以黃山谷之奧峭,宜薄西昆矣;而詩云;“元之如砥柱,大年若霜鵠。王、楊立本朝,與世作郛郭。”今人未窺韓、柳門戶,而先掃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輕溫、李:何蜉蝣之多也! 卷一 15 “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lǐng)絕。”子陵語也。“崇山幽都何可偶,黃鉞一下無處所。”光武語也。兩人同學,故言語相同,皆七古中硬句。 卷一 16 微信編輯器 構(gòu)思編輯器 古無類書,無志書,又無字匯;故《三都》、《兩京》賦,言木則若干,言鳥則若干,必待搜輯群書,廣采風土,然后成文。果能才藻富艷,便傾動一時。洛陽所以紙貴者,直是家置一本,當類書、郡志讀耳;故成之亦須十年、五年。今類書、字匯,無所不備;使左思生于今日,必不作此種賦。即作之,不過翻摘故紙,一二日可成。可抄誦之者,亦無有也。今人作詩賦,而好用雜事僻韻,以多為貴者,誤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