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萬達院線發布2016 年度經營簡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達 111 億元,同比增長 39%。其中票房收入 76 億元,同 比增長 21%;非票房收入 38 億元,同比增長 101%。爆米花經濟學對萬達的業績的提升變得越來越重要。 根據此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信息,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457.12億元,相比2015年的440.69億元僅增長了3.73%,未能延續之前幾年30%的增長,銀幕總數則達41179塊。票房收入放緩一方面是因為本年度電影市場爆款減少,另一方面則與今年對刷票現象的打擊有關。 而萬達的票房收入增長速度高于國內票房增長速度,這意味著萬達正扮演著越來越會賺錢角色。此外,因為對外國票務公司的收購,萬達在2015年開始已將國外票房收入納入到財報范圍。根據萬達旗下時光網專業版的數據,萬達2016年國內票房約60.79億元,約占國內總票房的13.3%。 此外,渠道 非票房對萬達的賺錢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比重。院線排片對單片票房有著正相關的影響使得龍頭院線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不斷提升,可以從去年馮小剛和王思聰互撕的炒作可以感受到。對于萬達來說,多元化的排片也分散了單片收益波動的風險。影院的非票房收入,例如小小的爆米花同樣能夠多元化公司的業務結構,2016年公司該板塊實現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01%,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4%,也成為推動公司業績過百億,業績高增長的重要因素。截止 2016 年末,萬達院線擁有已開業影院 376 家,3319塊銀幕,銀幕數量占全國8%左右。不斷覆蓋三、四線城市。 所謂爆米花經濟是指影院電影衍生出來的一種經濟現象,爆米花似乎和電影院從誕生起就密不可分。其實,在爆米花誕生之初,電影院老板們認為這種吃起來噪音不小還滿地掉渣的零食不符合影院的高端定位。只有很小一部分影院給爆米花開了'綠燈'。 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中葉,由于'大蕭條',美國電影院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很多電影院開始虧損。只有那些轉向賣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電影院幸免于倒閉。而隨著有聲電影的普及,影院老板們發現,電影的聲音可以蓋過觀眾們嘴里的'咔嚓'聲。于是越來越多的影院轉變了態度,開始自己販賣零食。 隨著電影商業模式逐漸成熟,換句話說電影院越來越會賺錢,以及“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F在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爆米花經濟學發展到現在不僅僅只針對爆米花,也包含飲料、糕點、瓜子等等一系列影院賣品,把這種消費稱作觀影場景下的場景消費。因此,場景消費對于商家意味著顧客會掏更多的錢。 深究萬達的爆米花經濟學,可以發現,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爆米花,也在王健林的萬達院線快速擴張同時,爆米花已經成為一座“金礦”,或者成為影院“印鈔機”,原材料等成本僅3塊錢左右,可賣到二三十元。爆米花銷售收入,最高可占據影院總收入的20%。而爆米花收入又只是萬達文化產業衍生市場的一部分。事實上,觀影時吃爆米花已是時下影院難以替代的潮流,即使爆米花的銷售存在巨大的價格暴利,但它依然是觀眾們的香餑餑,這也是爆米花持續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