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生活中都碰到過便血的情況,今天科普下便血的醫學基礎知識。 什么是便血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癥狀,不是一種疾病,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出血,都可引起便血。如口腔、膽道、胃腸道及肛門。便血多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也可見于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病因兒童出現便血原因,多由直腸息肉引起,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 成年人便血常見于以下疾病: 1、痔瘡便血:便血常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或僅在手紙上帶血,或可射血。血色鮮紅無疼痛者,多見于內痔。 2、肛裂便血:其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拭可見,新鮮肛裂便后有肛門劇烈疼痛。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劇。 3、直腸疾病: 1)直腸息肉:主要表現是便血呈間歇性,色鮮紅,一般量不多,常見于兒童。 2)直腸癌: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帶粘液及血,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晚期便中常有惡臭粘液,體重減輕。 3、消化道疾病便血: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時,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如果血色鮮紅色,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結腸疾病: 1)結腸息肉:出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 2)結腸癌:常見于左半結腸癌,癌腫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 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多與粘液或膿液同時排出,伴有腹痛、發熱、便頻等癥狀。 5、全身系統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某些傳染病,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和原發病表現。 大便出血顏色分析一、鮮血便 多為即時出血,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塊。常見于痔瘡、 腸息肉、直腸脫垂、 肛裂 等疾病 二、 膿血便 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觀較稀薄,有時含有大量黏液。膿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常見于直腸癌、 結腸癌 、潰瘍性結腸炎 、腸道感染性等疾病 三、黑便(柏油樣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稱為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若出血量較少,而且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大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四、隱血便 小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癥及腫瘤。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便血的危害1、便血是腸道惡性腫瘤的早期信號。臨床上,有80%的早期直腸腫瘤患者,都曾因為忽視便血而發生誤診漏診的情況,從而延誤直腸腫瘤的治療,特別是無癥狀,但長期糞便潛血陽性的老年患者。 2、.引發貧血。長期便血,很容易使人體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特別是痔瘡患者,甚至可以短期內大量失血。 3、部分患者可引起感染。肛裂、痔瘡等肛腸疾病引起的便血,非常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肛周膿腫細等并發癥。 出現便血怎么辦一旦首次出現便血,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隨便給自己診斷為“痔瘡”。在發生便血的時候,注意留心下面的情況,這也是就診時需要告訴醫生的。 1. 注意便血的特點,了解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每次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時非常有必要的。 2. 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這個有助于醫生判斷診斷方向,有目的的進行輔助檢查。 3. 注意便血的伴發癥狀,如疼痛、腹痛、肛門疼痛等等。 4、告知醫生有無其他基礎疾病,如胃潰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