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 id="cqywy"></del>
  •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del id="cqywy"></del>
  • <strike id="cqywy"><rt id="cqywy"></rt></strike>
    <ul id="cqywy"></ul><cite id="cqywy"><input id="cqywy"></input></cite>
    <tfoot id="cqywy"></tfoot>
    <ul id="cqywy"></ul>
    • <ul id="cqywy"></ul>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大便出血怎么回事?

       長老鼠 2009-12-27
      點害怕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6-6-5 14:38
      只是偶爾的 
      問題補充:
      怎樣才能消除這樣的癥狀呢?平常應該注意什么?比如飲食方面
      提問者: ling86 - 二級
      最佳答案
      便血
      病因癥狀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瀉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鮮為特征。多見于上消
      化道潰瘍出血、胃腸息肉、小腸出血、腫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
      性傳染藥、寄生蟲等。此處指的是由于痔瘡破損、肛裂、肛竇炎、直腸結腸粘膜損
      傷引起的便血。大便軟而成形或硬結,鮮血附著于糞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
      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鮮紅,也有的黯紅混濁。血量多時淋漓不盡,大便后肛口疼痛
      加重。
      中醫認為便血是腸中積熱(夾濕),或者脾氣虛損,不能統攝血行所致。可用清腸
      熱、止血和補氣攝血方法治療。
      自療注意事項
      (1)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煙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卜、白蘿卜(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
      金針菜、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開朗,勿郁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郁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6)減少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云南白藥,每次0.3克,每日2-3次。溫水吞服。
      (2)脾約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3)臟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驗方自療法
      (1)大黃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茄子葉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湯吞服。
      (3)旱蓮草60克,煎湯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風炭10
      克、大黃炭10克、黃柏10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用于腸中積熱夾濕、
      血色紅而混濁、口苦、舌苔黃厚、大便不暢者。
      (5)灶心土30克、黨參10克、焦白術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膠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貼,分2次煎服。用于脾氣虛
      弱、面色蒼白、疲倦無力者。
      3.飲食自療法。
      (1)豬大腸250克、鮮槐花15克,煮食喝湯。
      (2)每日食數只柿餅。
      (3)白木耳10克、紅棗15克,小火燉爛服。
      (4)金針菜30克,紅糖適量,煎湯服。
      (5)生姜、艾葉各15克。艾葉同生姜煎濃汁,每服1杯。艾葉溫經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療虛寒性出血,主治糞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曬干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腸痔下血。
      4.外治自療法
      (1)熏洗。阿膠加醋浸沒軟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開,
      加熱燒開后先熏后洗肛門,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瘡出血者。
      (2)涂藥。清涼油拌珠黃散2支,涂肛門內外。
      (3)野艾(蒿子葉)搗爛如泥敷肛門口。
      (4)雞蛋黃油涂肛口。(適合肛口粘膜干燥破裂者。)
      雞蛋黃油制法;取熟蛋黃數只,放非鐵器餐具內小火翻炒,待油滲出過濾即得。
      5.其他自療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兩次揉摩腹部,逆順時針各100次。
      (2)提肛。每日2-3次作縮肛動作,每次30-50次。
      避免誤診
      過去無肛腸疾病突然出現便血,或者少量黯紅混濁便血時有出現,經久不愈;或者
      便血中帶有壞死腐敗組織、濃性分泌物,患者不可疏忽大意,應赴醫院檢查。
      由于怕大便引發疼痛,就忍耐排便,反而會造成大便秘結,熱毒內生,加重便血癥
      狀。
      未婚女青年月經期必須注意休息,必須重視陰部清潔衛生,否則容易導致肛門粘膜炎癥,破裂出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經腸道排出后,糞便帶血或全血便,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血便的顏色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樣。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
      1 鮮血便: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 柏油樣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3 隱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
      (二) 救護措施
      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
      如何掛號就診
      1.肛腸外科:便后有鮮紅色血,或排鮮紅色血便,一般不伴劇烈腹痛的病人,應掛肛腸外科。
      2.普通外科:便鮮血,伴劇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
      3.腸道門診:急性起病,排膿血樣便的病人,應掛腸道門診。
      4.消化內科:排黑便、暗紅色血便,或有慢性結腸炎史,經常排鮮紅色血便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傾向者,應掛血液科進一步檢查。
      6.腎內科:原有腎炎史,又出現血便者,應掛腎內科。
      7.傳染科:便血出現在發熱之后,并有疫區生活史的病人,應掛傳染科。
      血液從肛門排出稱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時滴血、噴血或大便帶血。一般來說,肉眼可見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與直腸)出血。出血部位離肛門越接近顏色越鮮紅。
      人們一般認為,便血都是痔瘡所致,這是不正確的。痔,特別是一、二期內痔多以便血為主要癥狀。便血一般發生于排便時,便時及便后滴血或有噴射狀出血,血與糞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為數毫升至數十毫升。反復出血可導致嚴重貧血。痔的診斷比較容易,但必須指出,臨床上常將具有便血癥狀的肛管直腸疾病,如直腸腺瘤、直腸癌誤診為內痔。因此確定痔的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疾病。對便血病人進行指檢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進行常規檢查是一種方便、經濟、安全、準確的檢查方法。
      肛瘺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出,較少為血性。因疾病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術治療較為可靠。
      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主要臨床表現是:
      1.便血。
      2.膿血便和粘液血便。
      3.大便習慣改變,包括便秘、腹瀉或二者交替、排便不盡等。
      4.大便形狀改變。
      5.腹痛、腹部不適、腹部腫塊等。
      對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進行常規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直腸及低位乙狀結腸癌,必要時行全大腸鏡檢查。對大腸癌必須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癌前病變:
      1.腺瘤:腺瘤屬癌前病變已得到公認,常見癥狀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瘤體脫出肛門外、腹痛等。應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早期診斷,盡早手術切除。
      2.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癥狀是便血、排便次數增多、腹痛。
      其他:
      1.全身病變:如血液系統疾病。
      2.肛門損傷等。
      總之,出現便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誤病情。(
      便血: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
      《靈樞。百病始生》稱謂:“后血”;《傷寒論》稱“圊血”;《金匱要略》稱:“下血”,并依下血與排便之先后,提出“遠血”和“近血”的名稱。張景岳指出:“血在便后來者其來遠,遠者或在小腸,或在腎。……血在便前來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肛門。”后世醫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濁,立腸風,臟毒之名。《證治要訣》云:“血清色鮮紅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醫學入門》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遠者,稱“血箭”。
      本癥應與下痢膿血相鑒別。下痢膿血者,多呈膿血雜下,并有明顯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現,而本癥表現則為大便時血自下,而無膿樣物,且無明顯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癥狀。
      「常見證候」
      胃腸實熱:大便下血,兼見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飲,齒齦腫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癥。
      濕熱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鮮紅,大便不爽,肢困脘脹,納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脾胃虛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雜,或下純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脘腹隱痛,納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質淡,苔白潤,脈細弱。
      肝陰虛:大便下血,癥兼頭暈目眩,兩顴紅赤,五心煩熱,夜寐不安,骨蒸盜汗,夢中失精,腰酸肢倦,形體消瘦,舌質紅絳,脈細數。
      痔瘡便血: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紅苔黃,脈弦數。
      參考資料:小兒便血||糞便顏色異常
      便血的辨別診斷要點:
      合并癥 可能的診斷
      排便時噴射狀排血,或便后滴出鮮血,血與糞便不混合,出血量不等,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猛感疼痛 痔瘡
      便血量較少,色鮮紅,呈絲狀覆蓋糞便,排便時有疼痛感,便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肛裂
      間歇性便血,一般便血量不多,血液附于糞便表面,呈鮮紅色,不與糞便相混,有時糞便變細呈細條狀,或一側有凹陷 直腸息肉或結腸息肉
      隨病情發展便血量增多,常伴有腹瀉、體重減輕、貧血、大便常混濃性黏液,有特殊腥臭味 直腸癌,多見于中老年者
      大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糞便膿血樣或有黏液血液。 結腸癌
      發病急驟,伴有腹痛、腹瀉,伴惡心、嘔吐,便血量不多,常與糞便相混,大便頻數,有里急后重感及腹壓痛 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
      出血常呈間隙性,便血量較小,且糞便中含有膿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腹瀉及里急后重感 潰瘍性結腸炎
      出血量較少,且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傾向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柏油樣便,常伴有嘔血 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癥狀,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消化道潰瘍
      大便顏色無改變,僅潛血試驗呈陽性 潛血便,多由消化道小量出血引起
      大便帶血主要應考慮哪幾種疾病?
      大便帶血,是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直腸和肛門部出血的一個特殊癥狀,提示腸道有器質性病變,必須十分重視,及時明確診斷,抓緊治療。大便帶血時應考慮下列疾病:
      (1)肛門疾病
      ①血色鮮紅無疼痛者,多見于內痔,Ⅰ期痔核以便血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點滴不已,或一線如箭,或僅在手紙上帶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脫出肛門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門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劇。
      (2)直腸疾病
      ①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是便血,呈間歇性,色鮮紅,一般量不多,這種病常見于兒童。
      ②直腸癌的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盡感,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惡臭粘液,體重減輕,應高度重視。
      ③放射性直腸炎也可大便帶血,但應有放射治療史。
      (3)結腸疾病
      ①結腸息肉:a.幼年性結腸息肉病,平均發病年齡是6歲,無家族史,主要表現是大便帶血,常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和生長遲緩,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腸旋轉不良、臍疝和腦水腫等;b.家族性幼年性結腸息肉病:有家族史,癥狀以大便帶血、直腸脫垂和生長遲緩為常見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綜合征(CCS):為錯構瘤息肉綜合征,至成人發病,大便帶血,多有腹瀉,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見腹痛、厭食、乏力、嘔吐、性欲和味覺減退。幾乎總有指(趾)甲的改變、脫發及色素沉著。
      ②結腸癌:常見于左半結腸癌,患者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見大便次數增多,癌腫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
      (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與細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見便血,且多與粘液或膿液同時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為主要癥狀,其大便呈醬紅色,粘液多,且有惡臭味。
      (5)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表現為急性起病,伴發熱,腹瀉,可有進食腐敗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歲以內小兒應注意腸套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癥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經腸道排出后,糞便帶血或全血便,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血便的顏色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樣。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
      1鮮血便 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柏油樣便 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3隱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
      (二) 救護措施
      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
      便血就是內痔嗎?
      便血是內痔,特別是早期內痔的一個典型癥狀,但不能據此就認為便血就是內痔。便血是一個常見癥狀,臨床中的許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
      ①各種腸炎:因炎癥作用,破壞了腸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現便中混雜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類腸炎所特有的癥狀。
      ②肛乳頭炎及其肥大:在齒線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見出血。
      ③肛裂:便時疼痛劇烈,便后鮮血滴瀝。
      ④直腸癌: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誤診、漏診。手診時,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狀不一、表面粗糙不平、邊緣不齊的堅硬病灶,需作病理組織活檢,才能確診。該病出血,也可引起貧血。
      ⑤直腸腺瘤或絨毛乳頭狀瘤:該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時,糞便上帶有血絲,偶爾也有大量出血。但該瘤長而有蒂,肛門鏡檢查,直腸內可見腫瘤、色紅,可帶蒂。 
       1

      回答者: 100w - 十五級   2006-6-5 13:53

      提問者對于答案的評價:
      感謝所有回答我問題的人。謝謝!
      其他回答    4
      便血
      病因癥狀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瀉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鮮為特征。多見于上消
      化道潰瘍出血、胃腸息肉、小腸出血、腫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
      性傳染藥、寄生蟲等。此處指的是由于痔瘡破損、肛裂、肛竇炎、直腸結腸粘膜損
      傷引起的便血。大便軟而成形或硬結,鮮血附著于糞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
      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鮮紅,也有的黯紅混濁。血量多時淋漓不盡,大便后肛口疼痛
      加重。
      中醫認為便血是腸中積熱(夾濕),或者脾氣虛損,不能統攝血行所致。可用清腸
      熱、止血和補氣攝血方法治療。
      自療注意事項
      (1)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煙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卜、白蘿卜(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
      金針菜、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開朗,勿郁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郁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6)減少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云南白藥,每次0.3克,每日2-3次。溫水吞服。
      (2)脾約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3)臟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驗方自療法
      (1)大黃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茄子葉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湯吞服。
      (3)旱蓮草60克,煎湯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風炭10
      克、大黃炭10克、黃柏10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用于腸中積熱夾濕、
      血色紅而混濁、口苦、舌苔黃厚、大便不暢者。
      (5)灶心土30克、黨參10克、焦白術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膠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貼,分2次煎服。用于脾氣虛
      弱、面色蒼白、疲倦無力者。
      3.飲食自療法。
      (1)豬大腸250克、鮮槐花15克,煮食喝湯。
      (2)每日食數只柿餅。
      (3)白木耳10克、紅棗15克,小火燉爛服。
      (4)金針菜30克,紅糖適量,煎湯服。
      (5)生姜、艾葉各15克。艾葉同生姜煎濃汁,每服1杯。艾葉溫經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療虛寒性出血,主治糞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曬干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腸痔下血。
      4.外治自療法
      (1)熏洗。阿膠加醋浸沒軟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開,
      加熱燒開后先熏后洗肛門,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瘡出血者。
      (2)涂藥。清涼油拌珠黃散2支,涂肛門內外。
      (3)野艾(蒿子葉)搗爛如泥敷肛門口。
      (4)雞蛋黃油涂肛口。(適合肛口粘膜干燥破裂者。)
      雞蛋黃油制法;取熟蛋黃數只,放非鐵器餐具內小火翻炒,待油滲出過濾即得。
      5.其他自療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兩次揉摩腹部,逆順時針各100次。
      (2)提肛。每日2-3次作縮肛動作,每次30-50次。
      避免誤診
      過去無肛腸疾病突然出現便血,或者少量黯紅混濁便血時有出現,經久不愈;或者
      便血中帶有壞死腐敗組織、濃性分泌物,患者不可疏忽大意,應赴醫院檢查。
      由于怕大便引發疼痛,就忍耐排便,反而會造成大便秘結,熱毒內生,加重便血癥
      狀。
      未婚女青年月經期必須注意休息,必須重視陰部清潔衛生,否則容易導致肛門粘膜炎癥,破裂出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經腸道排出后,糞便帶血或全血便,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血便的顏色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樣。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
      1 鮮血便: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 柏油樣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3 隱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
      (二) 救護措施
      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
      如何掛號就診
      1.肛腸外科:便后有鮮紅色血,或排鮮紅色血便,一般不伴劇烈腹痛的病人,應掛肛腸外科。
      2.普通外科:便鮮血,伴劇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
      3.腸道門診:急性起病,排膿血樣便的病人,應掛腸道門診。
      4.消化內科:排黑便、暗紅色血便,或有慢性結腸炎史,經常排鮮紅色血便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傾向者,應掛血液科進一步檢查。
      6.腎內科:原有腎炎史,又出現血便者,應掛腎內科。
      7.傳染科:便血出現在發熱之后,并有疫區生活史的病人,應掛傳染科。
      血液從肛門排出稱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時滴血、噴血或大便帶血。一般來說,肉眼可見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與直腸)出血。出血部位離肛門越接近顏色越鮮紅。
      人們一般認為,便血都是痔瘡所致,這是不正確的。痔,特別是一、二期內痔多以便血為主要癥狀。便血一般發生于排便時,便時及便后滴血或有噴射狀出血,血與糞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為數毫升至數十毫升。反復出血可導致嚴重貧血。痔的診斷比較容易,但必須指出,臨床上常將具有便血癥狀的肛管直腸疾病,如直腸腺瘤、直腸癌誤診為內痔。因此確定痔的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疾病。對便血病人進行指檢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進行常規檢查是一種方便、經濟、安全、準確的檢查方法。
      肛瘺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出,較少為血性。因疾病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術治療較為可靠。
      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主要臨床表現是:
      1.便血。
      2.膿血便和粘液血便。
      3.大便習慣改變,包括便秘、腹瀉或二者交替、排便不盡等。
      4.大便形狀改變。
      5.腹痛、腹部不適、腹部腫塊等。
      對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進行常規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直腸及低位乙狀結腸癌,必要時行全大腸鏡檢查。對大腸癌必須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癌前病變:
      1.腺瘤:腺瘤屬癌前病變已得到公認,常見癥狀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瘤體脫出肛門外、腹痛等。應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早期診斷,盡早手術切除。
      2.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癥狀是便血、排便次數增多、腹痛。
      其他:
      1.全身病變:如血液系統疾病。
      2.肛門損傷等。
      總之,出現便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誤病情。(
      便血: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
      《靈樞。百病始生》稱謂:“后血”;《傷寒論》稱“圊血”;《金匱要略》稱:“下血”,并依下血與排便之先后,提出“遠血”和“近血”的名稱。張景岳指出:“血在便后來者其來遠,遠者或在小腸,或在腎。……血在便前來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肛門。”后世醫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濁,立腸風,臟毒之名。《證治要訣》云:“血清色鮮紅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醫學入門》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遠者,稱“血箭”。
      本癥應與下痢膿血相鑒別。下痢膿血者,多呈膿血雜下,并有明顯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現,而本癥表現則為大便時血自下,而無膿樣物,且無明顯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癥狀。
      「常見證候」
      胃腸實熱:大便下血,兼見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飲,齒齦腫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癥。
      濕熱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鮮紅,大便不爽,肢困脘脹,納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脾胃虛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雜,或下純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脘腹隱痛,納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質淡,苔白潤,脈細弱。
      肝陰虛:大便下血,癥兼頭暈目眩,兩顴紅赤,五心煩熱,夜寐不安,骨蒸盜汗,夢中失精,腰酸肢倦,形體消瘦,舌質紅絳,脈細數。
      痔瘡便血: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紅苔黃,脈弦數。
      參考資料:小兒便血||糞便顏色異常
      便血的辨別診斷要點:
      合并癥 可能的診斷
      排便時噴射狀排血,或便后滴出鮮血,血與糞便不混合,出血量不等,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猛感疼痛 痔瘡
      便血量較少,色鮮紅,呈絲狀覆蓋糞便,排便時有疼痛感,便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肛裂
      間歇性便血,一般便血量不多,血液附于糞便表面,呈鮮紅色,不與糞便相混,有時糞便變細呈細條狀,或一側有凹陷 直腸息肉或結腸息肉
      隨病情發展便血量增多,常伴有腹瀉、體重減輕、貧血、大便常混濃性黏液,有特殊腥臭味 直腸癌,多見于中老年者
      大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糞便膿血樣或有黏液血液。 結腸癌
      發病急驟,伴有腹痛、腹瀉,伴惡心、嘔吐,便血量不多,常與糞便相混,大便頻數,有里急后重感及腹壓痛 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
      出血常呈間隙性,便血量較小,且糞便中含有膿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腹瀉及里急后重感 潰瘍性結腸炎
      出血量較少,且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傾向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柏油樣便,常伴有嘔血 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癥狀,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消化道潰瘍
      大便顏色無改變,僅潛血試驗呈陽性 潛血便,多由消化道小量出血引起
      大便帶血主要應考慮哪幾種疾病?
      大便帶血,是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直腸和肛門部出血的一個特殊癥狀,提示腸道有器質性病變,必須十分重視,及時明確診斷,抓緊治療。大便帶血時應考慮下列疾病:
      (1)肛門疾病
      ①血色鮮紅無疼痛者,多見于內痔,Ⅰ期痔核以便血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點滴不已,或一線如箭,或僅在手紙上帶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脫出肛門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門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劇。
      (2)直腸疾病
      ①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是便血,呈間歇性,色鮮紅,一般量不多,這種病常見于兒童。
      ②直腸癌的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盡感,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惡臭粘液,體重減輕,應高度重視。
      ③放射性直腸炎也可大便帶血,但應有放射治療史。
      (3)結腸疾病
      ①結腸息肉:a.幼年性結腸息肉病,平均發病年齡是6歲,無家族史,主要表現是大便帶血,常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和生長遲緩,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腸旋轉不良、臍疝和腦水腫等;b.家族性幼年性結腸息肉病:有家族史,癥狀以大便帶血、直腸脫垂和生長遲緩為常見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綜合征(CCS):為錯構瘤息肉綜合征,至成人發病,大便帶血,多有腹瀉,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見腹痛、厭食、乏力、嘔吐、性欲和味覺減退。幾乎總有指(趾)甲的改變、脫發及色素沉著。
      ②結腸癌:常見于左半結腸癌,患者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見大便次數增多,癌腫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
      (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與細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見便血,且多與粘液或膿液同時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為主要癥狀,其大便呈醬紅色,粘液多,且有惡臭味。
      (5)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表現為急性起病,伴發熱,腹瀉,可有進食腐敗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歲以內小兒應注意腸套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癥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經腸道排出后,糞便帶血或全血便,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血便的顏色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樣。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
      1鮮血便 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柏油樣便 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3隱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
      (二) 救護措施
      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
      便血就是內痔嗎?
      便血是內痔,特別是早期內痔的一個典型癥狀,但不能據此就認為便血就是內痔。便血是一個常見癥狀,臨床中的許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
      ①各種腸炎:因炎癥作用,破壞了腸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現便中混雜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類腸炎所特有的癥狀。
      ②肛乳頭炎及其肥大:在齒線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見出血。
      ③肛裂:便時疼痛劇烈,便后鮮血滴瀝。
      ④直腸癌: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誤診、漏診。手診時,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狀不一、表面粗糙不平、邊緣不齊的堅硬病灶,需作病理組織活檢,才能確診。該病出血,也可引起貧血。
      ⑤直腸腺瘤或絨毛乳頭狀瘤:該病常常出血,每次排便時,糞便上帶有血絲,偶爾也有大量出血。但該瘤長而有蒂,肛門鏡檢查,直腸內可見腫瘤、色紅,可帶蒂。 

      回答者:匿名 2006-6-5 13:53

      便血
      病因癥狀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瀉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鮮為特征。多見于上消
      化道潰瘍出血、胃腸息肉、小腸出血、腫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
      性傳染藥、寄生蟲等。此處指的是由于痔瘡破損、肛裂、肛竇炎、直腸結腸粘膜損
      傷引起的便血。大便軟而成形或硬結,鮮血附著于糞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
      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鮮紅,也有的黯紅混濁。血量多時淋漓不盡,大便后肛口疼痛
      加重。
      中醫認為便血是腸中積熱(夾濕),或者脾氣虛損,不能統攝血行所致。可用清腸
      熱、止血和補氣攝血方法治療。
      自療注意事項
      (1)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大便以稀糊狀為佳。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態,如下蹲、屏氣。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過度。
      (3)忌食辛熱、油膩、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煙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
      荸薺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卜、白蘿卜(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
      金針菜、卷心菜、蛋黃、蘋果、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開朗,勿郁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郁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6)減少房事,房事過頻會使腸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自治療法
      1.成藥自療法
      (1)云南白藥,每次0.3克,每日2-3次。溫水吞服。
      (2)脾約麻仁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3)臟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驗方自療法
      (1)大黃炭研粉,每次3-6克,每日2次,溫水吞服。
      (2)茄子葉瓦上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米湯吞服。
      (3)旱蓮草60克,煎湯代茶。
      (4)地榆炭15克、槐花炭12克、茜草炭12克、赤小豆30克、防風炭10
      克、大黃炭10克、黃柏10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用于腸中積熱夾濕、
      血色紅而混濁、口苦、舌苔黃厚、大便不暢者。
      (5)灶心土30克、黨參10克、焦白術10克、姜炭10克、升麻炭10克、
      炒芪12克、阿膠9克(另烊)、甘草6克,每日1貼,分2次煎服。用于脾氣虛
      弱、面色蒼白、疲倦無力者。
      3.飲食自療法。
      (1)豬大腸250克、鮮槐花15克,煮食喝湯。
      (2)每日食數只柿餅。
      (3)白木耳10克、紅棗15克,小火燉爛服。
      (4)金針菜30克,紅糖適量,煎湯服。
      (5)生姜、艾葉各15克。艾葉同生姜煎濃汁,每服1杯。艾葉溫經止血,生姜
      祛寒,用于治療虛寒性出血,主治糞后下血。
      (6)醋5碗、赤豆3碗,煮熟曬干為末,每次服5克。本方主治腸痔下血。
      4.外治自療法
      (1)熏洗。阿膠加醋浸沒軟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開,
      加熱燒開后先熏后洗肛門,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瘡出血者。
      (2)涂藥。清涼油拌珠黃散2支,涂肛門內外。
      (3)野艾(蒿子葉)搗爛如泥敷肛門口。
      (4)雞蛋黃油涂肛口。(適合肛口粘膜干燥破裂者。)
      雞蛋黃油制法;取熟蛋黃數只,放非鐵器餐具內小火翻炒,待油滲出過濾即得。
      5.其他自療法
      (1)揉腹。每日早晚(醒后睡前)兩次揉摩腹部,逆順時針各100次。
      (2)提肛。每日2-3次作縮肛動作,每次30-50次。
      避免誤診
      過去無肛腸疾病突然出現便血,或者少量黯紅混濁便血時有出現,經久不愈;或者
      便血中帶有壞死腐敗組織、濃性分泌物,患者不可疏忽大意,應赴醫院檢查。
      由于怕大便引發疼痛,就忍耐排便,反而會造成大便秘結,熱毒內生,加重便血癥
      狀。
      未婚女青年月經期必須注意休息,必須重視陰部清潔衛生,否則容易導致肛門粘膜炎癥,破裂出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經腸道排出后,糞便帶血或全血便,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血便的顏色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樣。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
      1 鮮血便: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 柏油樣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3 隱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
      (二) 救護措施
      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
      如何掛號就診
      1.肛腸外科:便后有鮮紅色血,或排鮮紅色血便,一般不伴劇烈腹痛的病人,應掛肛腸外科。
      2.普通外科:便鮮血,伴劇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
      3.腸道門診:急性起病,排膿血樣便的病人,應掛腸道門診。
      4.消化內科:排黑便、暗紅色血便,或有慢性結腸炎史,經常排鮮紅色血便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傾向者,應掛血液科進一步檢查。
      6.腎內科:原有腎炎史,又出現血便者,應掛腎內科。
      7.傳染科:便血出現在發熱之后,并有疫區生活史的病人,應掛傳染科。
      血液從肛門排出稱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時滴血、噴血或大便帶血。一般來說,肉眼可見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與直腸)出血。出血部位離肛門越接近顏色越鮮紅。
      人們一般認為,便血都是痔瘡所致,這是不正確的。痔,特別是一、二期內痔多以便血為主要癥狀。便血一般發生于排便時,便時及便后滴血或有噴射狀出血,血與糞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為數毫升至數十毫升。反復出血可導致嚴重貧血。痔的診斷比較容易,但必須指出,臨床上常將具有便血癥狀的肛管直腸疾病,如直腸腺瘤、直腸癌誤診為內痔。因此確定痔的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疾病。對便血病人進行指檢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進行常規檢查是一種方便、經濟、安全、準確的檢查方法。
      肛瘺常有膿性分泌物流出,較少為血性。因疾病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術治療較為可靠。
      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主要臨床表現是:
      1.便血。
      2.膿血便和粘液血便。
      3.大便習慣改變,包括便秘、腹瀉或二者交替、排便不盡等。
      4.大便形狀改變。
      5.腹痛、腹部不適、腹部腫塊等。
      對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進行常規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直腸及低位乙狀結腸癌,必要時行全大腸鏡檢查。對大腸癌必須提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癌前病變:
      1.腺瘤:腺瘤屬癌前病變已得到公認,常見癥狀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瘤體脫出肛門外、腹痛等。應使用一次性乙狀結腸檢查鏡早期診斷,盡早手術切除。
      2.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癥狀是便血、排便次數增多、腹痛。
      其他:
      1.全身病變:如血液系統疾病。
      2.肛門損傷等。
      總之,出現便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誤病情。(
      便血:血從肛門而出,或隨大便挾雜而下,或下純血。
      《靈樞。百病始生》稱謂:“后血”;《傷寒論》稱“圊血”;《金匱要略》稱:“下血”,并依下血與排便之先后,提出“遠血”和“近血”的名稱。張景岳指出:“血在便后來者其來遠,遠者或在小腸,或在腎。……血在便前來者其來近,近者或在廣腸,或在肛門。”后世醫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濁,立腸風,臟毒之名。《證治要訣》云:“血清色鮮紅者為腸風,濁而黯者為臟毒。”《醫學入門》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遠者,稱“血箭”。
      本癥應與下痢膿血相鑒別。下痢膿血者,多呈膿血雜下,并有明顯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現,而本癥表現則為大便時血自下,而無膿樣物,且無明顯的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癥狀。
      「常見證候」
      胃腸實熱:大便下血,兼見唇干口燥,口渴喜冷飲,齒齦腫痛,口臭口苦,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癥。
      濕熱交蒸:先血后便,下血鮮紅,大便不爽,肢困脘脹,納呆,口苦,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脾胃虛寒:先便后血,或血便混雜,或下純血,血色紫暗,或便如柏油,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脘腹隱痛,納呆,便溏,形寒肢冷,口淡而不渴,舌質淡,苔白潤,脈細弱。
      肝陰虛:大便下血,癥兼頭暈目眩,兩顴紅赤,五心煩熱,夜寐不安,骨蒸盜汗,夢中失精,腰酸肢倦,形體消瘦,舌質紅絳,脈細數。
      痔瘡便血: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舌紅苔黃,脈弦數。
      參考資料:小兒便血||糞便顏色異常
      便血的辨別診斷要點:
      合并癥 可能的診斷
      排便時噴射狀排血,或便后滴出鮮血,血與糞便不混合,出血量不等,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猛感疼痛 痔瘡
      便血量較少,色鮮紅,呈絲狀覆蓋糞便,排便時有疼痛感,便后也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肛裂
      間歇性便血,一般便血量不多,血液附于糞便表面,呈鮮紅色,不與糞便相混,有時糞便變細呈細條狀,或一側有凹陷 直腸息肉或結腸息肉
      隨病情發展便血量增多,常伴有腹瀉、體重減輕、貧血、大便常混濃性黏液,有特殊腥臭味 直腸癌,多見于中老年者
      大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糞便膿血樣或有黏液血液。 結腸癌
      發病急驟,伴有腹痛、腹瀉,伴惡心、嘔吐,便血量不多,常與糞便相混,大便頻數,有里急后重感及腹壓痛 細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
      出血常呈間隙性,便血量較小,且糞便中含有膿血或粘液,多伴有腹痛、腹瀉及里急后重感 潰瘍性結腸炎
      出血量較少,且伴有其他部位的出血傾向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柏油樣便,常伴有嘔血 為上消化道出血特征癥狀,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消化道潰瘍
      大便顏色無改變,僅潛血試驗呈陽性 潛血便,多由消化道小量出血引起
      大便帶血主要應考慮哪幾種疾病?
      大便帶血,是下消化道,特別是結腸、直腸和肛門部出血的一個特殊癥狀,提示腸道有器質性病變,必須十分重視,及時明確診斷,抓緊治療。大便帶血時應考慮下列疾病:
      (1)肛門疾病
      ①血色鮮紅無疼痛者,多見于內痔,Ⅰ期痔核以便血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點滴不已,或一線如箭,或僅在手紙上帶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脫出肛門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門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劇。
      (2)直腸疾病
      ①直腸息肉的主要癥狀是便血,呈間歇性,色鮮紅,一般量不多,這種病常見于兒童。
      ②直腸癌的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盡感,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惡臭粘液,體重減輕,應高度重視。
      ③放射性直腸炎也可大便帶血,但應有放射治療史。
      (3)結腸疾病
      ①結腸息肉:a.幼年性結腸息肉病,平均發病年齡是6歲,無家族史,主要表現是大便帶血,常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和生長遲緩,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腸旋轉不良、臍疝和腦水腫等;b.家族性幼年性結腸息肉病:有家族史,癥狀以大便帶血、直腸脫垂和生長遲緩為常見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綜合征(CCS):為錯構瘤息肉綜合征,至成人發病,大便帶血,多有腹瀉,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見腹痛、厭食、乏力、嘔吐、性欲和味覺減退。幾乎總有指(趾)甲的改變、脫發及色素沉著。
      ②結腸癌:常見于左半結腸癌,患者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見大便次數增多,癌腫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膿液。
      (3)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與細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見便血,且多與粘液或膿液同時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為主要癥狀,其大便呈醬紅色,粘液多,且有惡臭味。
      (5)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表現為急性起病,伴發熱,腹瀉,可有進食腐敗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此外,1歲以內小兒應注意腸套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癥狀。
      便血
      消化道出血經腸道排出后,糞便帶血或全血便,顏色可以是鮮紅色、暗紅色和柏油樣。血便的顏色取決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時間。下消化道(小腸、結腸、直腸、肛門)出血,大便常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樣。
      (一) 病因
      便血一般分為鮮血便、柏油樣便和隱血便,現將常見病因分述如下。
      1鮮血便 一般來自回腸下端、結腸、直腸、肛門,大便顏色鮮紅或暗紅,可混有粘液和膿血。常見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瘡便血在排便時噴射狀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門疼痛較劇。直腸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時糞便變細呈條狀或有壓跡。痢疾便血呈膿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2柏油樣便 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嘔出,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出現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用大便隱血試驗可以鑒別。
      3隱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胃潰瘍、胃癌。
      (二) 救護措施
      救護措施與嘔血基本相同。安靜臥床,減少活動,觀察出血量,適當使用止血藥,發生暈厥、休克及時送醫院急救。
      便血就是內痔嗎?
      便血是內痔,特別是早期內痔的一個典型癥狀,但不能據此就認為便血就是內痔。便血是一個常見癥狀,臨床中的許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
      ①各種腸炎:因炎癥作用,破壞了腸道粘膜的完整性,出現便中混雜有暗紫色血、分泌物,并伴有各類腸炎所特有的癥狀。
      ②肛乳頭炎及其肥大:在齒線上,表面覆有肛管上皮,偶可見出血。
      ③肛裂:便時疼痛劇烈,便后鮮血滴瀝。
      ④直腸癌:常有出血和大量分泌物,最易誤診、漏診。手診時,指套可染血,并可及形狀不一、表面粗糙不平、邊緣不齊的堅硬病灶,需作病理組織活檢,才能確診。該病出血,也可引起貧血。
      ⑤直腸腺瘤或絨毛乳頭狀瘤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做饭边被躁欧美三级| 把女人弄爽大黄A大片片|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夜夜影院未满十八勿进|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不 | 草草影院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少妇xxxxx性开放|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内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天天在线看无码AV片|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 欧美xxxx做受欧美.88|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大片|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成人午夜电影福利免费| 亚洲嫩模喷白浆在线观看|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亚洲AV国产福利精品在现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国产|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 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最新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麻豆宅男|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美女被强奷到抽搐的动态图| 黑森林福利视频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