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激酶是一種由納豆菌產生的具有強烈纖溶作用的絲氨酸蛋白酶,與傳統的一些溶栓劑相比,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經口服后可迅速入血,纖溶活性強,作用時間長等優點,有望被開發為新一代的口服抗血栓藥物。 血栓和栓塞性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種疾病之首。溶解血栓是治療這類疾病的首選方法。目前臨床上治療血栓和栓塞主要是通過注射尿激酶(UK)、鏈激酶(SK)、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乙酰化纖溶酶原鏈激酶激活劑(APSAC)和單鏈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劑(scu-PA)。這些藥物均為纖溶酶原激活劑,通過激活纖溶酶原生成纖溶酶而降解纖維蛋白。在實際應用中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是毒性比較強,易引起出血,不良反應大;或是在體內半衰期短,且不易被吸收,只能靜脈給藥,藥效難以發揮;或是來源緊缺,成本高,價格昂貴。 納豆在日本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大豆發酵食品,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日本江戶時代,納豆就作為一種健康食品,可用來治療風邪、醒酒,也用來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F代研究認為,納豆具有抗血栓、降血壓、抗菌、抗氧化、預防癌癥等多種生理調節功能,此外,它兼有減輕疲勞,治療腳氣病的功效,每天堅持服用200g納豆就可以預防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納豆的傳統制法與中國的豆豉會被一種粘稠狀的聚合物所覆蓋,這種粘稠狀的物質能拉長長絲,其獨特的味道是由一種特殊品系的枯草桿菌——納豆芽孢桿菌發酵作用產生的。而各種有效成分中最受矚目的是具有溶血栓作用的納豆激酶。文獻報道顯示,納豆中除了納豆激酶外,還存在尿激酶、彈性蛋白酶以及尿激酶原激活劑等,這可能是由于菌株和生產工藝的不同造成的。 1987年,sumi等首次報道在納豆中存在一種具有強烈纖溶活性的酶——納豆激酶(NK)。研究表明,NK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是由納豆菌產生的一種具有強烈溶栓功能的蛋白酶,是一種枯草桿菌蛋白酶,能顯著溶解體內外血栓,明顯縮短優球蛋白的溶解時間,并能刺激靜脈內皮細胞產生纖溶酶原激活劑,從而更有效地發揮溶栓效果。試驗研究證實該酶不僅易于提取純化,成本低廉,溶栓效果好,作用迅速,藥效時間長,而且安全性好,無任何毒副作用,因此有望成為一種新型溶栓藥物。 納豆激酶作用 納豆激酶直接作用于血栓主體物質纖維蛋白,從而溶解血栓。而且,納豆激酶作為血栓溶解酵素,可以促進血液凈化,從而預防血栓的發生。 納豆激酶還有這樣的效果---- 改善高血壓。納豆激酶具有降血壓作用。服用納豆激酶8周后比較和檢查血壓的變化,確認血壓下降。納豆激酶對于改善血壓的明顯效果值得期待。 改善血流。納豆激酶具有促進血流的作用。通過實際體驗,可以感受和確認如緩解肩膀酸痛癥狀等的效果。 納豆激酶的作用機制 醫學研究發現,納豆激酶進入人體吸收后,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1)納豆激酶直接溶解血栓的主體物質纖維蛋白,發揮溶栓作用; (2)納豆激酶活體內尿激酶原促進尿激酶分泌,從而提高人體溶栓功能; (3)納豆激酶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纖溶酶原激活劑(T-PA),增強機體溶栓功能。 納豆激酶臨床研究--抗凝和預防血栓 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和日本圣瑪麗安娜醫科大學疑難疾病治療研究中心共同進行關于納豆激酶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預防血栓形成的研究。 這次的試驗是7位接受試驗者在口服納豆激酶后3小時、6小時、12小時、20小時后分別進行采血化驗,測試納豆激酶是怎樣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試驗發現7人中,6人在6小時達到血小板凝集抑制高峰。 【結論】證實了納豆激酶不但能溶解血栓,還能抑制血小板凝集,起到防范血栓形成的作用。這項試驗結果于2003年3月在日本藥學會發布。 2003年4月10日中國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報道:日本圣瑪麗安娜醫科大學疑難疾病治療研究中心和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共同研究發現,納豆激酶有很強的血小板凝集抑制作用,并有助于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相關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