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群備受頸部或者腰部的疼痛折磨;有可能早上起床發現頸部突然不能動了、腰骶部突然很僵硬,不敢起身下床;那么,平時如何有效的去避免一些因姿勢不良所造成的疼痛困擾呢?今天小編就簡單的給伙伴們介紹下頸部肌群的大Boss——斜角肌 斜角肌概述 斜角肌位于頸深層,分為前、中、后斜角肌三塊組成,有頸神經叢從其間穿過。 前斜角肌起于第3~6頸椎的橫突。止于第1肋骨內緣的斜角肌結節。 中斜角肌起于第2~7頸椎的橫突。止于第1肋骨的上緣。 后斜角肌起于第4~6頸椎。止于第2肋骨的外面。 作用是使頸椎側曲的主要肌肉。 前斜角肌:雙側作用幫助頸部屈曲。 后斜角肌:使頸部穩固,參與吸氣運動,在舉高和搬東西時也參與抬高胸廓。 斜角肌損傷很少會被人們認為是病因。它的表面被胸鎖乳突肌以及部分斜方肌所覆蓋,因此,也常常會被認為是斜方肌損傷或者肩胛提肌等肌肉損傷所帶來的癥狀表現;很多患者時常會有肩部有壓著千斤重的東西一樣沉重感,事實上,肩胛提肌也的確會造成這一癥狀,但往往肩胛提肌會伴隨肩胛上提以及行走時雙肩疼痛。 斜角肌損傷病因 斜角肌損傷多見于枕頭不合適或趴著睡眠;由于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尤其是喜歡趴著睡眠的人群易造成斜角肌局部缺血缺氧,從而引起斜角肌急性痙攣而損傷,尤其肥胖者人群,啤酒肚、頭部過度前伸,胸廓向下牽拉,可導致上交叉綜合癥而引發斜角肌勞損; 斜角肌損傷一般多為前斜角肌與中斜角肌,這是因為中間穿有臂叢神經與鎖骨下動脈; 鎖骨下動脈受壓其疼痛為缺血性跳痛,起病可以是驟然的,開始于頸部放射到手與手指,以麻木、發涼感及麻刺感明顯;頸椎的活動可使疼痛加重,頸部伸直時使斜角肌間隙變小因而加重疼痛,頸部屈曲能使斜角肌間隙加大,疼痛可得以緩解。 臂叢神經受壓,這種情況發生于長期的病變,臂叢的下干受壓,為銳性疼痛并向前臂內側以及前兩個手指放射。 患者常用手支撐頭部,使之向患側傾斜,借此緩解前斜角肌的張力。 【預防】 糾正“高枕無憂”的錯誤觀點;選擇通透性強,符合生理彎曲的枕頭十分重要。建議采用根據生理彎曲設計的枕頭(比如蕎麥殼枕頭就不錯); 避免用太軟的床墊,防止長時間使頸椎處于非生理彎曲; 工作中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頭頸部可向相反方向作半分鐘至數分鐘的活動,及時消除疲勞; 定期抬頭遠視,每當低頭或伏案工作時間過長,應抬頭遠視數分鐘,并按摩頭頸十分鐘。 尤君 簡介:高級按摩師,康復理療師,畢業于淮北醫學院,曾于蚌埠醫學院、淮北礦工總醫院進修學習,在上海孚真堂總堂師從丁趙老師學習工作五年,對人體解剖學與人體軟組織慢性疼痛有深入的研究與實踐經驗,對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膝關節疼痛的康復與理療有很獨到的經驗,穩態普拉提認證。 咨詢微信號:892726699
贊是一種鼓勵 |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點贊哦 |
|
來自: 昵稱1225318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