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小編這兩天左側頸部不適,試著按照本文找了幾處壓痛點,并進行按摩、拔罐,處理后緩解了很多,各位可以試試看。
1.枕大神經出口處壓痛點(風池穴處)
該處為頭半棘肌、枕大神經的出口處,枕骨粗隆下(近風池穴),頸項酸痛者這兩處一般均可見到不同程度之壓痛,按壓時酸痛脹麻可向上波及整個后腦部。
神經及節段:枕大神經、C2后支。 
2.枕后乳突壓痛點
該處為胸鎖乳突肌乳突處的抵止點,胸鎖乳突肌的附著點,長期的頸項部疼痛酸脹者該處往往可找到壓痛點,為常見壓痛點之一。
神經及節段:副神經及頸叢肌支C2、3。 
3.頸椎橫突壓痛點
以頸椎2、3、4橫突的壓痛最為多見,差不多90%左右患有頸痛癥的患者可以找到壓痛點,同時可有頸部頭夾肌、頸夾肌的肌肉緊張出現。另外,頸椎1、2、3、4橫突為肩胛提肌上部的附著點,故臨床發現許多肩胛提肌在肩胛骨內角有壓痛者,也常可見到上述頸椎橫突出現壓痛。 
4.頸椎棘突壓痛點
頸椎棘突壓痛多見于棘上韌帶,亦稱項韌帶,壓痛常見于頸椎3、4、5、6的棘突上,一般頸項痛者都有壓痛存在。 
5.前斜角肌壓痛點
前斜角肌起始于頸椎橫突上面,抵止于第一肋骨上。此點出現壓痛,可影響頸部前屈及側屈運動,疼痛可向胸部放射。前斜角肌鎖骨窩內有臂叢神經及鎖骨下動、靜脈通過,故此肌肉出現疼痛、肌肉緊張,可引起胸悶、呼吸不暢、上肢疼痛、麻木酸脹、發冷等感覺。另外,此處還有中后斜角肌經過,有人把這些癥狀稱為胸廓出口處綜合征、鎖骨上窩綜合征、前斜角肌群綜合征。
神經及節段:頸神經前支C3、4。
6.岡上肌、斜方肌上部壓痛區
岡上肌起始于岡上窩,抵止于肱骨大結節。斜方肌上部起始于枕外隆凸及上項線,抵止于鎖骨外1/3肩峰及肩胛岡。此點的疼痛可向頸部放射,影響頸部活動。患側頸部疼痛板緊,側轉受限,枕部頭痛、頭脹,此處輕壓而痛為斜方肌,重壓而痛為岡上肌,日久在風池穴處可找到明顯的壓痛,同時可引起耳鳴、偏頭痛、目糊、目濕、怕光,有的患者可發現一側項背出汗或不出汗。
神經及節段:肩胛上神經C5、副神經頸叢肌支C3、4。 
7.肩胛提肌壓痛點
肩胛提肌起始于上4個頸椎橫突,抵止于肩胛骨內側角。此肩胛骨內角壓痛點按壓時可感疼痛放射至同側頸項、前額,甚至頸部,有的患者向下放射到岡下肌直到手部。頸項極緊痛,低頭時酸脹疼痛加重,有許多病例整個肩胛提肌可以見到肌肉緊張。肩胛骨內側角的附著點處可以摸到“沙沙”聲之索條狀或泥沙狀節結感。
神經及節段:肩胛背神經C3-5。

8.肩峰下壓痛點
此壓痛點在肩峰下緣,亦稱為肩峰下滑囊炎壓痛點。該滑囊位于三角肌下緣與岡上肌的上緣,整個滑囊覆蓋肱骨結節間溝和短小旋轉肌。滑囊頂部和肩胛骨肩峰、喙突緊密相連,滑囊底部與短小旋轉肌在肩峰下滑動,滑囊內壁被蓋的滑膜往往因長期摩擦而引起勞損,產生滑囊水腫。增厚后發生粘連,可使上臂外展和旋轉肩關節活動受限。此癥狀主要特征是,當三角肌主動收縮(上肢外展)時疼痛增加。

9.岡上肌肌腱壓痛點
此壓痛點在肱骨大結節的岡上肌止點處,按壓時疼痛可向肩外側放射直到手指,疼痛向下還可向斜方肌放射,肩部活動可不受任何方向限制,但唯獨在上臂外展至60°~120°時,可瞬時出現劇烈疼痛。這時正是岡上肌肌腱抵觸肩峰時,一旦超越這個幅度,疼痛消失。但當上臂下放,從極度外展復原下放時,在經過60°~120°可產生尖銳的疼痛,此點在外展動作的中間幅度發生的疼痛現象是診斷岡上肌肌腱炎的特征與主要依據。此癥長期不愈,在X線片中可發現在肱骨大結節上方有一不規則的鈣化陰影。

(來源:人衛中醫;作者/王茵萍 編輯/李劍光 孔烈;本文摘自《針灸新療法——靶向針灸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小編絮語】頸椎病在中醫眼里能防能治嗎?請向yiyitongxiu公眾號回復“頸椎”,繼續查看相關內容。(新微友請先關注本公眾號,方法見文末。)---無事閑人
--------------------
今日推薦:
素食家(微信號:sushijia11):素食,是一種處世態度。每日分享素食、修心、養生心得。(關注妙招:直接復制、搜索添加微信號:sushijia11,或保存并掃描下方二維碼)
---------------
考考你:這是一道馬云在一次面試中的題目,當時只有一個人答對了。題目如下圖所示,看看你的推算能力如何!

是不是迫不及待想知道測試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