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起源于中國,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如今大多數人早已遠離梯田,遠離自然,但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早已根植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之中。 如今面條這一美食,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斷演變,早已發展成為具有區域代表性的美食。如蘭州拉面、四川擔擔面、武漢熱干面等。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你吃過或者沒吃過的各地特色面條。 炸醬面最初起源北京,現主要流行于北京 、天津,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 北京炸醬面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過去都吃抻面,但現在做抻面的人已經很少了,所以一般都吃切面。 菜碼根據不同季節也有所講究,如春天的菜碼是“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等。夏天的黃瓜絲、冬天的白菜絲、黃豆是必不可少。 北京的炸醬,是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后,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 蘭州拉面,甘肅、新疆的人一般把它叫牛肉面或“牛大“,是西北地區的美食。 牛肉面其實是多種面的統稱,一般有毛細、二細、韭葉等區別,而且會搭配 著小菜、牛肉、茶葉蛋食用。有一種吃法叫“雙飛”,就是多買一份牛肉和一個茶葉蛋。 蘭州拉面這塊牌子早已傳遍全國,已形成有火車站的地方,就有蘭州拉面。并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在國內能和蘭州拉面抗衡的估計就只有沙縣小吃了。 重慶小面是重慶的特色美食,前兩年,重慶小面突然間火起來了。各路明星大咖紛紛參與開店,一改單調招牌和布置,將原本的街頭小吃開進了各大寫字樓。 在重慶當地,不管是加入牛肉,排骨等豪華澆頭的面條,還是只有麻辣味的素面都被稱作小面。不同店面還根據自身菜譜加入豌豆、雜醬等。 一碗面條全憑調料來提味兒,麻辣爽口,面條勁道,完全區別于北方傳統面條。 ![]() ![]() 熱干面是武漢最具特色的美食,受武漢的影響,在武漢周邊地區縣市也有很多各種獨具特色的熱干面。 武漢熱干面的面條事先用堿水煮至面還有點硬心,然后撈出瀝干,拌油攤晾。 制作好的熱干面條條筋道,黃而油潤,吃的時候放入開水一燙,再撈起后淋干水,將事先調好的芝麻醬,醬油、蘿卜丁及蔥花等調味品灑在面上,最后再來一勺自制的辣椒紅油。 一碗爽滑勁道、醬香濃郁的的熱干面就做成了。 ![]() ![]() 臊子面是岐山當地逢年過節、老人過壽等必不可少的面食,且歷史淵源已久。雖然陜西地區臊子面眾多,但其中以寶雞岐山的最為正宗。 岐山臊子面講究的是臊子鮮香、湯油紅潤、酸辣味突出。臊子湯是臊子面的精髓所在,選用豬肉和紅白蘿卜、木耳、雞蛋等做底菜,然后加湯調味,澆在剛出鍋的面上。 一碗做好的臊子面即是菜,也是飯。 ![]() ![]() 奧灶面是江蘇省昆山市的傳統面食小吃,屬于蘇菜系。 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為首,紅湯重色,白湯重味,各有不同。 紅油爆魚面:爆魚一律用青魚制作,面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須面,細白柔嫩,紅潤噴香,食之爽口。 白湯鹵鴨面:則以昆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肥而不膩。 ![]() ![]() 竹升面是很經典廣式面食,在舌尖中也有出現過。 對于外地人來講,竹升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就是用竹升(大茅竹竿)壓打出來的面條及云吞皮,廣東人因“竿”音不吉利而改稱“升,所以叫竹升面。
上面時先在碗里加適量的湯,然后在湯上面放菜或者云吞等配料,最后再加煮好的面。吃起來云吞口感潤滑,面入口有彈性,回味無窮。 ![]() ![]() 鍋蓋面有著“江南第一面”之稱,是江蘇鎮江的特色美食。其最大的特色是,在煮面的時候將直徑要小于鍋的鍋蓋放在面鍋里一起煮。 鍋蓋面用的面條是“跳面”,這點跟跟竹升面有點相似。 ![]() ![]() 陽春面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面食,沒有任何澆頭,蔥翠湯清。一把細面,半碗高湯,外加一勺豬油,這是正宗上海陽春面,而蘇式的紅湯陽春面則又加了一勺醬油。 蘇式陽春面和上海陽春面的精髓全在豬油和小蔥,少了這兩樣可就不是陽春面了。 陽春面看似簡單,但現在要在外面吃到一碗正宗的陽春面也不容易。因然成本低,價格也不高,現在很少有店家還很用心的去做的。 ![]() ![]() 擔擔面是四川的傳統面食小吃,因特殊年代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而得名。 擔擔面面條細薄,除了肉末炒好的臊子外,其主要佐料還有紅辣椒油、川冬菜、芽菜、花椒面、紅醬油、醋、蒜末、豌豆尖和蔥花等。其面色紅亮,麻辣酸味突出,鮮而不膩,辣而不燥,堪稱川味面食中的經典。 ![]() ![]() 燴面是河南面食的代表,也是河南最具特色的美食,其與洛陽水席、開封包子并稱河南三大名吃。在鄭州可吃燴面的地方遍布大街小巷,特別是冬天,來上一碗熱騰騰,湯鮮味美面勁道的燴面,那叫一個舒坦。 燴面是集葷、素、湯、菜、飯于一體,上至魚翅燕窩,下至粉條海帶都能燴在一起。 其湯以鮮嫩羊肉及山羊骨為主,經長時間熬制,熬出來的湯湯色白亮,有種肉香的清甜感。輔菜以千張絲、海帶絲、粉絲、鵪鶉蛋、木耳等。而面則是吃之前先將面搟成寬厚的面片,下鍋的時候將其拉伸,撕扯變長,有點類似拉面的感覺,但又不同。 上面的時候,一般都會給一碟香菜,辣椒油和糖蒜及鹽。而且根據不同口味,又可分為羊肉燴面,牛肉燴面,三鮮燴面、滋補燴面等。 ![]() ![]() biang biang面,因為制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而得名。也稱油潑辣子褲帶面。 biang biang面是用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面條,煮熟后箜干水,在面條上撒勻蔥姜蒜、青蒜、辣椒免等,將熱油潑在面上。吃起爽滑勁道,有嚼勁。而且因為其較長,所以吃起來還挺費勁的。 ![]() ![]() 刀削面是山西大同的特色美食,因其制作方式全憑刀削而得名,用特制刀削出的面葉,中間厚,兩邊薄,形似柳葉。外滑內筋,軟而不沾,且具嚼勁。搭配獨特的澆頭,極具風味。 一些技藝高超的削面師傅,更是能眼閉著、離幾米開外削,而且還能保證每一條面都絲毫不差。還一些店家,覺得自己削面費時費力,干脆發明了“奧特曼”機器人削面,更是賺足了眼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