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即我們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山藥,它又稱作土薯、山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等,為薯蕷科植物薯蕷的干燥根莖。于冬季莖葉枯萎后采挖,切去根頭,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用硫黃熏后,干燥;也有選擇肥大順直的干燥山藥,置清水中,浸至無干心,悶透,用硫黃熏后,切齊兩端,用木板搓成圓柱狀,曬干,打光,習稱“光山藥”。 薯蕷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效。用于治療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癥。 【功效及應用】 1、治脾胃虛弱,不思進飲食:山芋、白術各一兩,人參三分。上三味,搗羅為細末,煮白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米飲下。(《圣濟總錄》山芋丸) 2、治濕熱虛泄:山藥、蒼術等分,飯丸,米飲服。(《瀕湖經驗方》) 3、補下焦虛冷,小便頻敷,瘦損無力:薯蕷于沙盆內研細,入銚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盞,攪令勻,空心飲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4、治諸風眩運,益精髓,壯脾胃:薯蕷粉,同曲米釀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參諸藥浸酒煮飲。(《綱目》山藥酒) 5、治痰氣喘急:山藥搗爛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勻,頓熱飲之。(《簡便單方》) 6、治乳癖結塊及諸痛日久,堅硬不潰:鮮山藥和芎藭、白糖霜共搗爛涂患處。涂上后奇癢不可忍,忍之良久漸止。(《本經逢原》) 【禁忌】 有實邪者忌服。 【食療小方】 1、薯蕷大棗粥 材料:薯蕷30克,大棗10枚,薏苡仁20克,糯米30克,干姜3片,紅糖15克。 做法:按常規煮作粥服食。 服法:每日3次,連服半月至愈。 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慢性腹瀉,久瀉不愈,時發時止,大便溏稀,四肢無力等癥。 |
|
來自: 獨行俠2ykbr1v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