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水井中學宣傳片 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 摘 要 作為一所寄宿制農村初中,涼水井中學在龍云君校長的領導下,營造全校的教育創新氛圍,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以問題導為導向、總體規劃,利用互聯網思維辦學,打破學校圍墻,全方位鏈接資源,通過提供豐富的教育場景和多元的課程,努力形成強大的學習場,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步快跑,疊代升級,最終有效推動學校的改革和創新。 龍云君 四川宜賓涼水井中學校長 本文根據龍云君校長4月23日在第二屆LIFE教育創新峰會上的主題發言整理 剛才大家看到的就是涼水井學校課堂里每天發生的情景,這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有很大不同,這是怎么發生的呢?我們總結下來有這么幾個心得跟大家分享。 一、我們努力營造全校的教育創新氛圍,充分調動老師積極性 我們是農村學校,沒有條件給老師很多的物質激勵。但是學校花了很多心思來提高老師的職業成就感,盡量減輕他們的職業倦怠。這里面關鍵是要不斷進行教學創新,而最核心的是領導要帶頭,由少到多,逐步地去做,而不是隨意去做,又推倒重來。 對農村學校老師來說,如果只是下命令,讓他做這個,做那個,是很難推動的。我們的做法就是學校領導先上創新課程,把最難的階段留給自己,積累經驗后再慢慢帶動更多的老師加入。如果領導不深入教學,對一線的情況不了解,只是從宏觀上把握,不關注細節,就容易出現瞎指揮。一次兩次下來老師很快就會厭倦,甚至是抵制,那么學校的創新氛圍就會被校長破壞。 反過來,當老師們快速跟進,并順利地上手,當他的學生的學習狀態大大地改變,成績逐步提高地時候,或者當他被其他的學校邀請去做報告,或者通過網絡直播對全國其他的老師進行經驗分享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職業成就感是巨大的,創新的氛圍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就越做越有勁。 二、努力去形成強大的學習場 首先要解決的是干巴巴的課堂,課堂是學校的主陣地,也是我們改革最困難的地方,也是教育改革最核心的地方,核心中的核心。所以,我們應該把花大力氣放在課堂里。我們的做法是學校領導先動起來,仍然是由少到多,逐步融入,我們通過多元、有形、有色、有溫度的多元課堂來呈現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場景和存在。這樣的話,學生才可能被觸發去想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 我們剛剛開始做的時候,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比如說我們讓學生去探究,結果我們發現,學生知識都沒有弄懂,沒有自主思維的習慣怎么探究?我們讓學生去討論、展示、質疑、分享,結果我們發現學生的討論內容并不是老師所想要的,他討論和展示的深度和廣度都上不去。即使是學生由初一年級升到初二年級的時候,出現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這決定了學校提供的服務方式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樣。 所以,教育不是控制,至少是在低控制下,這需要校長從辦公室走到家長中去,走到老師中去,走到學習中去,去分析教學背后的邏輯,去尋找問題背后的問題,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去解決問題。最后我們才終于找到了解決干巴巴課堂的最大的公約數,盡快梳理到適合我們自己的辦學方式。 我們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方式,和學生一起備課,一起上課。就這樣扁平化開始,以人為本、和學生一起碎片化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我們就這樣盡量地幫助學生跟現實的、真實的世界更緊密地關聯,讓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和那份內心的力量輔之老師實時的幫助,可又被充分地激發。當師生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狀態時,一個強大的學習場就開始形成了。 三、用互聯網思維辦學,全方位鏈接資源 雖然有學校領導的帶頭,有老師的集思廣益,但是我們的基礎畢竟薄弱,教育創新走到了深水區,有很多的地方是我們看不明白的,想不明白的,怎么辦?我們就把學校的圍墻打開和外面豐富多彩的互聯網世界發生關聯。比如我們和教育創新深度融合,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來對教育核心的問題進行攻堅。現在我們合作的幾個股東都是國內非常有影響力的教育機構。 可能有人會問,你們一所普通的學校,憑什么能夠請到這樣的專家和長期的深度的合作?我們沒有錢,也沒有名氣,但是,我們有一種開放的心態,這種心態體現在我們愿意積極擁抱變化,并且用行動力向那些機構證明,選擇涼水井并不會錯,讓這些合作的機構能夠看到他們的設想能夠變成現實。這樣,合作就會越來越深入。 比如說我們剛剛接入互聯網,當時我希望嘗試一下互聯網教學的模式,也希望把他們的網校課程給我們。當時我們學校里連網絡都沒有,怎么辦?我們從自己拉網線開始,加班加點,僅用了11天就開通了第一節在線課程,實現了一個老師對全校其他老師和同學的上課,現在已經發展到有二十多位老師在網上對全國其他的老師上課直播課程,已經完成了第二輪,總共30課,正在規劃和籌劃下一波的課程。 同時,我們也利用互聯網里面最有價值,有沖擊力的課堂。我們讓師生實時體驗,一下子就打開了大家的眼界,激發起了強烈的學習愿望,我們就隨后一步一步嘗試互聯網教研、互聯網社群等學習方式,讓深度學習就在身邊。 又比如我們和愛卡的米合作,希望走到一起,打開互聯網教學的新天地,需要學生使用平板,怎么辦?我們就采取課堂向家長開放,取得家長的支持的策略,在一天的時間內把全體的家長動員起來,動員他們自帶設備,迅速啟動了基于云平臺的新教學模式。雖然是首次嘗試的班級,設備五花八樣,網絡也時好時壞,但是快速行動,永遠比完美設計更重要。 現在正在展開多平臺、多技術的疊加使用,但又不被技術綁架,不為技術而技術,不是為塑造統一的模式。應該讓技術平臺隱藏于教學背后,更重要的是用一種互聯網思維來連接資源,打通流程,再造流程,打通學習的鏈接,讓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 服務技術平臺也不是直接拿來提高成績的,但是為什么我們還要去使用呢?因為其背后是促成老師的專業成長和與外界發生關聯,賦予老師更多的目標,主動與世界發生聯系。同時這樣可以賦予老師更高遠的目標,同時也促進學生學習行為的轉變,把他們的主動性,好奇心,學習熱情激發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技術、工具和真正學習和問題之間,如何形成切合點,是最重要的。 四、小步快跑,迭代升級 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快速變化,我們只有擁抱變化,并清楚變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指望引入一個法寶,就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問題的想法注定都會失敗。 現在的課堂主抓的創新輔導和教學模式已經非常豐富,除了教室還有操場、社區、田野、網絡、視頻,只要學習有效的地方都是學校。利用平板進行信息化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常態教學已經有規模了。 這些多場景,多課程的開展,我們不是采取大躍進的方式一哄而上,都是采取逐步展開,并且根據師生的反饋,隨時調整進度。比如云系統進入常態教學時,我們也不是一下子就叫學生帶著平板來上課,最開始是老師借助教師的電子白板,展現出系統的內容,每一個學習小組開始有一臺平板,最后才過渡到每個學生擁有平板。我們就這樣不斷用小創新來引發興趣,成為下一步前進的動力。 我們在引導老師時也是先引導少量的種子老師,他們對新教學模式掌握熟練以后,再帶動更多的老師加入,雖然每一個是小步走,但是快速循環,反應速度很快。 五、總體規劃,問題導向 雖然是小步快跑,但是如果一味埋頭做事,不抬頭看路,教育創新也會很危險。因為教育創新是走一條很少人走過的路,有很多的分叉,怎么辦?最核心的是需要一份行動路線圖,這份路線圖可以不規劃具體的行動細節,但要確定每個關鍵節點的行動原則是什么。這樣,我們在面對分叉的時候,才有了選擇的余地。 那么關鍵結點和行動原則怎么確定?依靠互聯網思維這樣的外腦,我們可以充分借鑒別人的經驗,但是不同的學校,具體的情況不同,行動原則也有差異,需要以問題為導向,所以說需要梳理真問題,而且不是泛泛而論,需要找到問題背后的問題,層層分解細化,把大問題變成可以解決的小問題,最后才能夠確定行動原則。 我印象深刻的是愛卡的米的張良老師第一次到我們學校的時候,和全校的老師進行頭腦風暴,前后進行了二十多個小時最后確定了問題的排序和優先等級,最后形成了涼水井中學學校未來教學的基本框架。這樣的梳理讓我們更明白創新的方向,不至于在各種眼花心亂的方向中迷失。 涼水井中學雖然取得的一些成績,這些成績的背后一定會有一份對教育的情懷和對生活的態度。我們的路線圖已經很清晰的描繪了下一步的行動,那就是建設未來學校2.0,期待明年讓大家看到一個全新的涼水井,謝謝大家。 整理編輯: 徐婉茹 美編:金茜 責任編輯:珍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