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疾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可伴月經前、經期時的腹痛及全身癥狀。而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如情緒異常引起月經失調、寒冷刺激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一些愛美的女性因節食引起的月經不調等。 《中醫婦科學》記載:月經正常的女人,氣血充盈,機能活躍,身體永葆年輕活性;而月經不調則氣血虧虛,影響容顏,并會引發婦科炎癥,嚴重者甚至會閉經或者不孕等一系列問題。
俗話說“灸治百病”艾灸具有很好的補陽祛濕的作用,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治病手段,而艾灸對于月經不調同樣具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對于月經不調,該艾灸哪幾個穴位才是正確的呢?其實,我們常說月經不調,卻很少人知道月經不調也是分癥狀的。而每一個癥狀都有針對的艾灸穴位。只有認準癥狀、找準穴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血虛型月經不調 癥狀:癥見月經后期,量少色談,質清稀,伴有眩暈、失眠、心悸、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脈弱無力。 艾灸配穴:膻中穴、關元穴、子宮穴、內關穴、涌泉穴
2.腎虛型月經不調 癥狀:癥見月經初潮較遲,經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質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脈沉。 艾灸配穴:八髎穴、歸來穴、三陰交
3.血寒型月經不調 癥狀:癥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或色淡質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溫喜按,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脈沉緊或沉遲無力。 艾灸配穴:八髎穴、足三里穴、三陰交、關元穴
4.氣郁型月經不調 癥狀:癥見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有塊,排出不暢,伴有腹脹腹痛,乳脹肋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脈弦澀。 艾灸配穴:命門穴、太沖穴、肩井穴、關元穴 ![]()
有月經不調的女性,可根據以上述的四個不同癥狀對癥下穴,與此同時,還要注意飲食,不要吃生冷食物,保持良好心情,相信通過定期的艾灸理療以及自我休養調節,很快就能重獲健康身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