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言傳不如身教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當別人向我抱怨孩子問題時,我都會心情復雜的看著那個人。 是的,每當我從父母身上找原因時,幾乎是百發(fā)百中。 當我的父母教育我要孝順時,我會這樣回復他們,無需多言,你們照顧好奶奶、外婆,就是最好的教育。 言傳怎么能比得過身教呢? 那天,朋友教育兒子不要說臟話,可不一會兒,他就被兒子頻頻抓現(xiàn)行?!鞍职郑阏f了好幾次他媽的”。 朋友羞紅了臉,再也不和我探討小家伙那些臟話都是跟誰學的了。 貳 家庭是終身學堂 前幾天,聽了個真實故事,某有錢人有幾房太太,竟然和平共處。 他的兒子女兒對待感情,也是非常隨意,結(jié)交異性就像換衣服。 “這小子出去打工六七年了,除了中途說被騙向家里要過幾次錢,就再也沒見來過電話?!蔽覌尩呐笥严蛭覂A訴。 類似的例子,我這次回鄉(xiāng)過年,發(fā)現(xiàn)竟然很普遍。 我回頭看了看這些不知什么時候回頭的浪子們的家庭,幾乎是一致的,家庭不和睦。 或是夫妻經(jīng)常吵架,或是兄弟反目,或是不孝敬老人,或是有家暴傾向,你說,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怎么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們對家還有什么留戀? 叁 家長先反思自己 前段時間,碰到一個案例,有個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拿了一堆獎品來獎勵孩子們,其他的小朋友都歡天喜地的,唯有他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鉆到了桌子底下。 后來問其家長,才知道平時給的獎勵太多了,這些玩意他全部都得到過,所以一點新鮮勁都沒有。 后來,我勸說這位家長,以后不能獎勵太泛濫,這樣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錯覺,認為生活中好多東西都是容易得來的,從而不懂得去珍惜,人生也容易失去目標。 很多家長跟我說,現(xiàn)在孩子逆反年齡提前了。但我發(fā)現(xiàn),其實問題并非出在孩子身上。 一家長曾向我傾訴,11歲的孩子,不愿意和他們交流。 我問清楚了兩件事,孩子興沖沖去寫小說,爸爸打擊說學習不好寫這玩意沒用;其二,他們在家里把孩子叫寶寶,從小時候一直叫到現(xiàn)在。 我的處方是:鼓勵孩子寫作,并且盡可能和孩子商量小說情節(jié),出謀劃策;趕緊別叫寶寶了,就叫孩子名字。半個月后,家長興奮地跟我說,問題解決了。 肆 雙方相互的鏡子 其實,經(jīng)歷的人和事多了以后,是最能辯證看待問題的。 我不光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還能從孩子那里反觀其家庭教育。 “這車和我爸的奔馳沒法比,坐在上面哐哐哐響?!?/p> 碰到愛炫耀的孩子,我也基本上能猜出他們的優(yōu)越感是從哪里來的。 一個挑剔、狹隘的孩子,背后一定會有一個不包容他人的大人。一個自大狂妄的孩子,背后也一定有個傲嬌、目空一切的爹地或者媽咪。 一個人的成長,是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但我認為父母的影響絕對是最大的。 父母,是陪孩子最久的一任老師。他們的教育,常常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也是父母的鏡子,所以當你不知道孩子問題出在哪里,就請夜深人靜時檢視一下自己。 只要你學會了用行為去影響孩子,那么,不僅僅對孩子是一件好事,對你自己的為人處事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火哥(huoge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