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芍藥散 當歸芍藥散出 自《 金匱要略》 。方 由當歸、 川 芎、 白芍、 澤瀉、 白術組成。功能養血疏肝, 健脾利 濕, 緩急止痛。原方用于治療妊娠腹中隱隱作痛 。 抓住肝郁氣滯 , 脾失健運 , 肝脾不和之病機 , 用于治療 內科雜病 , 收效頗佳 。 1. 胃潰瘍 ( 胃脘疼)李某 , 女, 42 歲。 1998 年 6月 8 日初診 。 1 月前 因情志不暢, 引起 胃 脘部隱隱作痛, 餐后為甚, 嘈雜泛酸 間斷服用謂 爾舒、 得樂沖劑等藥 , 病情時輕 時重 。在我院做纖 維胃鏡檢查: 胃底部有一處潰瘍約 0. 5cm× 0. 3cm 大小, 邊界充血 , 新鮮滲血, HP 陽性。診見: 胃脘 痛 , 泛酸納呆, 大便干結 , 舌質 暗紅、 苔黃厚, 脈弦。 證屬肝氣不舒 , 濕濁壅滯 。法當疏肝解郁, 健脾利 濕泄濁 。方擬 ; 當歸、 白術各 15g , 茯苓 12g , 澤瀉 18g, 枳實 9g, 川芎、 大黃各 10g, 甘草 6g。二劑后 便暢, 納增 , 苔較前薄 , 它癥如前 。上方去大黃 、 枳 實改為枳殼 , 加三七粉 5g , 繼服 5 劑, 胃痛大減, 納食明顯好轉 , 無泛酸 , 藥 已中病 , 繼服 7 劑 , 7 月 3 日復查胃鏡 , 潰瘍面已基本愈合 , H P 陰性, 病情 痊愈。 (按 ): 此病 胃脘痛是 由于肝郁氣滯, 郁而化熱, 濕濁波及腸 胃, 故見諸證 。以當歸芍藥散加味 , 疏 肝解郁 , 祛濕瀉濁 , 使肝 胃和, 濕濁解 , 疼痛止 。 2.慢性膽囊炎( 脅痛)王某, 男 , 3O歲。于 1999 年 3 月 12 日初診 。訴 : 間斷性右上腹隱痛 3 年, 加重 7d, 常用元胡止痛片、 消炎利膽片等, 效 果不佳 。近 1 周右脅部脹痛加重 , 惡心厭油 , 口干 苦, 心燥不寐, 小便黃赤, 大便不爽, 舌尖紅、 苔黃 膩 , 脈弦滑。 查 : 腹軟 , 右上腹壓痛 , 莫菲 氏征陽性。 肝膽 B 超示 : 膽囊壁增厚 , 毛糙 。 此乃肝氣郁滯 , 疏 泄不利, 脾為濕 困。治 以疏肝理氣 , 清利濕熱 。處 方: 當歸、 白芍各 15g, 川芎 10g, 澤瀉 20g, 白術 12g, 茯苓、 郁金各 18g, 黃芩 9g, 日一劑水煎服 , 5 劑后, 右脅脹痛減輕, 心煩平, 夜寐安, 黃膩苔漸 祛。上方去黃芩、 車前子, 加川棟子、 佛手, 繼服 5 劑 , 脅痛消 , 納食好 。復查 B 超 : 膽囊壁光滑。 (按) :該例由于肝氣郁滯, 肝疏泄失常而致脅部 脹痛, 肝郁化熱, 內擾則心煩不寐、 上逆則口苦, 與 濕搏結, 下注則小便黃赤。 故用當歸芍藥散以疏肝 利氣 , 健脾利濕配以清化之藥, 而獲 良效 。 3.慢性盆 腔炎 (少 腹痛)孫某 , 女 , 42 歲, 2001年 9 月 24 日初診 。少腹墜脹 , 綿綿作痛 1年 余 。B 超示 : 慢性盆腔炎 。4d 前 由于生氣, 癥狀加 重。 診見: 少腹墜脹疼痛, 喜按, 頭昏沉, 納呆乏力,白帶量多質稀, 舌質淡 、 苔 白厚 , 脈弦緩。 證屬肝脾 不和 , 濕阻下焦 。 治以養血疏肝, 健脾利濕。方擬 : 當歸、 川芎各 12g, 白芍、 茯苓各 20g, 白術、 蒼術各 15g, 澤瀉、 車前子各 18g。服用 6劑 , 腹痛減輕 , 納 食增加, 精神 明顯好轉 。 效不更方 , 繼服 5劑 , 即告 痊愈 。 (按): 臍以下痛多屬 厥 陰肝 經之病 , 肝 木克脾 土, 本病 因情志不 暢加重 , 當屬肝脾不 和, 濕邪阻 滯 , 故選方當歸芍藥教養血疏肝 , 健脾 利濕 , 緩急 止痛, 恰到好處。 炙甘草湯臨證治驗 炙甘草湯方始見于漢 · 仲景《 傷寒論》 一書, 方藥組成 : 甘草、 大棗、 人參、 千地黃、 麥冬、 阿膠、 麻仁、 生姜、 桂枝 、 清酒 。原書指征為 : “傷寒脈結 代, 心動悸” 。該方主要 的功能是通經脈 , 利血氣 , 益氣養陰, 陰陽并調, 氣血雙補。臨 證中用 此方辨證加減, 靈活變通治療不同原因所致的心 律失 常, 脈結代 , 心動悸 , 每能奏效 。 1.心房顫動 患者男性, 48 歲。患風濕性心 臟病十余年, 在我院經心電圖檢查, 診斷為“二尖 瓣狹窄。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心臟擴大 , 心房顫動 。 中西藥并服, 藥無虛 日, 曾服丹參滴丸、 諾迪康等 藥物, 效果不佳。 診見其脈虛弱無力, 快慢 不勻 , 時有歇止 , 面色晦暗且稍有 浮腫 , 精神萎麋 , 心悸氣短, 舌質紫暗, 舌下靜脈隱青。于是效仲景 灸甘草湯:灸甘草15g,人參7g(另煎) , 生地 30g, 桂枝 12g , 麥冬、 酸棗仁 、 阿膠(烊 沖) 、 五靈脂 、 茯苓各 10g , 生姜 5g , 蒲黃 6g , 紅棗 3 枚, 服藥 3 劑 , 心悸明顯減輕 , 續服 5 劑, 心律基本 規則 。 心電圖: 竇性心律, 多發性期前收縮。 脈偶有 歇止, 面色漸轉緋紅, 后共服 20余劑, 脈和癥平。 2. 冠心病 患者男 , 58 歲 。患冠心病 7 年 余, 每于勞累后心悸加劇。曾在某醫院診斷為: 冠 心病 , 心律不齊。 血壓 19/12kPa, 心率 96 次/ min。 舌質暗, 邊有少許瘀斑 , 脈節律不整 , 時有間歇 , 心 悸, 失眠, 情緒不安 。予炙甘草湯加味 : 炙甘草、 丹 參各 15g, 人參 7g (另煎兌服) , 生地 24g, 桂枝、 麥 冬、 酸棗仁、 阿膠 (烊沖) 、 蒲黃、 桃仁各 l O g , 大棗 3 枚 , 朱砂 0. 5g( 沖服) 。服藥 3 劑 , 必悸減輕, 服藥 至 14 劑, 癥狀消失, 脈律正常。 3 .甲狀腺機能亢進 患者男 , 44 歲。患者病 下利 1月余 , 每 日大便 3~ 4 次, 便不成形 , 前 醫以 “慢性結腸炎”論治 , 不效 延余診治, 其脈結代而 細弱, 時有歇止, 面色蒼白, 乏力 , 多汗, 雙手輕度 振顫, 自述心悸, 其心尖部明顯搏動。建議西 醫檢 查, 確診為: 甲狀腺機能亢進所致心律失常。隨即 予炙甘 草湯加 味 : 炙 甘草 15g , 人參 7g (另 燉兌 服) , 五味子 12g , 生地 24g , 麥冬、 桂枝、 酸棗仁、 阿 膠 (烊 沖) 、 訶子 肉各 10g , 煅龍 牡各 30g , 服藥 3 劑 , 自覺癥狀減輕, 續服上方 12劑下利止, 雙手振 顫、 心悸等癥狀明顯減輕 , 后用上方去訶子肉治療 月余 , 癥狀消失 , 脈平癥和 , 隨訪半年, 未見復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