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_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 文=獨居江南(80后,水瓶座,獨立撰稿人,現居東莞)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和我一樣對創作故事躍躍欲試?你是否有很多想法想要把它們寫成故事?你的電腦里是否有幾個一直沒有寫完的故事?如果對于以上三個問題你都給予肯定的回答的話,那么你可以試著讀一下這本書《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也許它能夠幫助你完成你此生的第一個故事。 因為一直在積極探索寫作的方法論,在讀這本書之前,各種理論書我已經看了不少,可還是覺得迷迷糊糊的。直到遇到了這本書,一下子茅塞頓開。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剛看完麥基的《故事》。不可否認,《故事》的確是一本好書,可是當我在書中反復讀到節拍、場景、序幕的時候,始終覺得有一些隔閡。所以我想《故事》還是更適合有一些經驗的編劇,畢竟《故事》說的是銀幕劇作的原理,而不是寫小說。那對于一個想要嘗試寫小說的新人,這本書顯然更合適。其實,書中講的一些觀點和《故事》是相通的,但是這本書講的更為通俗易懂,讓新人更容易理解。 為了讓更多想要嘗試小說創作的朋友更好地吸收書中的觀點,少走彎路,我采用問答的形式把全書的精華整理出來。 /問:寫作需要特殊的才華嗎? 答:不需要。因為生活技巧就是寫作技巧。每個人都有一整套的情感和足夠多的、戲劇性的、痛苦的、激動人心的經驗可以供你使用。但這并不是說世上沒有天才或才華這種東西。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講故事是一種后天學會的技巧,不是一種天生的才華。才華有一種替代品,它就是勤勞+技藝。勤勞工作、學會技藝,其余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問:故事是如何開始的? 答:你首先要問自己幾個問題:什么人渴望什么東西?障礙是什么?人物要有什么行動來克服障礙?如果你的故事里沒有這三大要素,那么它便無法啟動。 /問:一個形式完整的故事包括哪幾大要素?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答:包括五大要素:沖突(渴望+障礙)、行動、結局、情感、展示。你只要掌握這個管用的模型,就可以把任何一個構思塑造成一個故事。 沖突:所有的沖突都是麻煩事,但并非所有的麻煩事都是沖突。一個戲劇性的渴望和一個戲劇性的障礙,才能制造戲劇性的沖突。人物的渴望想要具有戲劇性,人物必須感覺到這個渴望的滿足與否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這并不是說它真是一件生存或死亡的事情,不過,人物對此必須抱著強烈的感情,他內心必須深信不疑:除非這個局面有所改觀,不然人物就無法繼續容忍目前的生活。戲劇性的障礙必須有同樣強大的決心,同樣強勁的動力,它拼死也要抵擋或打消這種渴望,正如這個渴望試圖征服這個障礙的動力一樣強勁。假如它們沒有旗鼓相當的堅強決心,那么這就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一個冒牌的沖突,這種沖突會很快得到解決。 行動:活動不等于行動。行動要想具有戲劇性,它要么必須針對難題展開直接進攻,要么必須針對難題展開積極防御。 結局:結局就埋伏在開局之中。這意味著,假如你擁有兩股旗鼓相當的勢力,它們都全力戰斗想要征服對方,那么你的故事就算開始了。經過一場全面的對決之后,一方勝出,此時故事也就結束了。結局即沖突的解決,它只是一個要么勝利、要么失敗的問題。如果你覺得結局很難寫,原因在于你的故事根本沒有真正的開始。 情感:這是打造終極關聯所必需的材料,由此讀者和人物之間產生認同,融為一體,從而我們能夠體驗人物的感覺。為了精確定位人物眼下有什么感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問以下幾個問題:他擔心什么,他害怕什么,他希望什么?然后你要用最好的方式把它們寫下來。 展示:展示是你的基本武器,是把經驗創造出來,讓它活生生地發生在你的眼前。它是逐字逐句、實事求是地呈現經驗,而不是描摹其細節或者歸納其特征。其手段幾乎總是包括場景和對話。展示的對立面是講述,請記住:要展示不要講述。 問:怎樣揭示人物性格? 答:人物性格只有通過他的行為才能得以揭示,行動就是性格。揭示人物性格是必不可少的,這樣身份認同才能出現。 /問:如何讓人物行動起來? 答:五大要素之一的沖突就是我們用來強迫人物采取行動的元素。人物因此必須使盡渾身解數來展示自身。 /問:如何修改故事? 答:當你感到你的作品單調、無聊、空洞的時候,你的這些負面情緒只是一個信號,告訴你要把稿子修改一下。你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負面情緒轉化成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其關鍵仍在于要找到三大要素:渴望、障礙、行動。先檢查一下你有沒有這些要素,問題幾乎總是出在這里。如果你的三大要素運轉如常,那么你的故事就不缺乏戲劇性。另一個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不是形式,而是故事的效果,效果是情感。情感要通過人物的思想活動、外在行動表現出來,你不能把它寫成是一成不變的東西。還有一個技術問題就是展示。最純粹、最有效的展示形式是場面,且你展示的內容越多越好。所以,你在修改的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永遠是檢查故事的五大要素是否已經到位。 /問:個人視角有何不同? 答:個人視角指的是你用來講述故事的那個人的視角。第一人稱=我,第二人稱=你,第三人稱=他/她。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是使用最多的。對于作者和讀者來說,使用第一人稱“我”提供了一種與人物關系密切的感覺。有利的方面是,“我”出現在紙面上會讓你覺得跟他或她有更多的接觸,從而讓你覺得人物有了更強大的判斷力;不利的方面是,“我”可能讓你感覺自己跟人物有更多接觸,而實際上你不是那樣。使用第二人稱“你”,能讓讀者更多地感覺到自己參與到了故事中。不利的方面是,它會讓讀者覺得作者有些先入為主、先聲奪人,直接告訴讀者他們做什么事情和有什么感覺。第三人稱的視角使用“他”或“她”。因為這個人物不是在講述故事,所以他不能歪曲故事里呈現的那些事實的真實性。 /問:如何把短篇小說改成長篇小說? 答:增加人物。只要你添加進來的每個人物都能給故事里的人物組合增加一個難題、一個復雜化因素、一個必須克服的障礙,那么你的故事會被越拉越長,直到它變成一部長篇小說。 問:哪種寫作方法最有效? 答:寫作的建議多種多樣,你可以逐個去試,但要尊重直覺的沖動和本能。如果你相信某個方法有效,尤其是當直覺告訴你它是正確的時候,它很有可能就是有效的。假如它給你一種自信心而且能激勵你不斷寫下去,它就是正確的。 最后,總結一下我覺得值得閱讀的三本寫作理論書:《哈佛非虛構寫作課: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更適合新聞工作者 )、《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更適合編劇)、《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更適合想要寫小說的新人)。 (完) 這里還有一堂寫作課 ▼ 江南的故事酒館 文字釀酒 故事拌飯 再剪下四兩月光作菜 歡迎深夜路過的你進來坐坐 把你的故事說給酒保先生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