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存在不少的“尸”文化,其中,奇書《山海經》里就有很多的“某某之尸”,人死如燈滅,可古人還仍存有與天同壽,死而不僵的想法,就算是只剩下尸體,也要是“活”的尸體。那《山海經》中的五大尸神是哪五個,很多人或許就只知道個刑天? 形殘之尸:刑天 “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這是《山海經·海外西經》中關于刑天的記載。 傳說中刑天與黃帝相爭,卻被砍下了腦袋,黃帝就將他的沒有頭顱的尸體藏在常羊山,刑天本就有神力,后來尸體也就發生尸變。“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地活過來了,還時常揮舞干戚,死不瞑目啊。 刑天算是《山海經》中最出名的尸神,也是在各大影視劇等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一位,刑天能與黃帝大戰,而且死了也能以尸體活著,其實力也還是不錯的。 窫窳之尸:窫窳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山海經·海內西經》 后來郭璞在《圖贊》也說:“窫窳無罪,見害貳負。帝命群巫,操藥夾守。遂淪溺淵,變為龍首。”這里說的是窫窳本沒有任何罪過,卻被貳負所害而冤死,黃帝就令巫師用藥將其復活,結果卻因而變成了怪物,后危害蒼生,后裔就將他射殺了。也有說其又被稱為猰貐,還是燭龍的兒子,這窫窳原本老實善良,后被殺害,燭龍將其復活,卻變得殘忍嗜血,后還是死于后裔之手。 可見,這死亡本就是自然規律,任意復活還是有風險的。 據比之尸:諸比 “據之尸,其為人折頸被發,無一手。” 關于據比的記載《山海經》就僅此一句描,細想下,感覺形象應該還是較驚悚的。因為這里的據尸的尸體應該是講脖子被誰抹了,可能力道不夠,沒完全抹掉,就耷拉在后背上,此外,還飄散這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 王子夜之尸:王亥 《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王子夜之尸,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照這樣說,王子夜之尸應該是《山海經》中尸神死得最慘的一個,連“齒、胸”等都分離了,可以說比五馬分尸還慘。 傳說中王亥是商朝的祖先,他發明了牛車用于商業買賣。一次,在一個叫做易水部落的地方做買賣時,易水部落的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殘忍的殺害了王亥。商朝建立后,還追尊王亥廟號為商高祖,殷墟甲骨文中稱“商高祖王亥“。 夏耕之尸:夏耕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湯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斬耕厥前。耕既立,無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這夏耕之尸和刑天挺像的,都是無頭的尸體,傳說中在湯武革命時的一場戰爭中,當時商湯在章山和夏耕打仗,在陣前斬殺了夏耕。后來夏耕也發生了尸變,可卻因為畏懼被怪罪戰敗,就跑到巫山地區。 于是,夏耕之尸歷來被認為是比較窩囊的尸體,自然不能與刑天相比了。 想了解更多歷史趣聞,歡迎訂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