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狀物,自然風(fēng)光,山水,洞庭湖,君山
【名句】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處】 唐代·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注】 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銀盤里的一只青螺。
【說明】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xué)家劉禹錫所作的一首七絕,作于長慶四年(824年)秋。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fēng)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全詩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dá)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賞析】 這是劉禹錫遙望洞庭湖而寫的一首風(fēng)景詩,是古往今來描寫洞庭湖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全詩純?nèi)粚懢埃鑼懠?xì)致,比喻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前兩句描寫洞庭湖的水光和湖色。秋氣侵寒,月光如水,秋夜月下的洞庭湖極其朦朧靜謐,水色和月色不分彼此,相互交融,水天一色,茫然一片,到處都是一派祥和空靈的氣象,表現(xiàn)了洞庭湖湖面的開闊和廖遠(yuǎn)。湖面上沒有一絲清風(fēng),更沒有一絲的漣漪,水面平靜,就像沒有被打磨過的銅鏡一樣,寧靜而自然。“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xiàn)了千里洞庭風(fēng)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靜柔之美。 后兩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寫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位于洞庭湖中,是一個小島,全稱君山島又名愛情島,古代稱為湘山、洞庭山。傳說中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娥皇女英二妃子尋夫時聞此噩耗,慟哭不已,憂郁而死。百姓被她們與舜帝的愛情所感動,葬在君山,俗稱“二妃墓”。又傳說呂洞賓在君山欣賞洞庭湖的美景,飲酒作樂,談笑風(fēng)生,寫下了“朗吟飛洞庭湖”的詩句。君山島上古跡眾多,風(fēng)景秀麗,是洞庭湖中最著名的小島。從遠(yuǎn)處眺望君山島,只見島上草木繁茂,山色青翠。在皓月的銀輝之下,君山愈顯蒼翠蔥蘢,洞庭湖水愈顯平靜清澈,就如一個白銀雕盤,而蒼翠的君山就如盤中的一個小小青螺,十分惹人喜愛。這個比喻匪夷所思,妙到絕處,不僅巧妙形象地形容出了洞庭湖山水一色的美妙景象,而且體現(xiàn)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面積接近三千平方公里,何其廣袤無垠,然而在詩人的眼里,諾大的洞庭湖不過是一個白銀盤,而湖中的君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青螺,詩人胸襟寬廣,氣度不凡,可見一斑。
(責(zé)任編輯:夏素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