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又稱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本來是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 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利的高低。在中國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 為了提高軍隊戰斗力,商鞅變法確立了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 公士:二十等爵的第一級。擔任校徒,操士。漢書顏師古注:言有爵命,異于士卒,故稱公士也。有此爵之民,仍須服役,僅身份略優于無爵之人 。 商鞅規定:秦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仆人一個。俸祿年粟米50石、田2頃、 房產10畝 上造:二十等爵的第二級。擔任卒。《漢書 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 此爵僅高于無爵,仍須服役。年粟米100石、田3頃、房產15畝。 簪裊(zān niǎo):二十等爵的第三級。擔任卒。劉劭爵制:三爵曰簪 。御駟馬者。漢代的《田律》和《戶律》規定受田數額為簪裊3頃,簪裊3宅。仍須服役。 軍餐待遇:簪裊可以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干草半石。 年粟米150石、田4頃、房產20畝 不更:二十等爵的第四級。擔任卒。漢書顏師古注:言不預更卒之事也。 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輪流服役的兵卒)之意, 其他之役,仍須照服。不更主一車四馬(馭手) 年粟米200石、田6畝、房產25畝 大夫:二十等爵的第五級。擔任屯長(掌管50人)。商君書境內篇:故爵不更,就為大夫。爵吏而為縣尉,則賜虜六,加五千六百。大夫主一車,屬三十六人。大夫者,在車左者也。 年粟米 250 石、田6頃 、房產30畝 官大夫:二十等爵的第六級。擔任將(掌管100人)·商君書境內篇:爵大夫而為國治,就為官大夫。 ·《漢書 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級為公大夫),示稍尊也。”。 年粟米 300 石、田7頃 、房產35畝 公大夫: 二十等爵的第七級。 任五百主(掌管500人)·又名七大夫。·秦時,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見縣令、丞揖而不拜。漢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 ·年粟米350 石、田8頃 、房產40畝 公乘: 二十等爵的第八級。二五百主(掌管1000人)·以得乘公家之車,故稱公乘。漢高祖時享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級五大夫以上始為高爵,公乘以下仍須服役。東漢明帝規定:賜民爵不得超過公乘。 · 年粟米400 石、食邑300戶 五大夫: 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擔任大將、商君書境內篇:故爵公乘,就為五大夫,則稅邑三百家。爵五大夫,有稅邑六百家者,受客。漢書顏師古注:大夫之尊也。漢文帝以后,改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 年粟米450 石、食邑600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