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具有生命的人類個體,都不會滿足于自己的現狀,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拼命擺脫低級階層的束縛,渴望進入更高層級階層。 高往低走,是順向而動,很容易;低往高流,則是逆向而動,非常困難。有人把人類社會從低往高的流動,比喻成一場爬行,其中的艱險程度,可想而知。 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由于其接觸的環境,養成的生活習慣,消費方式、甚至行事性格,對個人的生長和發展都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在低級階層摸爬滾打的人,要想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生存空間,人際關系,要付出不可想象的努力。 出身在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其成長環境、學習條件、社會資源、人際關系等等,都不需要自己去打拼,跟著自己的父輩耳濡目染,接觸的都是上流社會的人,自然而然就成了上流社會的一部分。 出身在普通家庭的的底層人士,父輩們提供的條件十分有限,基本上是一窮二白,要想擠上上流社會,可沒有劉姥姥進大觀園那么簡單。即使進去了,也會鬧出很多的笑話,跟不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不合群。 但越是生活在底層的人,越有在不斷地掙扎,反復地沖擊階層的藩籬。 每一個出身卑微的人,他們都有深深體會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窘境,他們渴望社會重組并改變自身命運。 一個社會底層人,在自己努力的過程中,需要的社會支持很難得到,社會資本猶如一張巨大的網絡,形成了一個個封閉循環的矩陣,把普通人拒之門外。 不同的家庭出身,占有不同的資源,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理想和社會地位的獲得。在互聯網時代,我們以為這樣的因出身不同而產生的資源占有不合理現象會少一些,其實,不管技術如何變化,社會資源的分配原則一點也沒有變。 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社會,都是強者為尊的社會。弱者是沒有聲音的。并且,隨著資源的資本化,使得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弱者打破階層封鎖也越來越難。 大學教育改革之前,出身貧寒的學子們,多少還有點機會。所以很多的農村家庭,一家人勒緊腰帶,也要供養孩子讀書。孩子上了大學,就有了鐵飯碗,一代人的努力能讓下一代人邁上一個社會階層,也是非常值得的。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工作得靠自己找,國家再也不管了。上百萬待就業的大學生,找工作難。農村出身的孩子,花了比城市的孩子好幾倍的努力,結果在找工作時只有劣勢,沒有優勢。畢業就意味著失業。 處于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缺少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缺乏調動社會資源的關系網絡,他們沒有金銀財寶可以繼承。他們時刻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到教育、機遇,培養巨大的勇氣,為未來的成功做準備。 每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人,都不會甘于自己的處境。總得想辦法搞到一張上流社會的入場券,但這張入場券,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想得到它,就得投入生命,做出巨大的犧牲,給個人生活帶來重負,只有受得了這樣的磨難,才有可能不被爬行中的苦難所挫敗。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通往上級社會階層的路,向來就不是平坦的。底級階層的人生之旅,是操縱著一只小小的劃艇,是一個人的獨角戲,一點點風浪就會艇破人亡。雖然危險重重,但仍有無數身處底層的勇士,夢想著進入上流社會,過上主流生活,在各種危機考驗背后,小心翼翼地避免著自己被毀滅! 底層向上流動,是人類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巨大力量,也是人間最艱難的一種爬行,愿所有努力拼搏的個體,都能戰勝挫折,不要讓自己的理想被辜負,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帶向成功之巔! |
|
來自: 昵稱QxTOo20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