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稱重,瘦了二公斤,離目標越來越近。 人到中年,減脂、控糖、戒酒、降壓、運動,為了目標努力。如何讓一個放浪不羈的人循規蹈矩,無非是肩上的責任和擔子。 自從戒酒后,深居簡出,斷了人際交往,連老婆都不大適應。我現在深刻感受到,不喝酒人的尷尬。 把一個社會人變成家庭婦男,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人生沒有永遠的巔峰,回歸生活,是所有男人的必經之路。除非極度自私,不管家人死活。 事物本來的真相就是,人的命運是很難改變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決定了你未來一生的命運。比如讀書,天賦永遠排在第一位,所謂的努力,其實是個偽命題。尤其是考211以上的學生,幾乎都是絕頂聰明的孩子。就像數理,會就會,不會就不會,不是刷多少題目,就能改變的。遇到這種情況,總有人舉例反駁,某某孩子家長,小學都沒畢業,笨得要死。其實,學歷高低與是否聰明,沒有直接關系。幾乎所有聰明的孩子,都有一個頭腦靈活、反應靈敏的母親。不信你看牌桌上,牌精的女人,孩子個個絕頂聰明。 而生活在小地方的人,想一代改變命運,更難。很多都是通過二三代的努力,才會跳出原有階層,實現跨越。在小縣城,我所看到的階層跨越,父母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居多。這一階層,要具備兩個要素,一是孩子書讀的好,二是父母節衣縮食,如果缺一個要素,就很難實現。至于土地開發,房屋征收,那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祖父母是城里人,或者有工作單位,那樣的情況就好的多,只要第三代書讀的好,就能在大城市立足。 小地方資源少,人際關系窄,大部分資源都掌控在有權有勢的人手中。因此,面對有限的資源,對于無權無勢的人來說,很難享受到,更別說去爭搶。而且,大部分的真理,都掌握在有話語權的人手中。歷史證明,所有的倫理道德,都是馭人的工具。因此,在底層很難看到公平正義和專業。當你看到一個人正兒八經地胡說八道,而周圍仍然是一片恭維之聲的時候,千萬別詫異,因為這是底層常態。他之所以敢胡說,是知道沒人敢反對。 農村在蕭條,小城鎮在萎縮,很多人拼盡一生,想擠進大城市,無非是,那里的文明程度和社會資源,要遠高于底層。這就是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打死都不回老家發展的原因。 |
|
來自: mynoteboo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