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咳嗽,媽媽就忙于搜集止咳的方法,藥物、偏方一起上,這樣真的對嗎? 咳嗽是什么? 咳嗽是人體的一種防御能力,是一種排邪反應。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 所以咳嗽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好事,不是壞事。孩子咳嗽首先意味著他的防御能力是正常的。那些沒咳嗽卻得肺炎的孩子,身體的防御能力反而比較差,因為肺里已經有很多分泌物,他卻沒能咳出來,所以不要認為孩子咳嗽是壞事。 為什么我們說有痰比沒痰好? 干咳是沒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刺激性咳嗽,比如聞到特別強烈的氣味、大哭之后或吸入了異物,都會對上呼吸道的造成刺激,因此引發咳嗽。而濕咳則是咳嗽帶痰,每一次咳嗽都是在往外排分泌物。 我們的呼吸系統表面都有黏膜,而所有的黏膜都有分泌腺,它們受到刺激后,分泌腺就會增加分泌。所以,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咳嗽,最后都會有分泌物的出現,也就是說,最終一定會落在濕咳上。有時候剛開始出現的咳嗽是干咳,后來因為呼吸道受到刺激而產生分泌物,就變成了濕咳,這種情況其實不是感染了,是疾病正常的發展。 嗓子紅腫并不一定都是細菌感染!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咳嗽時會出現嗓子紅腫,擔心孩子有炎癥,所以想用抗生素消炎。其實嗓子紅腫、有炎癥,并不意味著就是細菌感染,非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有害無益。 病毒刺激呼吸道導致咳嗽、嗓子紅腫,大哭后或說話多了,嗓子也可能出現紅腫,這些引起嗓子紅腫的原因都不是細菌感染。所以,千萬不要走入這樣一個誤區:一說嗓子紅就有炎癥,一有炎癥就得用抗生素。 咳嗽也分深淺。 從鼻子、咽喉到氣管、肺部,整個呼吸系統都是分泌腺,都會有分泌物。根據呼吸系統發生咳嗽部位的表淺,可將咳嗽分為淺咳和深咳。 ★淺咳的孩子咳嗽痰多,一咳就會帶出一些痰,而且有很多鼻涕,因為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咳出來比較容易,病情并不嚴重。 ★而深咳因為部位靠下,孩子往往沒有能力把痰咳出來。如果孩子咳得很費勁,或者咳完以后并沒有輕松的感覺,這種時候病情才是比較嚴重的。 ★淺咳的孩子,往往是白天咳嗽的時候很少,以流鼻涕為主,但是夜間咳嗽比較厲害。這是因為孩子平躺著時,嗓子處于低位,鼻腔里的分泌物無法通過流鼻涕的過程排出來,就會倒流到嗓子里,刺激嗓子,引起咳嗽,使孩子晚上經常咳醒,讓家長覺得孩子病情加重了,其實不然。 ★深咳則是不分白天、黑夜,都一樣咳,甚至有的孩子白天咳得更重,晚上相對較輕,所以深咳的孩子反而能睡得很好。 不發燒了,為什么還咳嗽? 有的家長說,孩子不發燒了,為什么咳嗽卻沒好?其實,這是身體自身正在修復。發燒是病毒、細菌等致病因素侵入機體后,人體免疫系統發動作戰的表現之一。 燒退了,就說明致病因素已經被免疫系統給制服了,病邪入侵不再繼續,人體的正氣已經占了優勢。正邪的斗爭結束,戰場的清掃就開始了,所以孩子不發燒了,反而開始咳嗽,分泌物也增多了。 止咳不是目的,而是排痰! 分泌物如果沒有排出就會成為身體里病理產物,成為致病因素。所以,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排痰而不是止咳。 單純止咳,孩子咳嗽的癥狀會立馬得到控制,但邪氣(分泌物)還留在體內,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會再一次發動,使得邪氣排出,那么又會出現咳嗽等排邪反應。 如果一再的咳嗽—止咳—咳嗽—止咳,排邪—壓抑—排邪—壓抑,最終結果就是邪氣閉在身體里無法排出,成為宿疾(久治不愈的疾病),轉化成哮喘等疾病。 不止咳,怎么治咳? 找到咳嗽的根本問題才能正確解決這個問題。治療咳嗽,我們需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外感和內傷都會導致咳嗽的發生。 咳嗽是身體的一種排邪反應。外感,即感冒而導致咳嗽,這個大家都知道,不消細說。但是內傷為什么也會導致咳嗽呢?飲食不當(或生冷不節或肥甘厚味)會損傷脾胃,脾胃的運化功能受損,水液無法正常代謝進而形成痰濁。當痰濁(邪氣)在影響到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時,會致肺氣上逆而作咳,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 萌寶.愛嬰堂小兒推拿連鎖溫馨提示:咳嗽只是一種身體的自我保護性排邪反應,當咳嗽發生時,切勿盲目止咳。找出表象(咳嗽)后深藏的背后本質(邪氣,以及邪氣存在的原因)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才能正確解決咳嗽這個問題。 中醫觀念的“治病求本”也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沒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咳嗽時切勿憑著經驗胡亂用藥或在藥店根據藥品說明用藥,最好咨詢專業正規醫生后再做處理。 |
|
來自: 昵稱35877444 > 《小兒實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