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白酒歷史悠久,葡萄酒也不遜色。雖然葡萄酒來自于國外,但是在我國的發(fā)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古代就有君王十分喜好葡萄酒。 盛唐時期 ![]() 盛唐時期,葡萄酒亦 非常興盛。 王翰《涼州詞》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為后人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邊塞將士不惜醉臥沙場而策馬疾奔葡萄美酒的急切心情。 李白“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發(fā)醅。”將黃鶴樓前的滔滔江水,比作新釀的葡萄酒,不僅是比喻浪漫難得,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個“醅”字,表明他對葡萄酒釀造工藝的諳熟于胸。 劉禹錫詩贊葡萄酒云:“我本是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盡日飲不足”。 還有王維、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葡萄和葡萄酒的吟詠佳句。民間則更為普遍,甚至在日常使用的銅鏡上也刻有葡萄的圖案。這說明葡萄的種植和釀酒技術(shù),在唐時己得到廣泛的推廣和運(yùn)用。 ![]() 眾所周知,葡萄本屬于異域他鄉(xiāng)。 唐朝以前,葡萄的種植和釀酒,在我國當(dāng)屬初級階段,傳 播并不快,普及也不廣。因此,葡萄和葡萄酒都被視為稀罕之物。 唐朝時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之所以能普及流行,一方面是人們逐漸對葡萄有了更多的認(rèn)識;另一方面,可能與統(tǒng)治者的提倡號召有很大關(guān)系。 ![]() 唐太宗李世民——皇帝界的“釀酒大師” 據(jù)史書記載,公元640年,唐軍威武征服了高昌國,于是把西域的葡萄和葡萄酒配方帶回了長安。唐太宗李世民對葡萄酒的釀制非常感興趣,他親自動手在他的皇家園林中開辟葡萄園種植葡萄,然后結(jié)合中原的釀酒之方,怡然自樂的釀起了葡萄酒。 據(jù)說李世民前后共釀成了8種不同顏色的葡萄酒,還真是具有研究精神,堪稱釀酒大師。葡萄酒釀好之后,唐太宗也特別大方,跟臣民一起分享他的勞動成果。于是,歷史上也留下了“唐太宗牌”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緹盎”的千古美談。 大清王朝 ![]() 康熙帝 皇帝界紅酒養(yǎng)生第一人:泡澡喝紅酒 大清王朝的康熙帝也是一位熱衷于飲用葡萄酒的皇帝。一次他得了重病瘧疾,幾位西洋傳教士便向皇帝建議,為了恢復(fù)健康,最好每天喝一杯紅葡萄酒,皇帝 保持這個喝紅葡萄酒的習(xí)慣一直到去世。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當(dāng)朝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把“上品葡萄酒”比作“人乳”,因此他養(yǎng)成了經(jīng)常飲用葡 萄酒的習(xí)慣。 ![]() 1714年,在發(fā)生著名的“禮儀之爭”之后,除了耶穌 會以外,其他的傳教士都被趕出中國,造成葡萄酒短缺,康熙特命人們在全國四處尋找葡萄酒。根據(jù)上海學(xué)者李天綱研究考證,最早向康熙敬獻(xiàn)葡萄酒的是法國耶穌會的傳教士們,其中LOUIS LE COMTE(中文名字李明)就是來自著名的葡萄酒產(chǎn)地波爾多地區(qū),因此可以推斷向皇帝敬獻(xiàn)的葡萄酒中有波爾多葡萄酒。 ![]() |
|
來自: 昵稱2642701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