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馬爾克斯: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

     南國憨豆 2017-06-03

    經過一個多月的閱讀,我們馬爾克斯群-第5期共讀活動-《活著為了講述》順利完成啦!

    感謝書友們一直以來的熱心支持和參與。經過角逐,我們選出了三篇優秀讀書筆記,想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它們的作者也將分別獲得新經典出品的馬爾克斯的新書《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一本。


     以下是來自3位書友的精彩讀書筆記


    — 1 


    作家養成記

    ——讀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講述》

    by  好笑笑笑笑

    自2017年4月19日起,我開始讀這本馬爾克斯的自傳,2017年5月25日,參加完《百年孤獨》出版50周年紀念活動和老馬新書發布會,從北京回家的路上,我結束了這漫長的閱讀之旅。曾經在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的時候,我就在想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才能寫盡百般孤獨,千種愛情,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生動、熱烈卻又細膩、多情的老馬。國家的歷史、家族的過往和戲劇化的個人經歷都注定他是要成為寫作者的。


    《活著為了講述》是一本完美的自傳,也是一堂精彩的寫作課。馬爾克斯用自己年輕時就會使用的寫作技巧將自己的一生娓娓道來,所以盡管這是一本自傳,卻寫得像小說一樣生動。這個兩歲就有了驚人的記事能力、從小對身邊發生的事情就懂得藝術加工的孩子,在青年時期經歷了國家災難,在窮困潦倒的日子里與文學相擁,用細細密密的文字創造出了一段段恢弘奇妙的故事。這篇筆記就總結和摘錄了一些馬爾克斯在書中使用和提及的寫作技巧。


    一、活著為了講述


    “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這是寫在小說開篇的一句話,小說并不等于真實的生活,但小說是真實生活的放大。真實的生活總是平淡如水,寫作者之所以能創作出震撼心靈的作品,是因為他們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腦和無以復加的想象力。老馬曾到過名叫“馬孔多”的香蕉園,小說《百年孤獨》中他就寫了魔幻之地“馬孔多”;老馬父母的愛情被寫到了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里;外公外婆的故事被寫到了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他還有個和麗貝卡一樣吃土的妹妹;姑姥姥弗蘭西斯卡與阿瑪蘭妲一樣至死仍是處女之身。他的外公是自由黨人,參加過千日戰爭,見證過香蕉工人大屠殺,會制作小金魚,幼時曾經帶他去看過冰;他的外婆是甜點師,會制作糖果小動物;他的父親風流成性,婚外有三個私生子,這些都被他寫到了小說中。我們總說老馬是魔幻現實主義,但他筆下的事物其實都是有出處的。在書中第282頁,他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經歷:在英雄之地卡塔赫納,遇到了成群的蝙蝠,一位老奶奶讓他念《圣母瑪利亞頌》(驅魔禱文),他虔誠地大聲跟著念,還沒有念完,蝙蝠就飛走了。這件事盡管看起來如此地不可思議,但卻是真實發生的故事。也許正是這些帶有魔幻色彩的經歷才成就了老馬亦真亦幻的風格。


    二、媽媽讓我陪她去賣房子


    “媽媽讓我陪她去賣房子。”這是多么富有文學性的開頭。正是與母親重返舊地的這次旅行,讓老馬知道了自己人生方向,選擇了一生中必須誠心交付的職業,“我要當作家”,他說。這標志著馬爾克斯文學生命的開端。這本書不像傳統的自傳,不以時間為敘述線,而是從這件對他至關重要的事件展開回憶,同時又不停地運用倒敘、插敘、閃回等手法,每一個插入點和退出點都設置的很精妙,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帶領讀者進入情境。


    “她去世那天,幾乎在同一時辰,我寫下了這本回憶錄初稿里的最后一個句號。”(P39最后一句話)


    “媽媽一九〇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生在巴蘭卡斯,家人剛走出戰亂,開始新生活。”(P40第一句話)


    這兩句話連起來,能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短短兩句話,就交代了母親人生的開端和結局,這是馬爾克斯一貫的風格——從生中看到死,從死中看到生。同時,第二句話既承接一段又像是老馬新書的開頭,在讀者毫不察覺的情況下,老馬將倒敘轉為了順敘。


    盡管這是一部半完成式的小說,但是馬爾克斯卻留給我們一個完滿的結尾,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一個月不回信,我就定居歐洲。”“回到酒店,我看見了回信。”


    三、我在這兒,你的火柴


    “一天,胡安·德迪奧斯舅舅的火柴丟了,被她撿到了,還火柴時,她用她勝利者的俚語說道:‘我在這兒,你的火柴。’”(P68)這是一個并不明顯的技巧,中國的讀者可能覺得不知所云,但如果是英文版就很簡單,這是一句雙關語,火柴match的另外一個意思是:“相配、相稱”,女仆梅梅在這里盡顯幽默和風情。對雙關語的熱愛幾乎是偉大作家的一個共同特征,哪怕是俚語或土話也不惜寫入小說,因為它真正體現了文學的真諦:意在言外!


    四、孩子的謊言是天才的標志


    馬爾克斯小時候吃得少,老眨眼,夸大其詞,謊話連篇,只有巴爾沃薩大夫開口替他辯護:“孩子的謊言是天才的標志。”(P72)馬爾克斯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領悟力與創造力,他小時候是一個喜歡講故事的小孩,他在書中回憶:“大人們當著我的面說話,以為我聽不懂,或拐彎抹角故意不讓我聽懂,結果卻適得其反。大人間的談話成了我最理想的靈感來源。我先聽來,然后拆散打亂,隱去出處,再說給大人聽。我所言即他們心中所想,聽者無不愕然。”(P73-74)


    馬爾克斯幼時就體現出了非凡的文學創造力,將現實打亂,隱去出處,創造出全新的故事,這就是文學,對真實的生活進行再提煉與再創造,卻不小心說出了生活的真相。


    五、比利時人再也下不了象棋了


    “比利時人再也下不了象棋了。”(P82)這是馬爾克斯幼年初次展現文學天賦時的一個創造性的句子。簡簡單單一句話,老馬認為這是“他文學生涯中的第一個成就”。這句話之所以精妙,是因為形象化,用一個動作傳達出比利時人已死的狀態。比利時人逝去,老馬不會說“比利時人去世了”,他用一個“生者的動作”來表達比利時人已死的事實,這個句子將生死、動靜結合,模糊了生死的邊界,道出了懷念的悲傷。真正的寫作不是敘述,而是能夠在讀者的眼中展現你想呈現的畫面。


    六、Gregueria


    老馬對拉蒙·戈麥斯·德拉塞爾納的作品感興趣,他善用一種與傳統寫作方式大相徑庭的象征手法進行各種文學作品的創作。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是gregueria,原意為“嘈雜”“喧鬧”,他卻指頭腦中杜撰出來的、帶文字游戲性質的短句或短詩。他曾寫過一個公式:幽默+隱喻=gregueria,如“雷是從天梯上滾下來的一只大箱子”“只有在植物園里的植物才帶上名片”等。(P103)這個技巧直白地說就是將性質截然相反、大相徑庭的東西放在一起,從而獲得驚人的效果。


    比如說:“這個小偷有著堅定的文學志向,每次都全神貫注地傾聽有關藝術和書的討論”;赫爾曼·巴爾斯總是愉快地說,他不滿意的畫效果倒更好;在看完老馬正在創作的小說初稿后,堂拉蒙忠告他:“正在創作的草稿,永遠不要給別人看。”;“六十八歲的他高興得像個孩子,雖然他身體硬朗,神志清晰,去機場送別的人卻都有送他葉落歸根、長眠故土之感”。


    使用兩個前后沖突、不一致的意象能夠創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也正是這些不一致的地方是,讓文字有了更深層次的意蘊。


    在馬爾克斯的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中有兩個意象:“沒有糖味的糖”和“沒有鐘的鐘聲”,語句看似很矛盾,實則蘊含著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比孤獨更孤獨,比悲傷更悲傷……


    七、以mente結尾的副詞


    “實踐證明,總用以mente結尾的副詞是惡習,只能說明詞匯貧乏。于是一出現這種情況,我就修改,久而久之,愈發確信這一執念是在逼自己去想更豐富、更形象的表達方式。多年以來,在我的書里,除引用外,以mente結尾的副詞一個也找不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技巧,舉例來說:在中文寫作中,如果我們能一直堅持寫作不用形容詞而尋找替代的意象,長此以往,我們的描述會變得更加形象,語句會更加生動,寫作水平也會有質的飛躍。


    “所有優秀的散文都靠動詞撐起句子,動詞使句子流動。或許英語中最好的技術型詩歌是濟慈的《圣阿格涅絲節前夕》,像這樣的句子:‘野兔顫抖著在冰凍的草叢中跛行’。如此生動,你可以飛速掠過它而未加察覺,但它的行動已經為整首詩增添了色彩——跛行、顫抖、冰凍,這些就在你眼前發生。”

    ——菲茨拉杰德致女兒的信


    八、要擰斷天鵝的脖子


    《擰斷天鵝的脖子》是墨西哥詩人恩里克·岡薩雷斯·馬丁內斯的著名詩篇。詩中對拉美現代主義詩歌代表人物、被稱為“天鵝詩人”的魯文·達里奧追求唯美雅致的美學觀提出異議。恩里克·岡薩雷斯·馬丁內斯則認為天鵝的美麗無法持久,對人而言,學識比美麗更重要;對文學而言,內容比形式更重要。


    薩爾加爾嚴肅地對馬爾克斯說:“要擰斷天鵝的脖子”(P403)薩爾加爾是很嚴格的導師,別人把馬爾克斯當短篇小說家,他卻把馬爾克斯當記者,所以寫新聞報道時,不應該耍花招和抒情感懷,要寫真實的事情。


    這對我們的寫作同樣也有啟發,比起華而不實的文章,我們更加愿意看到的是樸實無華的文字,比起矯揉造作之風,我們需要讓文學更接地氣,因此,我們要“擰斷天鵝的脖子”,寫真正有靈魂的故事。


    “我想在石器時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每到夜晚,都會圍坐在火堆旁,狼會在黑夜里嚎叫,好像隨時會從周圍的草叢里蹦出來,這時就會有一個人開始講話,他會講一個故事,這樣大家就不會感到害怕了。”(《天才捕手》)這就是文學最初產生的意義。無論是閱讀或是寫作,都能為我們的生命帶來超凡的意義。我們能夠找到人生的方向,看清生命的本質,發現生活的真相。“文學,唯有通過文學,人才能設身處地地去體諒對方人格中不同且矛盾的層面,才能避免失之嚴酷。在文學領域之外,人只顯示出性格中的一面,如果你能了解他們的不同層面,就不致輕易將他抹煞……”(《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最后,講述一個小故事:為了參加老馬的新書發布會,我坐了12個小時的車到北京,經歷了一次充實而又浪漫的文學之旅。在回來時的列車上,有一個陌生人執意要同我換座位,于是我極不情愿地去了另外一節車廂,后來靠著椅背睡著了。等我醒來的時候,十分驚奇地發現車廂里大半都是說西語的外國人,我固執地相信他們都是來自老馬故鄉的人,我沒有跟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說話,只是默默地注視:一位中年男子與身旁的女士興奮地交流著,我聽不懂他說的語言,但我從他們彼此交談的動作神態中、他如水的眸子里好像感受到了南美人天生的熱情浪漫,他的形象與我腦海中的馬爾克斯仿佛重疊了,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自己離老馬很近……



    — 2 


    活著?活著!

    by  靜瑤

    《活著為了講述》是新經典的贈書,我很激動,在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一直珍藏著,不忍打開,只為在旅途中細細品味。書是我旅行必備,每次歸家,老媽總會埋怨,那么重,凈瞎折騰。而我總是笑而不語。喜歡它,是在離開校園,沒了屏障,少了稚嫩,書成了我獨處時的伙伴和力量。


    可是,這一次我卻沒了耐心。并不是車上環境太嘈雜,也不是暈車,只是發自內心的排斥它而已。細細探究,原因有三。一是沒了想象力。之前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和《百年孤獨》,雖然名字比這更為復雜,難記,卻依然讀的津津有味,只因我相信,這是故事,我去想象,我去進入他們的世界,和他們對話,感受喜怒哀樂。但是《活著為了講述》,明確告訴我,這是生活,點點滴滴,真實發生的。便收了這想象,走馬觀花。二是少了熱情。不管何事,剛開始總是熱情似火,全身心投入,像行走沙漠多日終見綠洲,亟不可待。再渴的人終有喝飽的時候,隨著他喝的水越多,水對他解渴的作用越少,他的幸福感也在遞減。三是懶惰。我是去年12月初加入讀書群的,那時候大家剛讀完《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正在寫讀書筆記。書讀完了,思想還停在書里,大家不停地在討論著。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在剛開始讀霍愛的時候,我就一小時沒看手機,大家的討論就三百多條。而我又花了一小時,逐條看完,看的速度都趕不上消息彈出的速度。苦杏仁的味道,流亡者之死,請用一朵玫瑰花紀念我……小小的問題能討論半天,這多像馬爾克斯那時的生活,有一堆朋友,大聲討論,思想碰激。原來我們也這么幸福過!現在一天不看手機,討論也不過百,而我也把震動調成免打擾,徹底成了僵尸粉。我有在想,為何那時寫霍愛的讀書筆記時水到渠成,現在寫了半天也不知所云?那時遇見不懂,就問自己,問他人,反復閱讀,直到搞懂。現在,不懂就自動忽略,跳過接著閱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讀書態度變化了,默許自己偷懶,封閉自己感官,享受不了閱讀的樂趣,也感悟不了,書,也就白讀了!


    我一直不明白老馬為何叫它《活著為了講述》,當我看到“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樣子,而是我們記住的日子,我們為了講述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這是老馬對于“活著”的理解,輕輕在心里問自己:那我呢?音樂或者歌曲沉淀了,我們可以重新編曲,讓它再一次輝煌起來,文字或者思想蒙塵了,我們可以讓它重新進入視野,這塵成了歲月的味道。那么回憶呢?當我不能擁有的時候,那唯一做的只有讓自己不要忘記。然而記憶存在的時間是有限的,總會慢慢消失,有時忘卻。或許某天,在聽到某種旋律或看到某種場景,會勾起某種記憶,但它的存在也就在那段旋律或場景里。每天每時每刻,身邊都會發生有趣的可以紀念的事情,我卻選擇讓它們隨風而去。前幾天,我錯過了一場關于老馬“海難幸存者的十天與百年孤獨的五十年”,我是申請到資格,卻因距離和時間放棄了。我不知道倘若我去了會是什么結果,畢竟老馬也沒想到這簡單的兩天之旅竟然會改變他的一生。電視里的和電影院的感受不一樣,手機里的和演唱會的感受不一樣,電子書和圖書館的感受不一樣,后者有種儀式感在里面,更震撼,更刺激,更心安。有時就需要這儀式感,提醒自己,回歸事情本來的面貌,體驗最本質的感動。


    在媽媽讓老馬陪她去賣房子之前,老馬的生活一團糟,前途一抹黑,并非品味獨到,而是因為囊中羞澀,領先于潮流二十年。這樣一個逃過兵役,得過淋病,義無反顧的每天抽六十根劣質的香煙。天黑了,就隨便在哪兒湊合一夜的老馬,還有什么指望呢?


    幾經波折,我和老馬都各自回到了那故鄉。老馬對故鄉記憶一如往昔,未被鄉愁理想化。我卻是近鄉情怯。沿途的風景依稀是記憶中的樣子,卻又那么陌生。老馬的故鄉在敗壞,我的故鄉在矯健的快跑。交通的便利,洗白了這個破舊不堪的小縣。院墻里一盞微弱的燈光是媽媽的習慣,家人永遠是家人,不管離開多久,再見還是如故。


    “回來就不走了吧?”

    “嗯!”


    忘記離開的原因,總歸小小的地方裝不下初生的牛犢。嘉軒無意間讓白靈開了眼,白靈就再也待不住了,一心向著省城,更廣闊的天地去。是否開了眼,總歸闖蕩一番才可心安?那時總覺得,天地這么大,總會闖出一片天。揮霍著肆意的青春,安利著大量名人傳記,急不可耐的付出著,耐心的等待著,最終飛鳥歸山林,落日入東海。不管多久,總歸會回到你離開的地方。來不及后悔,怨天尤人,錯過的已經錯過,現在要做的只有加倍努力,去追趕這幾年錯過的時光。然而,會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問自己,這廣闊的天地,如何安放我?難道,就這樣打道回府?那么自己一直堅持的信念呢?難道真的就不在走了嗎?難道走了就真的實現了嗎?難道自己就這樣屈服了嗎?天地這么大,總有一片安身立業之處吧!


    苦悶無處釋放,不如約上舊友,散散舊地,聊聊舊事。舊友還是一如既往,在現實和理想中小心翼翼的平衡著。想不通居無定所的我卻有一個陪伴我近十五年的人,雖斷斷續續,甚至沒了交集,卻總在不經意間出現,讓人無法不感嘆,這緣分!舊地,總離不開舊人,是兩個年少青春的見證。洗白的小縣一點一點侵蝕著舊地,若不細心,很難發現它們的影子,我們只能對著斷壁殘垣茍延殘喘。我見證著它的過去,卻參與不了它的現在。懷舊總會無視苦難,放大幸福。就連中招和高考苦行僧的日子也羨慕不已,我是真的沒有什么指望了吧,竟無休止的羨慕起以前的日子,準確的說,不用自己養活自己的日子。


    媽媽和老馬都沒有想到,這趟短暫、單純的兩日之旅對老馬的意義,縱使老馬長命百歲,埋手筆耕,也無法言盡。在未回家賣房子之前,或許老馬已經立志要當作家,那只是一種知道。是一種模糊的概念,覺得我應該這么做,但為什么要這么做,應該怎么做,是模糊不清的。我知道我人生的方向,是這樣走,沒錯。可這路又被云遮蓋太嚴密,我看不到下一步,我不知該邁左腿還是右腳。然而,賣房子之旅是一個契機,一道光,照亮了老馬的路,驅散了那云。


    回來之后,靈感如鯁在喉,不吐不快。老馬就這樣開始堅定走下去。路漫漫其修遠兮,更何況人生之路。當作家是條孤獨與寂寞的路,時時刻刻都受到放棄的引誘。可老馬是幸福的,有那么多朋友在身邊。那里的每一個人都像冬天的火爐,身邊的人緊緊聚在一起,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互相取暖,互相鼓勵,互相成長。在那里,中心只有書,心甘情愿圍著書轉,所有其他都顯得不那么重要。他們又不是完全沉浸在書中,做著飄渺虛無的夢,擺脫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用他自己的方式記錄著身邊發生的事,平凡的日常事卻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沒有人比阿甘更幸福,不是他的一生無意間見證了美國歷史,而是日常事被記錄下成為歷史的見證。有那么一剎想到,若我死去,還有什么能夠留下?恐懼讓我太想記錄。


    我沒有兌現我的諾言,再次起航,投入心心念念的天地。只這一次,再來一次。


    這次要獨自面對最真實的自己。以前總是在等待別人的答案,然而答案只能回答問題,不能解決問題,一個答案也許會會牽扯下一個問題,結束也是開始。春天到了,經過一冬的休養生息終于迎來了收獲的季節。知道怎么走了,堅定走下去,總有一天會得到自己預想的,甚至有時候覺得是上天的故意整你,卻發現是特意扶你一把。慢慢懂了許多,喜歡上經過時間沉淀的老物件,不再著急的想跳過等待的日子,自己獨處也不覺得委屈。


    說實話,這次讀書用心不多,思考沒有,感悟也不深。我打算放一放,找找自己的初心。一路狂奔,到頭來氣喘吁吁,回憶起來全是路上的奔波。倒不如走走停停,欣賞沿路風景,做個自己的朝圣者,豈不美哉!讀這本書讓我很痛苦,它總是逼迫我看清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問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這種問題問多了,會神經的。


    最后以李健大哥的《心升明月》作為結束。以前總是問自己這廣闊天地如何安放我,后來步入社會,經常問自己我如何安放這廣闊天地。自己就像猴子撈月般,總覺得快擁有了,卻發現是一場夢。這般美如畫,卻遙不可及。漸漸體悟到,事情不是簡單的非A即B,還有共存的可能。也就不再執著的追尋茫茫大地,不再執著追求一隅安身之處,不再執著觸碰它,擁有它,彼此共天地!


    飛鳥歸山林落日入東海

    我心上的人你從哪里來

    青山隨云走大地沿河流

    這深情一片等待誰收留

    這廣闊的天地如何安放我

    我如何安放這廣闊天地


    我心深似海你宛如明月

    這般美如畫卻遙不可及

    為何要可及彼此共天地

    海上生明月已盡收眼底

    這美麗的世界已經擁有你

    我已經擁有這美麗世界



     3 


    在回憶中講述孤獨

    by  董小

    一本出色的自傳需要具備哪些元素?一定要對人生有何啟發?一定要語言優美、情節引人?未必,自傳不是目的性強的工具書更不是天馬行空的小說,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是否有可讀性完全取決于作者掏心掏肺的能力,對于讀者,它可能無法教你如何生活,不能讓你學到哪怕一點有用的技能,因為成功的軌跡無法復制,它能幫到你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你看到一條鮮活的靈魂,和它肆意生長的多彩世界。


    恐怕不會再有人如馬爾克斯一樣大膽地在自傳中填滿魔幻現實元素了。這真實嗎?不真實嗎?其實人生、命運本就奇特,現實要比虛構離奇,而那些在馬爾克斯的小說中,魔幻現實韻味濃厚的段落,在你讀過這本自傳之后,就會蛻變成言之鑿鑿的紀實主義,細節之生動,人物之豐盈,讓你贊嘆:如此鐘情于孤獨的馬爾克斯自己并不是活在孤獨里,而是活在綿長而古怪的記憶中。如果你用心讀過馬爾克斯的小說,那這本自傳一定令你愛不釋手,你會發現這是一本彩蛋足量的解謎書,小說中的形象此時在自傳里活靈活現,小說中的橋段化身自傳里的關鍵詞,它記錄了馬爾克斯的靈感來源,更記錄了那些值得被講述的魔幻·現實!


    上校、烏爾蘇拉們和馬孔多


    書中最大的彩蛋莫過于馬爾克斯對他家人和家鄉的描寫。馬爾克斯出生于一個龐大的家族中,家族里各色各樣的人為馬爾克斯的小說提供了足夠的素材,經歷內戰洗禮的外公“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打理整個家族上上下下的外婆“烏爾蘇拉”,貧窮但正直多情的爸爸“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吃墻皮的妹妹“麗貝卡·布恩迪亞”等等,當然還有家鄉阿拉卡塔卡為“馬孔多”貢獻的一切。但馬爾克斯并不是把現有素材拿來描寫,而是將幾個人的故事捏到一個人身上,材料的再組織使得命運看起來更加離奇多變。


    除了人物命運外,就屬馬孔多這個地界最魔幻,但馬孔多竟只是一家香蕉種植園門前牌子上不明其意的文字?當答案謎底揭曉,你是莞爾一笑還是大吃一驚?多少驚為天人的精巧設計,在這本書中被還原成最樸實的現實,一路跟隨馬爾克斯的講述,反倒不知該說是現實本身足夠魔幻還是魔幻現實已經侵蝕了馬爾克斯的記憶呢?


    其中,有一件小鎮上發生的事情令我印象深刻:馬爾克斯說在“枯枝敗葉”降臨之前,小鎮一片祥和,體現在哪呢?很少有人好勇斗狠,為數不多的一次就帶著一股魔幻色彩。兩個約定決斗的人互相重傷并奄奄一息,但兩人蘇醒后第一時間都給予對方祝福,并殘喘多日,直到一天,鎮子上一位老婦人過世,小鎮教堂中喪鐘長鳴,倆人都以為是對方死去的消息傳來,幾乎同時咽下最后一口氣。


    也許這個故事最能體現魔幻現實的意義。“魔幻現實主義誕生于哥倫比亞是有原因的。”美劇《毒梟》開篇就扔下這樣一句話,因為古怪的事情總是在關鍵時刻突然爆發,所以我們錯把不可理解的現實認作不可能發生的奇事,而馬爾克斯的一生又何嘗不充滿驚奇,不可一世的年輕作家第一篇小說就遭遇當頭一棒的退稿信,窮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煙鬼卻能活蹦亂跳,多次被置于性命堪虞的境地卻都死里逃生,因此才活成如今的馬爾克斯,我們要感謝命運對他的眷顧,更要感謝命運對他的摧殘,如此馬爾克斯才算真正擁有了描述孤獨和魔幻的能力。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因為相似,所以難舍難分”


    盡管馬爾克斯將孤獨描寫地非常深刻,但從自傳里你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是個耐不住寂寞的人。狐朋狗友和命中貴人層出不窮,他們一起吃喝嫖賭,一起創辦雜志,一起談論詩歌和文學,令人羨慕不已。年少的馬爾克斯從家人那里獲得關愛,貧窮的馬爾克斯從朋友那里獲得書籍,失意的馬爾克斯從老師那里獲得鼓勵,迷茫的馬爾克斯從文學大師那里獲得方向···馬爾克斯不是孤獨的,無論是他的家人還是朋友,亦或是老師、上司,謙遜的馬爾克斯在字里行間表達了他的敬意,好好講述正是馬爾克斯給予他們最大的回報。


    馬爾克斯一生最割舍不掉的除了寫作和煙之外,就是女人了,游走于各型各色的女人床笫間,馬爾克斯得過兩次淋病,卻收獲描述愛情偉大魔力的能力,他不是孤獨的,他只是熱衷于描述孤獨,并順手制造懸念。本書結尾的回信,好似揭開下一篇章的引子,又是年少輕狂的總結,不再想當一個窮光蛋花花公子,而開始思考愛情的真諦,這是一種成熟也是一種新生。(不過因為他找過太多女人,我又實在懶得去翻名字,馬爾克斯期待回信的女人到底姓甚名誰至今還待研究。)


    政治于他


    多次內戰和外來者入侵給哥倫比亞帶來了什么影響?記憶中的家鄉是一片祥和、美麗幽靜的,多年以后,當馬爾克斯重歸故里,他滿眼都是繁華不再、面目全非、街上游蕩著行尸走肉的異鄉,返鄉之旅更加堅定了馬爾克斯寫作之路,也在其內心埋下革命的種子,盡管他說自己在報社任職前期對于政治不感興趣,但仍不能阻止馬爾克斯寫出令政府頭疼的抨擊社論。試想如果馬爾克斯只專注于文學本身,而忽視作品中對政治的深層思考和影射,我們又怎能把馬爾克斯列為偉大作家之列呢?南美國家以常年軍閥統治聞名,鮮有為民牟利的政策出臺,人民成了政治犧牲品,再加上美國香蕉園對于哥倫比亞的剝削無異于一種侵略,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民除了發泄欲望竟無事可做,好歹報社保留了最后可以宣泄情緒的出口。從大學期間依靠短篇小說陰差陽錯地進入報社,到日后成為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這些經歷鍛煉了馬爾克斯的政治嗅覺和故事敏感性,盡管沒有去成期待已久的海地,卻在自己所屬的國家大展拳腳,無論是危險的波哥大,還是記憶中的阿拉卡塔卡,都成為日后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而深藏城市中的政治不知不覺成了馬爾克斯小說中的黃金配角、故事核心,比如馬爾克斯自己表示寫《百年孤獨》正是為了訴說團結才能抵御孤獨,《枯枝敗葉》更是將矛頭直指利用香蕉園的侵略。馬爾克斯為人熟知的是他的長篇小說,但非虛構寫作才是他的看家法寶,盡管說真話可能有時并不討人歡迎,甚至還受到性命威脅,但活著為了講述不正是馬爾克斯偉大之處嗎?


    我們有記憶是因為我們還活著,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成立,我們活著因為我們還有記憶,無論好壞,記憶始終是一種證明,生活就是我們曾記得的日子,要熱愛生活,你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回憶,難過的事也好,開心的事也罷,都是成長道路上必經之路,命運即已寫下,我們便按照自己的方式走過余生,當回溯記憶,你不應該為了碌碌無為而自責,也不應該為了不知所措而悔恨,你只需認真地活著,等著有朝一日回憶重現之時,再好好講述。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JJZZJJZZ视频全部免费|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又色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第九区免费观看|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国产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成人3D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综合色一色综合久久网| 亚洲国产一线二线三线|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2021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区别|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人妻大战黑人白浆狂泄| 久久月本道色综合久久|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欧美大屁股流白浆XXXX|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在线理论三级午夜电影|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无码中出|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色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韩国无码AV片午夜福利|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