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朝代,位于東西漢之間,就是王莽建立的新朝(9-23)。王莽最喜歡“托古改制”,也就是改名字,不管是官名,還是地名,全改了個遍,由于新朝只有15年時間,所以當時地方官員為記憶新地名,往往都要在文件上括號備注原地名,王莽死后,其更改的地名全部恢復原名。但據最新的考古發現,很多王莽時期的遺物中保存了大量當時新命名的官名、地名。 最近購買了譚其驤的《長水集》,這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對里面的文章很感興趣,正好看到《新莽職方考》這篇文章,這是譚老心血的結晶,但可惜查遍網絡,竟然沒有找到王莽時期的全部行政區劃圖,所以就產生了一個想法,將王莽時期的全國行政圖作出來。 本文所涉及的地圖主要依托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參考譚其驤《新莽職方考》和《漢書·地理志》等典籍,由于地圖太大,僅包括郡一級以上的地名變更。共計12州116郡。 1、雍州 故漢涼州。平帝元始五年(5年),以司隸所部之三輔并入,更為雍州,析原天水郡置阿陽郡,共計18郡。因地圖較大,仍分作雍州東部及西部兩張地圖。 
雍州東部 
雍州西部(原涼州) 2、豫州 西漢豫州,析原汝南郡置賞都郡,析原沛郡置延城郡,加上原司隸校尉部河南郡、祁隊郡、弘農郡3郡,共計9郡。 
豫州 3、冀州 平帝元始五年(5年),析巨鹿郡置和成郡,增加原司隸校尉部河東郡、河內郡,并州太原郡、上黨郡,共計15郡。 
冀州 4、兗州 同西漢兗州,析原東郡置壽良郡,共計9郡。 
兗州 5、青州 同西漢青州,析北海郡置翼平郡,析東萊郡置夙夜郡,共計11郡。 
青州 6、徐州 同西漢徐州,共計7郡。 
徐州 7、揚州 同西漢揚州,共計6郡。 
揚州 8、荊州 同西漢荊州,共計7郡。 
荊州 9、益州 同西漢,共計9郡,因面積過大,分為益州南部和北部兩張圖。 
益州北部 
益州南部 10、幽州 同西漢幽州,共計10郡。 
幽州 11、并州 原西漢朔方部并入,原屬并州的太原郡、上黨郡劃歸冀州,北地郡劃歸雍州,共計8郡。 
并州 12、交州 西漢原名交阯,共計7郡。 
交州 附:王莽時期州郡列表 州 | 郡 | 原名 | 今地 | 雍州 | 京兆郡 | | 陜西西安 | 雍州 | 京尉郡 | | 陜西省中部 | 雍州 | 師尉郡 | | 陜西省中部 | 雍州 | 翊尉郡 | | 陜西省中部 | 雍州 | 光尉郡 | 前輝光郡 | 陜西省中部 | 雍州 | 扶尉郡 | | 陜西省中部 | 雍州 | 列尉郡 | 后丞烈郡 | 陜西省中部 | 雍州 | 厭戎郡 | 隴西郡 | 甘肅隴西 | 雍州 | 金城郡 | 金城郡 | 甘肅蘭州、青海西寧 | 雍州 | 西海郡 | | 青海湖西側 | 雍州 | 填戎郡 | 天水郡 | 甘肅天水南部 | 雍州 | 阿陽郡 | 天水郡析置 | 甘肅天水北部 | 雍州 | 張掖郡 | 武威郡 | 甘肅武威 | 雍州 | 設屏郡 | 張掖郡 | 甘肅張掖 | 雍州 | 輔平郡 | 酒泉郡 | 甘肅酒泉 | 雍州 | 敦德郡 | 敦煌郡 | 甘肅敦煌 | 雍州 | 安定郡 | 安定郡 | 甘肅鎮原、寧夏固原 | 雍州 | 威戎郡 | 北地郡 | 陜西銅川 | 豫州 | 保忠信卿 | 河南郡 | 河南洛陽 | 豫州 | 祈隊郡 | 河南郡析置 | 河南鄭州 | 豫州 | 右隊郡 | 弘農郡 | 河南省西南部 | 豫州 | 左隊郡 | 潁川郡 | 河南許昌 | 豫州 | 汝墳郡 | 汝南郡 | 河南省南部 | 豫州 | 賞都郡 | 汝南郡析置 | 安徽阜陽 | 豫州 | 陳定郡 | 梁國 | 河南商丘 | 豫州 | 吾符郡 | 沛郡 | 江蘇沛縣、豐縣,安徽淮北、宿州 | 豫州 | 延城郡 | 沛郡析置 | 安徽毫州 | 冀州 | 兆隊郡 | 河東郡 | 山西運城、臨汾南部 | 冀州 | 太原郡 | 太原郡 | 山西太原 | 冀州 | 上黨郡 | 上黨郡 | 山西長治 | 冀州 | 后隊郡 | 河內郡 | 河南新鄉、焦作 | 冀州 | 魏城郡 | 魏郡 | 河南安陽、河北魏縣 | 冀州 | 巨鹿郡 | 巨鹿郡 | 河北巨鹿、寧晉 | 冀州 | 和成郡 | 巨鹿郡析置 | 河北石家莊東部 | 冀州 | 井關郡 | 常山郡 | 河北石家莊 | 冀州 | 平河郡 | 清河郡 | 河北清河、山東臨清 | 冀州 | 桓亭郡 | 趙國 | 河北邢臺西 | 冀州 | 富昌郡 | 廣平郡 | 河北曲周、任縣、南和 | 冀州 | 真定郡 | 真定國 | 河北石家莊東 | 冀州 | 常山郡 | 中山國 | 河北定州、淶源、山西靈丘 | 冀州 | 新博郡 | 信都國 | 河北饒陽、冀州 | 冀州 | 朔定郡 | 河間國 | 河北雄縣、任丘、獻縣 | 兗州 | 治亭郡 | 東郡 | 河南濮陽 | 兗州 | 壽良郡 | 東郡析置 | 山東聊城 | 兗州 | 陳留郡 | 陳留郡 | 河南開封 | 兗州 | 巨野郡 | 山陽郡 | 山東省金鄉縣 | 兗州 | 濟平郡 | 濟陰郡 | 山東菏澤 | 兗州 | 泰山郡 | 泰山郡 | 山東泰安、萊蕪 | 兗州 | 莒陵郡 | 城陽國 | 山東沂南 | 兗州 | 新平郡 | 淮陽國 | 河南周口 | 兗州 | 有鹽郡 | 東平國 | 山東東平 | 青州 | 河平郡 | 平原郡 | 山東德州 | 青州 | 建信郡 | 千乘郡 | 山東高青、博興 | 青州 | 樂安郡 | 濟南郡 | 山東濟南 | 青州 | 濟南郡 | 齊郡 | 山東臨淄、臨朐 | 青州 | 北海郡 | 北海郡 | 山東濰坊南部 | 青州 | 翼平郡 | 北海郡析置 | 山東濰坊北部 | 青州 | 東萊郡 | 東萊郡 | 山東煙臺 | 青州 | 夙夜郡 | 東萊郡析置 | 山東威海 | 青州 | 甾川郡 | 菑川國 | 山東壽光西南 | 青州 | 郁秩郡 | 膠東國 | 山東萊西、平度 | 青州 | 高密郡 | 高密國 | 山東高密 | 徐州 | 填夷郡 | 瑯邪郡 | 山東省臨沂市 | 徐州 | 沂平郡 | 東海郡 | 江蘇連云港、山東棗莊 | 徐州 | 淮平郡 | 臨淮郡 | 江蘇宿遷 | 徐州 | 魯郡 | 魯國 | 山東曲阜 | 徐州 | 和樂郡 | 楚國 | 江蘇徐州 | 徐州 | 水順郡 | 泗水國 | 江蘇省泗陽縣 | 徐州 | 江平郡 | 廣陵國 | 江蘇淮安、鹽城 | 揚州 | 廬江郡 | 廬江郡 | 安徽省西南部 | 揚州 | 延平郡 | 九江郡 | 安徽合肥、淮南、蚌埠 | 揚州 | 會稽郡 | 會稽郡 | 江蘇省、浙江省 | 揚州 | 丹陽郡 | 丹陽郡 | 江蘇南京、安徽馬鞍山、蕪湖 | 揚州 | 九江郡 | 豫章郡 | 江西南昌、宜春 | 揚州 | 安風郡 | 六安國 | 安徽六安 | 荊州 | 前隊郡 | 南陽郡 | 河南南陽、湖北隨州 | 荊州 | 南順郡 | 南郡 | 湖北江陵 | 荊州 | 江夏郡 | 江夏郡 | 河南信陽、湖北安陸 | 荊州 | 南平郡 | 桂陽郡 | 湖南桂陽、廣東連縣 | 荊州 | 建平郡 | 武陵郡 | 湖南省西部 | 荊州 | 九疑郡 | 零陵郡 | 湖南邵陽、廣西桂林 | 荊州 | 填蠻郡 | 長沙國 | 湖南省東部 | 益州 | 新成郡 | 漢中郡 | 陜西漢中 | 益州 | 就都郡 | 廣漢郡 | 四川綿竹 | 益州 | 導江郡 | 蜀郡 | 四川成都 | 益州 | 西順郡 | 犍為郡 | 四川樂山市 | 益州 | 集雋郡 | 越巂郡 | 四川西昌 | 益州 | 就新郡 | 益州郡 | 云南昆明 | 益州 | 同亭郡 | 牂柯郡 | 貴州貴陽、安順 | 益州 | 巴郡 | 巴郡 | 重慶市 | 益州 | 樂平郡 | 武都郡 | 甘肅隴南 | 幽州 | 垣翰郡 | 涿郡 | 河北涿州 | 幽州 | 迎河郡 | 勃海郡 | 河北省東部 | 幽州 | 朔調郡 | 上谷郡 | 河北張家口 | 幽州 | 通路郡 | 漁陽郡 | 北京市密云縣 | 幽州 | 北順郡 | 右北平郡 | 河北唐山 | 幽州 | 遼西郡 | 遼西郡 | 河北秦皇島 | 幽州 | 遼東郡 | 遼東郡 | 遼寧丹東、鞍山、本溪 | 幽州 | 玄菟郡 | 玄菟郡 | 遼寧沈陽、鐵嶺、撫順 | 幽州 | 樂鮮郡 | 樂浪郡 | 朝鮮 | 幽州 | 廣有郡 | 廣陽郡 | 北京市 | 并州 | 增山郡 | 上郡 | 陜西榆林 | 并州 | 歸新郡 | 西河郡 | 山西呂梁、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南 | 并州 | 溝搜郡 | 朔方郡 | 內蒙古五原縣 | 并州 | 獲降郡 | 五原郡 | 內蒙古包頭 | 并州 | 受降郡 | 云中郡 | 內蒙古呼和浩特 | 并州 | 得降郡 | 定襄郡 | 山西清水河 | 并州 | 填狄郡 | 雁門郡 | 山西代縣 | 并州 | 厭狄郡 | 代郡 | 河北蔚縣 | 交州 | 南海郡 | 南海郡 | 廣東省大部 | 交州 | 郁平郡 | 郁林郡 | 廣西柳州、南寧 | 交州 | 新廣郡 | 蒼梧郡 | 廣西省東部 | 交州 | 交趾郡 | 交趾郡 | 越南北部 | 交州 | 桓合郡 | 合浦郡 | 廣西北海 | 交州 | 九真郡 | 九真郡 | 越南中部 | 交州 | 日南郡 | 日南郡 | 越南中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