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無條理?警惕晚年可能患老年癡呆癥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患老年癡呆的人數也開始增加
例如,健康人可能會說:"我用鍋接滿水并把它放在爐子上" ("I filled the pot with water and put it on the stove.")。 但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對把這三個單詞連接起來組成句子有一定的難度,他們似乎感到迷茫,并記不住這三個字。 而健康人群則可以用這三個詞組成非常簡潔的句子,有問題的人群則覺得很困難。 研究人員說,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人語言習慣的變化更重要。 如果一個人說話一直是很羅嗦,可能問題并不大,問題是出現明顯變化。 比如,研究人員曾比較過美國前總統里根和老布什的語言習慣,發現里根晚期語言開始重復,詞匯量也開始下降。但老布什就沒有這個問題。 1994年,即里根在離開白宮6年后,公開宣布他被診斷為阿茲海默癥。 醫學人員希望在未來的5年能夠研制出一種測試,來甄別阿茲海默癥的早期癥狀。 所謂的老年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發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種原發性退行性腦病,指的是一種持續性高級神經功能活動障礙,即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方面的障礙。
治老年癡呆癥的常用中藥 人參:人參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疲勞、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調節神經系統和興奮造血系統功能等作用。改善中老年人的微循環,提高記憶、學習能力。常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老年癡呆,尤其適用于心脾氣血兩虛癥,或兼肺氣虧虛、神疲乏力、虛咳喘促、自汗暴脫等癥。發熱感冒、咳嗽痰多、心肝火旺、濕熱蘊阻、食滯不化者慎用。 枸杞子:藥理研究表明枸杞子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膽固醇、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老年癡呆肝腎虧虛癥,兼有虛勞咳嗽、心煩消渴等癥。 肉蓯蓉:適宜治療各種老年癡呆及肝腎虧虛偏于陽虛,兼有腰膝酸冷、頭昏耳鳴、腸燥便秘等癥的病人。陰虛火旺、實熱便秘、大便溏泄、痰濕積者忌用。 石菖蒲:有改善記憶能力、擴張血管、降壓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病,對痰濁阻閉腦絡癥尤其適宜。 麥門冬:麥門冬是有效的滋養強壯劑,可清肺養陰、益胃生津、除煩寧心、益智補虛。常用于治療老年癡呆病,兼有舌干口渴,心神不安,燥咳痰黏,腸燥便秘,記憶下降等癥。便溏者不宜。 茯苓:具有抗氧化,防衰老,增加免疫力,提高大腦細胞活性的作用。另外還有鎮靜作用,對神經衰弱有效。 遠志:適宜治療老年癡呆痰濁阻竅癥。 黃芪:有免疫增強和免疫調節作用。可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環和腦的灌流量。黃芪中含有鋅等微量元素對防治老年癡呆有一定作用。 黃精:補脾益氣,滋腎填精,養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療老年癡呆心脾兩虛,肝腎不足,筋骨軟弱,食少口干等癥。還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氧化、防治動脈硬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作用等。 冬蟲夏草:具有補腎益肺、益氣養腦等功效。尤其適用于老年癡呆病,也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預防血管硬化。 川芎:川芎可擴張腦血管,改善腦的血管灌注。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的形成。對外周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可持久地降低血壓。常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老年癡呆,對氣滯血瘀,阻滯腦絡者尤其適宜。 其他中藥:其他可用于老年癡呆的單味中藥有補益藥:如西洋參、黨參、鹿茸、刺五加、絞股藍、靈芝、紅景天、紫河車、酸棗仁、柏子仁、白芍、知母、何首烏等。活血化瘀藥:丹參、赤芍、葛根等。化痰開竅藥:天麻、鉤藤等。其他還有月見草、澤蘭、澤瀉、白術等,這些中藥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酌情選用。 治老年癡呆癥的中成藥 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腦為髓海”,腎虛則腦髓不充,老年癡呆的治療當以益腎健腦、填髓增智為主,兼以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按此治則,采用西洋參、鹿角膠、龜板膠、紫河車、天麻、全蝎等名貴中草藥組方研制中成藥,多具有填髓增智、健腦開竅之功效。可改善微循環,防止腦組織缺血、萎縮,對各類老年性癡呆及小兒大腦發育不全,腦炎后遺癥,難產等所致的智力低下、記憶力減退、言語遲緩、流涎、腦萎縮等癥均有良好的療效。一些現用中成藥在抗癡呆方面的作用也引人關注,如臺灣有學者對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歸脾湯、天王補心丹四種傳統補腎中藥研究后證實,其都有抗衰老及抗氧化作用,對于早老性癡呆、神經衰弱及健忘均有療效。有效地控制腦動脈硬化的發展,對改善大腦組織的血流灌注,維持大腦代謝的正常,對預防癡呆的發生具也有積極的意義。可選用月見草油膠囊、復方丹參片、澤瀉白術散、活血通脈片、愈風寧心片中的一種服用。 辨證論治老年性癡呆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器質性腦部疾病所致的綜合征。其特征為在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出現智能減退、行為及性格改變,影響工作生活,并隨著時間延長漸漸加重。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產生主要與腎精虧虛、心脾不足、肝陽上亢、痰濁壅盛有關。腦為元神之府,腦為髓海,腦與人體的精神、記憶、思維等方面的功能密切相關。腎虛則生髓功能減退,出現髓海不足,神明失養。脾主意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為也。今脾受病,神明被阻,意舍不清,心神不寧,則使人健忘。肝陰不足,風陽上擾,神明被阻,則精神煩亂。若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致聚濕生痰,痰蒙清竅,則出現頭暈、健忘、神疲等癥。 具體辨證分型 肝陽上亢型:癥見煩躁易怒,頭暈健忘,舌質紅,脈玄細等。這種類型一般伴有高血壓病史,發病較快。一般采用平肝潛陽法,用杞菊地黃丸或天麻鉤藤飲加減進行治療,藥物用熟地、枸杞子、菊花、山茱萸、山藥、益母草、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等。 思慮傷脾型:癥見精神疲憊,食少心悸,形體消瘦,健忘失眠,舌質淡,肪細無力等。用補養心脾法進行治療,藥物選用白術、茯苓、黃芪、龍眼肉、酸棗仁、遠志、大棗、生姜、黨參等。 腎精虧虛型:癥見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舌質淡、脈沉細、癥狀逐漸加重。用益精補腎進行治療,可選擇紫河車、生地、熟地、杜仲、天冬、麥冬、龜板、黃柏、茯苓、牛膝等藥物。 痰濕蒙閉型:癥見精神淡漠、表情呆滯、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默默不語、形體肥胖、舌質淡滑、脈濡細。用豁痰開竅法進行治療,可選用蘇合香丸加減應用,藥用半夏、橘紅、茯苓、膽南星、枳實等。中醫藥對老年性癡呆病的認識及其防治研究思路探析 羅小泉,辜尊濤,陳海芳,楊武亮(江西中醫學院) 郭琦麗(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 摘
關鍵詞:老年性癡呆;中醫藥;防治思路 老年性癡呆(AD)是一種發生于中老年人的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表現為記憶和認知能力不同程度的喪失,行為活動發生障礙,嚴重威脅著老年人健康長壽和生活質量。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該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目前在老年人群中,老年性癡呆已成為僅次于心臟病、惡性腫瘤和中風的第四位死亡原因。該病病理上主要表現為大腦彌散性萎縮,腦室擴大,選擇性神經元的丟失,老年斑(SP)以及神經纖維纏結(NFT)的形成。 現代醫學對老年性癡呆的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對其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治療也只停留在對癥治療階段。然而,中醫藥對該病的病因病機有其獨特的認識,并借助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以及中藥復方的多靶點、多環節的干預等優勢,臨床治療上從補腎、祛痰和活血化淤入手,對老年癡呆的防治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 中醫對老年癡呆的認識 老年性癡呆屬中醫老年呆病的范疇,中醫對癡呆的專論散見于“呆病”“善忘”“癡證”“顛證”“郁證”“神呆”等病癥中,明代《景岳全書》第一次提出癡呆是獨立性疾病,清代陳士鐸《辨證錄》首立呆門病,使中醫對呆病的認識逐漸完善。腦主神明,腦為“諸陽之會”“清竅之府”“精神之府”“元神之府”等,人的認識思維、智慧技巧、分析決斷、感覺聯想、情緒情感等精神活動都是腦的生理功能,這早在《內經》中已有所認識。《素問·脈要精神微論》日:“頭者,精神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說明頭腦主神明,為精神、意識、思維、聰明之府。現今,人們已認識到神由腦所主宰,由腦所藏。人的精神、意識、思維、記憶、感覺、運動等神志活動均藏于腦,并從腦發出,以認識世界,維持人與自然、社會的相對穩定狀態,并暢運神機,和諧情緒,促進形體和精神的健康。由此可知,老年性癡呆病位在腦,與心肝脾腎功能失調關系密切。 近代醫家將老年癡呆病學習記憶功能減退的病因病機主要歸納如下幾點: ①腎精虧少,不能濡養大腦,腦髓漸空可致神機失用。李寶麗等[1]認為腎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并探討腎虛與植物神經系統、神經內分泌免疫網及基因表達異常的關系,指出AD的發生與衰老有關,其主要病機是神精虧虛、髓海失養所致。 ②心脾兩虛,氣血虧損,精氣不能榮于腦,可導致學習記憶功能減退。宗桂芬[2]認為心主神志,主管著人的神志意識、思維活動。氣虛、血虛、氣血兩虛均能影響心主神志的功能。 ③氣滯血淤,使臟腑生化之氣血不能充養遠神之府,引起學習記憶功能的減退。顏德馨等[3]通過醒腦沖劑治療老年癡呆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指出,老年人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循環失常,而產生淤血,若淤血隨經脈流行人腦,與精髓錯雜,致使清竅受蒙,靈機呆鈍,同時,由于淤血內阻,使腦氣與臟氣不接,氣血無法上注于頭,腦失所養,日久則精髓逐漸枯萎。 ④肝郁克脾或胃衰土虧,土不制水,脾失運化,水濕不停,變生痰邪,痰濕上蒙清竅,下阻清陽,清陽不能榮于腦,發為呆病。李義松等[4]從痰、淤兩端闡述了AD的病因病機,認為老年癡呆盡管發病病因復雜,但痰淤貫穿于始終,并對其發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袁德培[5]認為,老年癡呆一病,病機責之肝脾心腎四臟失調,虛淤痰互為影響。肝腎不足,陰虛火旺,煉津灼痰,痰滯礙血,則痰淤互阻;氣血虧虛,腦脈失養,腎精虧損則髓海漸空;心火獨旺,水火不濟,神明被擾;痰濁中阻,蒙蔽清竅;痰火互虐,上擾心神;淤血阻滯,腦氣不能與臟氣相接,機靈智慧漸失。王月芳等[6]認為腎虛痰凝血淤是其重要的發病機制。 2 老年癡呆的中醫藥防治 祖國傳統醫學對老年癡呆的病因、病機有其獨特的認識,并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豐富的治療經驗。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虛主要包括腎、心、脾、肝等臟腑功能衰退和氣血虧虛,實則指痰濁蒙蔽和淤血痹阻。在治療方面,辨證分型論治是中醫的特色與精華,在中醫對早老性癡呆的治療中有重要地位。 李素清[7]將老年性癡呆分為6型論治:髓海不足型(治宜補腎益精,填精醒神,方用補腎益髓湯加減);氣血兩虛型(治宜健脾養心、補益氣血,方用歸脾湯加減);肝腎陰虛型(治宜滋養肝腎,方用枸杞地黃丸加減);心肝火盛型(治宜清火瀉火、安神定志,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痰濁阻竅型(治宜健脾化濕、通竅豁痰,方選蒼附導痰湯加減);氣滯血淤型(治宜理氣活血化淤,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 徐仕珍[8]將本病分為4型,用補腎益腦湯(生地黃、何首烏、山芋肉、枸杞子、菟絲子、丹參等)治療肝腎陰虛型,用右歸丸(鹿角膠、菟絲子、肉桂、山萸肉、仙茅、枸杞子等)治療脾腎陽虛型,用復元活血湯(柴胡、瓜蔞、當歸、紅花等)治療淤血內阻型,用二陳湯(陳皮、半夏、蒼術、石菖蒲、白芥子等)治療痰濁蔽塞型,在所治療的24例癡呆患者中,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4例。 林長興[9]按中醫辨證將本病分為心氣不足型和腎陰虛衰型,分別用調心方和補腎方治療,結果調心方的有效率為77.11%,補腎方的有效率為77.14%。有的醫家根據本病的基本病機,擬定專方,或補虛,或瀉實,或攻補兼施。 張沁園[10]認為,脾腎兩虛是本病的根本原因,痰濁停聚和脈絡痹阻是基本病理環節,故以補脾益腎化痰活血為法,自擬益智防呆沖劑(人參、龜板、蔓荊子等)治療老年性癡呆,結果顯示該藥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記憶力,治療30例,顯效10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70%。 閏樂法[11]以填精益髓,益氣溫陽,化癖滌痰為法,應用智靈湯(人參、何首烏、黃芪、生地、知母、川芍、水蛭、石菖蒲等)治療老年性癡呆32例,顯效8例,有效18例,總有率81.3%,除癥狀改善外,患者的血脂,腦流血量,腦電圖等指標均有改善。 尚熾昌[12]用地黃飲子加味治療髓海不足型184例,顯效74例,有效90例,無效2O例,總有效率89.13%。 朱振鐸[13]等用舒肝解郁,滋腎養心法治療34例,總有效率82.4%,治療后患者的識別力,理解力,語言行動,生活自理能力等臨床綜合評分明顯提高。 3 存在的問題 中醫治療老年癡呆前景光明,有不少優勢,但同樣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① 證型多樣,標準不一。最少分兩型,最多分七型。 ② 臨床報道較多,理論與實踐研究少。臨床以補腎方藥為多見,而且療程較短。運用傳統中醫理論、五臟理論、痰飲、濁毒、淤血學說來探討病因病機的研究較少。實驗研究多停留在以驗證為主,缺乏依據中醫理論復制的動物模型,缺乏用有效方藥探討治療老年癡呆的發病機制的高水平研究。 ③ 缺乏中醫藥對老年癡呆療效的中醫藥評價標準,急需進行中醫藥治療AD大樣本,多中心的協作的隨機對照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4 展望 AD的病因以及藥物防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疑難問題,中醫藥經過長期的應用實踐證實對AD的治療有一定的優勢,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老年癡呆中的作用,必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①理論上的繼承與整理、總結創新:以健忘為切入點,從中醫治未病的角度,觀察可長期服用,且安全有效中藥對老年癡呆的預防作用; ② 臨床上統一標準,加強協作:老年癡呆病位在腦,與心、腎、肝、脾、肺關系密切,其兩大主要類型AD和VD均有不同的病變特征,應分別進行辨證治療。 ③實驗研究高起點、多學科、規范化:現代醫學對老年癡呆患病機制未明,使得中醫藥治療該病的實驗研究困難重重,AD模型要有衰老和遺傳兩個因素以及特征性腦部病變,SAMP8被認為是研究AD的理想動物模型。 在今后的醫學研究中,我們應不斷歸納和總結,完善和解決以上諸多不足之處,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老年癡呆這類慢性病的提前預防干預,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將為老年癡呆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 李寶麗,唐方.老年癡呆從腎論治探討[J].山西中醫,2006,22(2):1. [2] 宗桂芬.淺談老年癡呆的中醫治療[J]新中醫,2005,37(6):84. [3] 顏德馨,顏乾麟,趙吳龍,等.醒腦沖劑治療老年期癡呆的臨床與實驗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2002,23(2):124. [4] 李義松,劉濤.從痰、淤論治老年癡呆病[J].江西中醫藥,2007,38(9):15. [5] 袁德培.淺談中醫對老年癡呆的認識[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2,19(1):49. [6] 王月芳,等.論腎虛痰凝血淤是老年癡呆的重要發病機理[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9,5(8):9. [7] 李素清.老年性癡呆的辨證論治[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0,14(3):4. [8] 徐仕珍.24例老年性癡呆臨床觀察[J].上海中醫藥雜志,1995,29(5):5. [9] 林長興,楊柏燦.調心補腎改善老年性癡呆智力的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藥雜志,1995,29(9):8. [10] 張沁園,丁向東,王曉紅等.益智防呆沖劑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記憶力的臨床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4(4):260. [11] 閏樂法,劉百波,郭文君,等.智靈湯治療老年癡呆的臨床研究[J].中醫雜志,1998,39(9):542. [12] 尚熾昌.加味治療髓海不足型老年癡呆的臨床報道[J].中國醫藥學報,1996,11(5):36. [13] 朱振鐸,薛一濤,霍青等.舒肝解郁,滋腎養心法治療老年癡呆34例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11(5):346. ---------------------------------------------------------------------- 1997年《中國醫藥學報》第12卷第2期(總109) 顏德馨治療老年期癡呆的經驗 顏德馨教授長期從事老年病的研究,治療老年期癡呆習以虛實為綱,虛證須辨腎虛精少或氣血虧損,實證多責瘀血及痰火為患,臨床處方用藥則根據虛實的孰輕孰重而辨證施治。 茲將其常用治法整理如下。 補腎填精法 腦為髓海,腎藏精,精生髓而上通于腦。若腎虛精少,“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日久發為癡呆。 癥見表情呆滯,形體瘦贏,雙目無神,記憶喪失,動作遲鈍,沉默緘言,或語不達意,伴有齒枯發焦,腰膝酸軟,步履艱難,甚則二便失禁,臥床不起,舌紅苔少,脈細弦。 治宜補腎填精,益髓榮腦。方以孔圣枕中丹、還少丹、定志丸化裁。 藥用:熟地、山茱萸、山藥、龜板、龍骨、何首烏、枸杞子、巴戟天、內蓯蓉、石菖蒲、遠志等。老年期癡呆病程纏綿,病久傷腎,勢必導致腎精益虛。然虛證無有氣血不滯者,臨床所及,此病純屬虛證者較為少見,每每表現為虛實夾雜。故治療當忌蠻補,而宜通補相兼。如在辨證基礎上加入川芎、紅花、赤芍、桃仁等,既能暢通脈道澀滯,并可消除補藥粘膩,為發揮藥效掃清障礙,則有事半功倍之效。神萎嗜睡,加黃芪、丹參;神志恍惚,加茯神、沉香;二便失禁,加山藥、益智仁、桑螵蛸。 例1 周某,女77歲,1996年1月24日初診。患老年期癡呆7年,記憶力逐年下降,發展至失認失寫,寡言步語。近日或整天呆坐,懶于動作,或無目的地外出,不識回家,二便失禁。視患者面無表情,默默不語,反應遲鈍,步履不正,舌紅有裂紋,苔少而千,脈細無力。腦CT檢查示兩側腦萎縮,證屬腎精虧損,髓海失養。治以補腎填精,健腦益智。藥用:熟地15g,龜板15g,龍骨15g,黃芪15g,山藥15g,山茱萸10g,石菖蒲15g,益智仁l0g,遠志l0g,茯苓l0g,葛根l0g,丹參15g,川芎l0g。上方出入治療2月,癡呆面容消失,記憶力有所恢復,反應較前靈敏,語言對答基本正確,步履較穩,二便已能自理,目前仍在治療中。 活血通竅法 《醫林改錯》謂:“氣血凝滯腦氣,與臟氣不接,如同作夢一樣;腦髓純者靈,雜者鈍,如反復中風,氣血乖違,瘀滯清竅,靈機呆鈍,氣血難以上注,日久則精枯腦萎。 證見呆滯少語,妄思離奇,或情緒躁擾,惱怒多言,智力下降,思維異常,行為古怪,伴有面色晦黯,肌膚甲錯,舌質紫紅,或有瘀斑,脈沉澀。 治以行氣活血,祛瘀開竅,每以瘴狂夢醒湯、通竅活血湯進退。 藥用:柴胡、香附、紅花、桃仁、赤芍、川芎、郁金、蘇子、法半夏、陳皮、丹參等,并常于方內加用水蛭、通天草。水蛭味咸,善入血分,其性與瘀血相感如,破瘀而不傷氣血,常用量為1.5g至3g,研末吞服;通天草乃荸薺之苗,其性輕清上逸,與水蛭同用,則引水蛭藥效入腦,有破瘀醒腦之功。躁擾不寧,加山梔、知母;幻覺幻聽明顯者,加磁石、仙鶴草;肢體偏癱,加黃芪、地龍、秦艽。 例2 余某,男,70歲,1995年6月25日初診。患缺血性中風3年,右側手足不遂,近半年來出現神識呆滯,記憶力銳減,情緒狂躁不安,幻聽幻覺,時時聲稱有人要加害于他,甚至入夜不眠。查患者面色晦黯,老年斑累累,舌紫苔薄白,脈細澀。腦CT檢查示左側基底節區腦梗塞,輕度腦萎縮。證屬瘀阻清竅,凝滯腦氣。治當活血化瘀,開竅醒腦。藥用:柴胡6g,當歸10g,天麻6g,磁石(先煎)30g,川芎l0g,赤芍15g,紅花10g,石菖蒲15g,蘇子10g,遠志l0g,水蛭(沖服)3g,通天草l0g。服藥1周,神情稍定,但入暮仍有煩躁,時而幻覺。原方加山梔6g,仙鶴草l5g,繼續治療3月,神態基本正常,幻覺幻聽消失,記憶力增強,肢體功能也明顯好轉。 益氣養血法 人體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頭而走空竅;腦唯有氣血滋養,精髓純正充實,才能發揮“元神之府”功能,人至老年,氣血日衰,無法上承于腦,則腦失所養,神明失靈,此即《金匱要略》所謂:“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氣少也”。 證見表情淡漠,記憶減退,失認失算,口齒含糊,喃喃自語,神萎喜臥,易驚善恐,伴有面色蒼白,氣短乏力,食少納呆,口涎外濫。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以益氣安神,補血榮腦。習以益氣聰明湯、清暑益氣湯出入。 藥用:黃芪、黨參、蒼術、白術、麥冬、五昧子、葛根、蔓荊子、澤瀉、赤芍、丹參、炙甘草等。頭為諸陽之會,唯風可到,臨床每參以獨活湯(《本事方》羌活、獨活、川芎、當歸、細辛、肉桂、人參、半夏、菖蒲、茯神、遠志、白薇、甘草)之意,輔以羌活、獨活、細辛、白芷等祛風之品,引氣血上行于腦,而奏補腦益智之效。表情癡呆,加天麻、當歸;語言不清加菖蒲、遠志;膽怯易驚,加棗仁、柏子仁。 例3 楊某,男,68歲,1995年7月2日初診。始而頭暈健忘,繼之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舉止乖違1年。近日病情運漸加重,失認失算,動作、語言失常,或緘默不語,不進飲食,或語無倫次,晝夜不分。癥見患者消瘦,兩目無神,神態呆滯,顏面部老年斑累累,舌淡紫苔薄膩,脈細弱。腦CT檢查示腦萎縮。證屬年老氣血虛弱,瘀阻腦絡。治擬補氣養血,活血開竅。藥用:黃芪l5g,蒼術、白術(各)10g,黨參l0g,麥冬10g,五味子6g,當歸10g,茯苓10g,羌活、獨活(各)10g,細辛3g,天麻6g,丹參15g,石菖蒲10g,遠志10g。治療1月,情志漸清,惟膽小易恐,入夜難眠。上方加柏子仁10g,連續服藥2月,患者神態開朗,精神轉振,語言漸清,記憶力改善,能從事簡單的家務勞動,生活也能自理。 清熱滌痰法 《石室秘錄》日:“呆病其始也,起于肝氣之郁……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積于胸中,盤踞于心外,使神不清而成果病矣。老年人若情懷不遂,肝郁氣滯,生濕生痰,痰濕郁而化火,勢必上擾清竅。 證見神志錯亂,哭笑無常,思維紊亂,語言顛倒,躁煩不寧,入夜不眠,大便秘結,多伴有面紅目赤,口多粘痰,納呆食少,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當清熱瀉火,滌痰開竅。方用黃連解毒湯、黃連溫膽湯、服蠻煎加減。 藥用:黃連、黃芩、黃柏、知母、山梔、麥冬、梗實、法半夏、陳皮、石菖蒲、茯苓等。服蠻煎載自《景岳全書》,主治癡呆證,由生地、麥冬、白芍、石斛、丹皮、知母、木通、菖蒲、茯苓、陳皮等組成。全方補、清、通相兼,使阻得充而能制火,火得清而神志寧,氣機順而臟腑安,精神自守,故張景岳謂:“此方性味極輕極清,善入心肝二經,行滯氣,開部結,通神明,養正除邪,大有奇妙”。煩躁若狂者,加水牛角、三棱、莪術、赤芍;痰多白粘,加桂枝、蒼術、白術;大便秘結,加決明子、肉蓯蓉。 例4 黃某,女,76歲.1995年2月8日初診。夙有高血壓病20余年。近3年來性情易于激越,記憶褒退,言語有頭無尾,穢潔不知,晝夜顛倒,行走不穩,痰多色白。視患者面色晦滯,神志恍傯,侈自言談,舌紅苔黃蘸,脈滑散,腦CT檢查示腦萎縮。證屬肝郁日久,導致痰火交結,種不守舍。治宜清火逐痰,以開清竅。藥用:黃連3g,枳殼l0g,法半夏l0g,陳皮6g,茯苓l0g,鉤藤(后下)30g,水牛角(先煎)3Og,知母l0g,麥冬10g,蒼術、白術(各)l0g,桂枝3g,生甘草3g。服藥10劑,咯痰消失,神志漸得安靜,入夜也能安睡。繼服上方出入2月,患者表情開朗,記憶力好轉,語言對答基本正確,其他癥狀也次第減輕或消失,生活自理。 ---------------------------------------------------------------------- 新中醫2001年3月第33卷第3期 醒腦沖劑治療老年期癡呆的臨床研究 老年期癡呆是指老年期以認知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腦病,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近年來,我們開展中藥醒腦沖劑治療老年期癡呆的臨床研究,取得較滿意效果,茲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觀察共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58歲;病程最短6月,最長10年,平均(5.6±0.7)年。按2:1比例,隨機分為醒腦沖劑治療組60例,腦復康對照組3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國精神學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修訂本(DSM一IVR)所翻定的癡呆標準,采用CCSE、FAQ量表協助診斷,井參照1990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老年癡呆專題學術研討會制定的《老年癡呆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中醫辨證屬髓海不足型和氣滯血瘀型者。經哈欽斯基缺血積分表評定,治療組AD病32倒,VD病28例;對照組AD病l7例,VD病l3例。經統計學處理,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此性。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用醒腦沖劑(由黃芪、白術、丹參、生蒲黃、石菖蒲、遠志、通天草等組成,江蘇省江陰市天江制藥公司生產),每次5g,開水沖服,每天3次。對照組服用腦復康(由東北制藥廠生產),每次0.8g,每天3次,2組療程均為3月。 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者,可加用降壓、降糖藥物,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腦血管擴張藥、腦細胞代謝藥。所有患者均配合心理疏導和智力訓練:如建立溫馨家庭護理,要求患者家屬經常與其交流感情,安慰和關心患者;并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等,鼓勵聽音樂、看電視、做家務、讀書看報等。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全國中醫學會1990年制定的《老年癡呆病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井結合CCSE、FAQ的評分作為判定療效的標準。 基本恢復:智力基本恢復,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CCSE評分21—25分,FAQ評分1—4分; 顯效:智力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CCSE評分16—20分,FAQ評分6—10分; 有效:智力有所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CCSE評分增加4分以上,FAQ評分減少2分以上。 無效:智力無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加重,CCSE評分無增加,FAO評分無減少。 3.2 治療結果 3.2.1 不同類型癡呆療效比較 AD病:治療組總有效率84.4%,對照組總有效率41.1%。 VD病:治療組總有效率92.9%,對照組總有效率61.5%。 組間比較,P<0.0l,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見表1。 對2組老年期癡呆的智力下降和精神行為障礙主要癥狀和體征的療效進行比較,表明醒腦治療組的療效均顯著優于腦復康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2。 3.2.3 2組治療前后CCSE、FAQ積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CCSE積分較治療前明顯升高,FAQ積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O1.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對照組也有相同趨勢,但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治療前后CCSE積分及FAQ積分變化,治療組明顯憂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或非常顯著性意義(P<0.O1或P<0.05)見表3、表4。 4 討論 4.1 老年期癡呆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記憶力下降,多為瘀血指征。如《傷寒論》謂:“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景岳全書)日:“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類證治裁》亦謂:“若血瘀于內,而善忘如狂”。本病其他癥狀和體征,如表情淡漠,反應遲鈍,憂郁易怒甚至發狂,面色晦暗,肌膚甲錯,鞏膜瘀絲,舌暗,瘀點瘀斑,脈弦澀等,也是瘀血的結果。[1、2] 4.2 常用的活血化瘀藥如川芎、葛根、丹參、赤芍、當歸、地龍、水蛭等對老年期癡呆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實驗研究提示這類藥物能顯著提高神經元的代謝機能,減輕神經細胞的水腫和變性,增加腦血流量,促進腦循環,有利于腦功能的改善。活血化瘀方當歸芍藥散(當歸、赤芍.白術、茯苓、澤瀉、川芎)經實驗證實能顯著改善老年期癡呆患者的腦電圖,改善短期記憶,日本學者藤原道弘報道本方對老年期癡呆認識智力有效率為63%[3、4]。 4.3 我們認為腦位于顱內,由精髓匯聚而成,其性純正無邪,唯有氣血滋養,精髓充實,才能發揮“元神之府”的功能。人至老年,長期受到六淫七情等干擾,或反復感受外邪,或思慮不遂,惱怒驚恐,或跌仆損傷等,皆能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循環失常,而產生血瘀。若瘀血隨經脈流行入腦,與精髓交錯,致使清竅受蒙,靈機呆鈍,則出現神識不清、表情癡呆、日夜顛倒、癲狂時作等癥。同時,瘀血內阻,使腦府與臟腑精氣不相續接,氣血無法上注于頭,腦失所養,日久則精髓漸枯,故病情呈進行性加劇。臨床所見,老年期癡呆患者雖出現各種虛弱癥狀,究其原因,當屬因實致虛,因瘀致虛。根據治病求本的原則,應以活血化瘀為治,方能獲得祛瘀生新之效[5]。醒腦沖劑取黃芪,白術為君,補氣健脾;丹參、生蒲黃為臣,活血通脈;佐以菖蒲、遠志開竅定志;通天草為使,引藥效入腦。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活血、開竅醒腦之功。 參考文獻: [1]顏德馨 [2]李求兵梅嶸 [3]盛樹力 [4]張志軍黃欣 [5]鄭觀成 名醫名方------健腦散 通常選用枸杞子、地黃、白芍、桑寄生、仙靈脾、益智仁、人參、山萸肉、何首烏、山藥、菟絲子等藥物;其次為化淤,朱良春多先用地龍、丹參、赤芍、桃仁、紅花、膽南星、遠志、菊花、龍牡、棗、柏仁等藥物。 鄭紹周名醫名方------固腎益智湯 組成:西洋參10g,黃芪30g,白術15 g,仙靈脾30 g,女貞子15g,菟絲子25 g,沙苑子20 g,澤瀉30g,石菖蒲12 g,全蟲10 g,水蛭12g,半夏10g。
呂繼端治老年癡呆名方——益智靈 益智靈是呂繼端教授家傳三代治療中風后遺癥智能障礙的秘方,后經先生不斷完善組方,用來治療老年癡呆。 張榮英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病和內科疑難雜癥,尤其是腦出血、腦梗死、腦萎縮、血管性癡呆。在實踐中摸索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豁痰升竅、化瘀通路、補腎益氣三步療法,研制出系列中藥制劑愈風丸、偏癱寶、降脂復聰丸、癱疼康。主編兩部專著。 經驗方桑女三甲湯(龍骨、牡蠣、龜板各30克,桑寄生、女貞子各20克,白芍、天冬、熟地各15克)以及養陰益腎湯(丹參30克,川芎12克,枸杞子、制首烏、玉竹、女貞子、麥冬、靈芝、石菖蒲、赤芍、郁金各10克,菊花6克)治腦血管性癡呆早期 補腎填精,健腦益智,稍佐活血益氣:珍珠母30克,黃芪、黨參、當歸各15克,何首烏、枸杞子、淮山藥、巴戟天、山萸肉、菟絲子、桂圓肉、益智仁、熟地各10克,石菖蒲、遠志各6克。 經驗方醒腦復智沖劑(黨參30克,丹參20克,地龍、川芎、桃仁各10克,黃連、天竺黃、菖蒲、遠志各6克,紅花5克等)、健腦散(紫河車、雞內金各24克,地鱉蟲、當歸、三七、枸杞子各21克,紅參、川芎、制馬錢子各15克,地龍、全蝎、制乳沒各12各,血竭、甘草各9克,研極細末,裝入膠囊,每服4.5克,早晚白開水沖服)。 活血通竅法:丹參30克,天麻、桃仁、紅花、赤芍、川芎、郁金、遠志、菖蒲、通天草各9克,桔梗6克、水蛭2克研粉吞。日1劑 黃連溫膽湯加減:姜半夏、淡竹茹、白茯苓、陳皮、白芥子、膽星、菖蒲、志遠各9克,川連3克。若頭痛嘔惡、口干便秘者,加礞石滾痰丸9克,或鉤藤、生軍各9克,以導痰熱下行。 益氣聰明湯(藥用黃芪、黨參各15克,升麻、葛根、蔓荊子、赤芍、川芎、當歸各9克。夜寐不安加炒棗仁、遠志、夜交藤各9克;小溲失禁加金櫻子、補骨脂、芡實各9克)出入。 益氣聰明湯加減:黃芪30克,枸杞子、當歸各15克,升麻、葛根、蔓荊子、紅花、赤芍、合歡皮各9克。加丹參30克,菖蒲、遠志各6克。 癲狂夢醒湯合通竅活血湯加減,藥用丹參15克,柴胡、香附、紅花、桃仁、赤芍、川芎、郁金、半夏、陳皮各9克。若神志淡漠加入菖蒲、遠志各9克,或麝香0.1克吞服,以加強通竅活血之力;若久瘀化熱,躁擾不寧加山梔、生軍以清瘀熱。加水蛭1.5~3克加入同煎或研粉吞、通天草
早期癡呆癥調治四法 中醫認為,虛、痰、瘀是老年性癡呆的主要病理機制。由于老年性癡呆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患者早期如能采用以下祛瘀化痰的中藥及自我調護的方法進行防治,往往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內服法 龜鹿補腎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30天為一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適用于肝腎虧虛型癡呆,癥見脅痛、口苦、面色無華、腰膝酸軟、多尿、脫發以及浮腫等。 華佗再造丸:每次8克,每日2~3次,口服。30天為一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適用于痰濁血瘀型癡呆,癥見經脈不通、頭暈、頭痛、偏癱、語言不利以及舌有紫斑等。 天保寧:每次兩片,每日3次,口服。30天為一個療程,連用1~2個療程。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癡呆,癥見血脈不通、肢體不溫、面色蒼白等,以及腦脈閉阻型癡呆,癥見說話吱囈、活動不便、精神差等。 益智健脾膠囊:每次兩粒,早、晚餐前各一次,30天為一個療程,連用1~2個療程。適用于脾腎虧虛型癡呆,癥見食少、腹脹、便溏、腰膝酸軟、多尿、脫發以及浮腫等。 外治法 藥枕方一:白術、川芎、當歸、白芷、辛夷、木蘭、防風、白薇、桂枝、柏實、秦椒、蜀椒、細辛、皂角、款冬花、半夏、桔梗、牡荊實、肉蓯蓉、人參、飛廉、薏苡仁、烏頭、附子、礬石、蒿本、草蔻各30克,制成藥枕睡之。能聰耳明目,補氣填精,扶正活血。 藥枕方二:杭菊花500克,荷葉300克,草決明300克,綠茶葉500克,青葙子200克,紅花100克,辛夷花100克,共制成藥枕睡之。能清心寧神,醒腦明目,活血通絡,開竅醒神。 單方驗方 參茸精:每次服3克,每日3次,口服;2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用3~4個療程。適用于虛證型癡呆,癥見面無光澤、臉色蒼白、軟弱無力、精神差、食少、納呆、語聲低微以及二便不暢等。 靈芝片(或靈芝糖槳):片劑每次一片,糖槳每次5毫升,每日口服3次,3個月為一個療程。如無不適,可重復療程,適用于脾腎虧虛型癡呆(癥見同上)。 當歸芍藥散:當歸15克,芍藥12克,白術9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川芎15克。每日一劑,水煎服,15天為一療程。一般用1~3個療程,適用于虛證癡呆。
松針適量,水煎代茶飲。主治健忘。 大蒜1頭,搗爛;炒芝麻180克,蜂蜜180毫升。與蒜泥混合,置冷暗處1個月以上。每次半茶匙,用90毫升熱水沖服,每日1次,最多不能超過2次。可增進記憶力。 遠志、石菖蒲各3克,干蝮蛇肉1克。共研末,濃煎。每日1劑。可有效增進記憶力。 遠志根(陰干、切細)11克。用500毫升水煎至350毫升。內服,每日1劑。主治健忘。 芍藥40克,川芎、澤瀉各34克,茯苓、白術各22克,當歸20克。將上藥研成粉,每服10克,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下。本方對單純癡呆型患者療效最佳。 熟地、淮山藥、山萸肉、生地各15克,黨參、黃芪、茯苓、酸棗仁、澤瀉各12克,龍骨(先煎)、龜板(先煎)各18克,五味子、石菖蒲各9克,遠志6克。水煎分3次服,隔天服1劑,連服15劑。 花生米4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同入砂鍋內,加水煮至米爛湯稠為度。每晨空腹溫熱食之。花生米中的卵磷脂是神經系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 羊腦1個,蒸熟后調味食用。有益腎健腦的功效。 桂圓10個,紅棗10個。放適量水煎服,每晚睡前服。適用于老年性癡呆患者夜間失眠、易驚、煩躁不寧。 紫菜10克,雞蛋2個。燉湯。適用于老年癡呆患者輔助治療。 益腎通絡,醒腦開竅法藥用:人參9g,黃芪12g,熟地12g,石菖蒲12g,膽南星10g,首烏20g,杞果15g,山茱萸15g,丹參30g,龜板20g(先煎),地龍12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2次;若陰虛火旺,加丹皮、黃柏各12g;氣郁明顯加郁金12g,柴胡9g,2個月為1個療程。 何首烏6克,遠志3克,石菖蒲1.9克,白茯岑3克,蓮藕6克,桔梗3克,鹿角膠6克。水三碗煎八分,一服藥可煎2-3次,溫服,忌用糖。如嚴重的癡呆癥,則要每次加“生桃花”60克,同藥一起煎服,效果更佳。 桑椹50克,梗米250克,核桃仁30克,共煮成粥或做成米飯食用,每日1次,久食能健腦。 銀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先將銀耳、木耳用溫水發泡,放入碗內,再將冰糖摻入,加水適量,將盛木耳的碗置蒸籠中,蒸1小時,待木耳熟透時即成,吃木耳喝湯,每天1-2次,能滋補腎陽健腦。 1壽星丸 【來源】清·徐洄溪《雜病源流犀燭》 【歌訣】壽星丸中遠參芪,苓術甘草生地歸, 白芍陳皮五味子,桂琥朱砂膽南星。 【組成】遠志100克,人參300克,黃芪300克,白術300克,甘草100克,當歸300克,生地黃300克,白芍藥300克,茯苓300克,陳皮100克,肉桂100克,膽南星200克,琥珀50克,朱砂50克,五味子100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豬心血、生姜汁各半調和為丸。每服6克,日服2次。也可改用飲片作湯劑水煎服,各藥用量按常規劑量酌減。 【功效】補氣養血,化痰開竅。 【方解】方用人參、黃芪、生地、當歸、白芍補氣養血;配以膽南星、琥珀、朱砂、遠志豁痰開竅,寧心安神;白術、茯苓、甘草配人參健脾益氣;陳皮理氣化痰;肉桂溫助脾腎以益氣;五味子益腎助肺,收斂氣陰。諸藥合用,共奏補氣養血,化痰開竅之功。 【主治】痰迷心竅,言語如癡而健忘、神疲。可用于老年性癡呆、腦動脈硬化、中風后遺癥、帕金森氏病等病癥。 【加減】癡呆,一般可加桂仲、丹參、首烏;若癡甚者,加黃連、龍膽草、夏枯草、磁石;呆甚者,加石菖蒲、天竺黃、枳殼;陽虛者,加附子、仙靈脾。若中風后遺癥見半身不遂、精神癡呆者,可加天麻、鉤藤、地龍;如陰虛者,加首烏、知母、麥冬;陽虛者,加仙靈脾、干姜。 2補腎益智方 【來源】《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1995年(王蘭茹方) 【歌訣】補腎益智熟地黃,砂仁枸杞山萸肉, 膝麥肉桂巴戟肉,遠龜蓯蓉石菖蒲。 【組成】熟地黃15克,砂仁10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5克,牛膝20克,寸冬15克,巴戟肉10克,肉蓯蓉20克,肉桂3克,遠志5克,石菖蒲20克,龜板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補腎填精。 【方解】中風后癡呆究其因不外乎三:一是年老腎氣虛,不能生精化液,致髓海失充,神機失用;二是先天不足,或房勞過度,損傷腎陰,陽盛則熱,熱耗腎精,精少不能生髓;三是中風后腦之血脈不暢,津液受阻,為痰為飲,致清氣不入,濁氣不出,神機失司發為本病。治宜補腎生精,豁痰化濁,故方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寸冬、龜板滋補腎陰;配以巴戟肉、肉蓯蓉、肉桂溫腎助陽;砂仁、遠志、石菖蒲豁痰化濁,開竅寧心。合而用之,共奏補腎填精之功。 【主治】中風性癡呆,癥見記憶力、計算能力、思維、智能障礙等。 【加減】若腎精虧損者,可同時服用填精兩儀膏以補腎填精,益髓養腦;腎氣虧耗者,可同時服用長春廣嗣丸以補腎壯陽,益腎固本;痰瘀互結者,同時服用活絡豁痰飲以活絡化瘀,理氣豁痰;元真衰竭者,則配以救危煎以填精補陽,益腎和脾。 3化呆湯 【來源】《北京中醫學院學報》(5)1992年(張鐵忠方) 【歌訣】化呆湯用白附子,半夏陳皮石菖蒲, 當歸郁金配遠志,紅花赤芍與川芎。 【組成】白附子6~9克,半夏12克,陳皮12克,石菖蒲12克,遠志6克,郁金12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紅花10克,川芎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化痰祛瘀。 【方解】癡呆多源于“風傷積損”,老年人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虛,運化無力則濕聚成痰;氣血虧虛運行不暢則致氣滯血瘀;因此,痰瘀互結、脈絡瘀阻是本病基本病機。故方用白附子、半夏、陳皮、石菖蒲、遠志祛風化痰,開竅寧心;配以郁金、當歸、赤芍、紅花、川芎活血化瘀。綜觀本方,化痰祛瘀并重,使痰去瘀清,絡通竅開,諸癥惡除。然風傷積損,髓海痹阻,神明失職所致之病癥,治療非一朝一夕,宜久以持之,其效始著。 【主治】中風后遺癥的癡呆,表現為精神失常和智能低下、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或抑郁、動作緩慢、主動活動減少、構音障礙、嗆咳、吞咽困難、強哭強笑等。 【加減】痰重者,加膽南星10克;瘀重者,加桃仁9克;大便干燥,加全瓜蔞15克。 4健腦丸 【來源】《北京中醫》(1)1996年(王三森方) 【歌訣】健腦丸甘參芪龜,鹿七蛭蜈戟紅杞, 芎蒼曲附遠菖杜,蓯天地棗精首菟。 【組成】紅參、生黃芪、龜膠、鹿膠、滇三七、水蛭、川蜈蚣、北枸杞、正川芎、漂蒼術、六神曲、制香附、遠志肉、石菖蒲、肉蓯蓉、綿杜仲、明天麻、熟地黃、酸棗皮、黃精、制首烏、菟絲子、巴戟天、紫丹參、湘紅花、生甘草各適量。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補虛損,解郁結,活氣血,開清竅。 【方解】大腦疾患多虛、多瘀,多伴神經功能不全,難于恢復。本方即用龜鹿二仙丹加活血通絡、開竅醒神藥物【組成】,藥味眾多,功能全面。但治巔頂之疾,凡以緩之,每次僅服用9克,古人云治上焦病宜輕而揚之,治上焦如羽,補上治上制以緩,此之謂也。本方具有養腦、清腦、通腦、醒腦的【功效】。臨床運用適用于中風后遺癥見偏癱、語謇、神呆、精神失常者。 【主治】中風后癡呆。 【加減】舌質淡苔白膩者,加法半夏;舌質紅,加女貞子;舌苔黃厚,加梔子。 如果患有老年癡呆癥的人則會把剛才發生的一些事情都給忘記掉。記憶力非常差。行動方面也會有受到一定的阻礙。那么,這種癥狀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老年癡呆癥偏方 松針茶 原料:松針適量。 做法:水煎代茶飲。主治健忘。 芝麻大蒜 原料:大蒜1頭,搗爛;炒芝麻180克,蜂蜜180毫升。 做法:與蒜泥混合,置冷暗處1個月以上。每次半茶匙,用90毫升熱水沖服,每日1次,最多不能超過2次。可增進記憶力。 石菖蒲遠志末 原料:遠志、石菖蒲各3克,干蝮蛇肉1克。 做法:共研末,濃煎。每日1劑。可有效增進記憶力。 水煎遠志根 原料:遠志根(陰干、切細)11克。 做法:用500毫升水煎至350毫升。內服,每日1劑。主治健忘。 芍藥川穹粉 原料:芍藥40克,川芎、澤瀉各34克,茯苓、白術各22克,當歸20克。 做法:將上藥研成粉,每服10克,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下。本方對單純癡呆型患者療效最佳。 水煎熟地淮山藥 原料:熟地、淮山藥、山萸肉、生地各15克,黨參、黃芪、茯苓、酸棗仁、澤瀉各12克,龍骨(先煎)、龜板(先煎)各18克,五味子、石菖蒲各9克,遠志6克。 做法:水煎分3次服,隔天服1劑,連服15劑。 花生粳米粥 原料:花生米4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做法:同入砂鍋內,加水煮至米爛湯稠為度。每晨空腹溫熱食之。花生米中的卵磷脂是神經系統所需要的重要物質,能延緩腦功能衰退。 蒸羊腦 原料:羊腦1個。 做法:蒸熟后調味食用。有益腎健腦的功效。 紅棗桂圓水 原料:桂圓10個,紅棗10個。 做法:放適量水煎服,每晚睡前服。適用于老年性癡呆患者夜間失眠、易驚、煩躁不寧。 結語:看完了這么多能夠有效治療老年癡呆癥的偏方,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治療老年癡呆癥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關的認識。所以,想要用這些偏方來進行治療老年癡呆癥的話!還是請在詢問醫師的情況之下進行治療和服用,效果會更好哦! 【摘要】老年性癡呆癥,系由腦組織彌漫性萎縮和退行性改變所致。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而老年性癡呆癥亦漸漸增多。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位在腦,與心、肝、腎、脾等臟腑有密切關系。除補腎醒神以外還要不忘“祛邪”,根據病情標本緩急,臨床靈活運用。 【關鍵詞】補腎醒腦湯;老年癡呆【中圖分類號]R28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1006—1959(20l0)07-0181一0l 老年性癡呆癥,系由腦組織彌漫性萎縮和退行性改變所致。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而老年性癡呆癥亦漸漸增多。臨床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呆滯或有欣快感、抑郁或人格改變等癥狀。類似中醫學的“郁”癥或“癲疾”等范疇。筆者自2O07—2009年,運用中藥治療老年癡呆72例,受到了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2 診斷依據:全部病例均具備1990年5月中華全國醫學會老年醫學會修定的診斷標準。 1.3 方法:用自制補腎醒神湯:熟地、制首烏、萸肉、茯神、石菖蒲、遠志、郁金、當歸、丹參、黃芪等藥補益腎精、開竅醒腦。腎陰虛者加龜板膠、梔子,腎陽虛者加益智仁、鹿角片,二便自遺者加補骨脂、桑螵蛸,頭昏失聰者加天麻、棗仁,氣滯血瘀者加桃仁、柴胡、制香附。痰瘀化熱加礞石滾痰丸,便秘者加大黃。 2 治療標準與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① 臨床痊愈,主要癥狀基本恢復。神志清醒,定向健全,回答問題基本正確,反應靈敏,生活自理,能進行一般社會活動 ② 有效:主要精神癥狀有所減弱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回答問題基本正確,但反應遲鈍,智力與人格仍有部分障礙。③ 無效:主要癥狀無改變或病情有發展,生活不能自理,回答問題不正確,神志癡呆。 2.2 治療結果:72例中,臨床治愈16例,占22%,有效44例,占61.1% ,無效12例,占16.9 %。 3 典型病例 張某,男68歲,2000年2月1日住院,患者病起于四年之前,初起記憶減退、表情淡漠、喃喃自語、活動減少,自訴頭昏、頭重。曾于1997年赴杭州作多種檢查,CT檢查診斷為:“腦萎縮”,經用腦活素、腦復康。氯酯醒等擴血管或改善腦循環的藥物,治療無效,諸癥漸加重,至生活不能自理人院、腦電圖示:中度彌漫異常。診時觀察患者面色皓白,雙目無神,語言渾澀,口流粘沫,步履不穩,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弱。 證屬腎精空虛,痰瘀內阻腦絡,神明失養。治當補腎填精,活血化瘀,開竅醒腦。方用自制補腎醒神湯,藥用:熟地15g、制首烏15g、萸肉l0g、淮山藥l0g、茯神10g、石菖蒲l0g、遠志肉10g、郁金15g、丹參30g、益智仁10g服藥15劑。神志清醒、頭重、流涎消失。原方加減連服2個月,記憶力大有改善。語言較清楚。活動增多,能與打撲克等娛樂活動,生活亦基本能自理。 4 討論 老年性癡呆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病位在腦,與心、肝、腎、脾等臟腑有密切關系。《靈樞一經脈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腎為藏精之臟,精能生髓,髓匯集于顱腔形成腦,故腦為“髓海”,腦的一些功能和心、肝、腎等臟腑相聯系。本病以腦髓空虛、元氣不足,陰陽失調為本,血瘀痰濁氣為標。 通過對本組72例病人治療觀察,不論病程長短。或呈現出本虛標實證候,所以在改善老年人智能時,應抓住一個“補”字。老腎氣漸衰,腎精少,腦髓失其充填而致行為呆滯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等智能下降的表現,所以用益腎氣、補腎精、充髓海的熟地、黃芪、制首烏等藥恢復老年人腦功能,使感覺、思維、記憶功能明顯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補以外還要不忘“祛邪”,老人機體衰退,正氣不足,血脈不利,而致痰滯血瘀,痰瘀內阻又可導致氣血供應不暢。加重老年人知能低下的發展。古人認為:。痰迷心竅,則遇事多忘。凡心有瘀血,亦會健忘。”所以祛痰化痰為本病之標,常用遠志、郁金、石菖蒲、丹參。除痰濕化瘀血,而開竅醒神,根據病情標本緩急,臨床靈活運用加減。 作者單位:161005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二醫院中醫科 |
|
來自: 中醫緣的圖書館 > 《老年性癡呆、腦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