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也指山海關區,又稱榆關、渝關、臨閭關,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匯聚了中國古長城之精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有'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潼關位于秦、晉、豫三省交界的黃河三角地帶,黃河、渭河、洛河三河交匯,北瀕黃河,南依秦嶺,西連華山,東接河南靈寶,總面積526平方公里,人口16萬,以盛產黃金聞名于世。 潼關歷史悠久,聞名遐爾。古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位,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公里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天下第一雄關、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的美稱。 雁門關,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讓其名揚海內,集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融雄、險、奇、幽于一身。歷史上有說:“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劍門關是古劍門蜀道上的一處重要關隘。 中國古代大別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重要關隘。古稱'大隧'(一說稱直轅)。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清始稱武勝關。位于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北距河南信陽市45千米。是河南省與湖北省間的交通咽喉。此關雄踞于峽谷之中,地處險要,扼控整個通道。關城以山為障,鑿山成隘,城墻堅固。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于太行山脈西側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西口,山西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于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 故得今名。 友誼關。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墻,右側是右輔山城墻,猶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友誼關位于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18公里。 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位于中國河北省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 。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居庸關在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這里清流縈繞,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鳥爭鳴。綺麗的風景,有“居庸疊翠”之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關的中心有一個“過街塔”基座,名“云臺”,取其“遠望如在云端”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