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絡配穴改善血管性癡呆 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孫忠人、趙惠、孫遠征等新近完成的一項課題顯示,以原絡配穴針灸為主聯合西藥都可喜治療血管性癡呆患者,具有較好的近期療效。 此項研究共選擇血管性癡呆患者66人,其診斷標準均采用國際標準。隨機分為針灸加藥物組(觀察組)和單純藥物組(對照組)。觀察組在與對照組藥物治療相同的基礎上,按照中醫辨證分型,以原絡配穴為原則取穴。所取穴位有神門、太溪、飛揚、太白、豐隆、太沖、百會、本神、風池、大椎、膻中、關元。按照“祛瘀通經,補虛瀉實”的原則,對上述穴位施以不同補瀉手法。偏于虛證用補法,并對關元、太溪、太白3穴施以雀啄灸法;偏于實證用瀉法,并于每次出針后輪流選取大椎、豐隆中的任一穴位,三棱針刺絡放血。每日1次,每6日休息1日,60日為一療程。對照組給予口服西藥都可喜,每次1片,每日兩次,餐后服用,60日為一療程。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前者智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明顯好于后者。 孫忠人指出,因血管性癡呆的病機責之于臟腑功能失調,故選取神門、太沖、太溪配飛揚、太白配豐隆,配合一定的針刺補瀉手法,以達到補虛瀉實的目的。原絡穴大多在四肢肘膝以下,因其運動多,靈活性強,感覺敏銳,故在大腦皮層投影區大,皮層區神經元數量多。針刺原絡穴后,神經沖動對大腦皮層的影響大,神經元興奮性高,其神經反射調節或神經體液調節機體各種功能活動就越活躍和廣泛,從而促進和加強了腦功能的代償作用。 另外,針刺治療后,通過外周穴位附近神經末梢的刺激,激發了所屬經脈及臟腑,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環與代謝。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部分神經細胞功能和腦功能的代謝,進而使血管性癡呆患者的智力、記憶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改善。 鏈接:原穴即經氣所經過和留止的部位,為本經的代表穴。原穴不但可治臟腑疾病,也可治療與臟腑有關及經脈所過部位的疾病,還是經絡感傳的激發部位。絡穴是聯絡表里兩經的穴位,原絡配穴在臨床多用于一經有病,傳至表里經,或表里經同病的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