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泥娃報道 年中無疑是傳統意義上的購匯高峰,一邊是外匯需求的不斷攀升,另一邊卻是外匯占款的連連下降。 根據央行近日更新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顯示,6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減少343.15億元,為21.5萬億元。 而這也是外匯占款連續20個月出現下降。 外匯占款是指央行因收購美元等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于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外貿企業和居民等獲得外匯后,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流通使用。過去受強制結匯制度和熱錢流入影響,中國外匯占款不斷增加。隨著美元走強和外匯管理局實施意愿結匯后,外匯占款開始逐漸下降。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下半年外匯占款還將呈現小額流出的狀態,這無疑將對銀行造成資金流動性的壓力。但是,這也在某種層面上倒逼央行進行貨幣發行機制的改革,逐漸脫離外匯占款的影響,化“被動”為“主動”。 外匯占款“20個連降”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環比下降343.15億元,至215496.18億元人民幣。 而這一降幅較5月293.34億元的降幅有所擴大,更重要的是,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已經連續20個月下降。 但是,外匯儲備卻是節節攀升。數據顯示,中國6月末外匯儲備為30567.9億美元,比5月30535.7億美元小幅上升32億美元,升幅為0.11%,為連續第5個月上升。 對此,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張瑜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匯率在不斷增長,而外匯占款卻持續下跌,是因為私人端和個人端在結售匯方面并沒有發生逆轉。 “6月外匯占款繼續保持低位震蕩,主要受人民幣匯率和季節性因素影響。”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認為,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先升后貶,但整體上貶值預期明顯減弱,美元/人民幣一年期NDF報價大多數交易日在7.0以下。 “貿易順差連續4個月穩步回升,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外匯占款的改善。但貶值預期依然存在,結售匯保持弱平衡但仍呈凈售匯狀態,加之夏季出境旅游購匯增加及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年中集中派發股息等季節性因素,對外匯占款有一定負面影響,因此,外匯占款降幅小幅增加。”劉健說。 與此同時,劉健強調,短期內外匯占款有望穩中向好。隨著季節性因素減弱,中國短期經濟數據超預期,美元指數低位震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保持穩定,預計短期內外匯占款有望繼續改善,未來1-2個月不排除轉正的可能性。 “央行外匯占款自從今年2月以來進入低速波動,這是央行再次嘗試減少對外匯市場干預的結果。”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這意味著央行外匯占款與其他跨境資金流動指標,如結售匯、涉外收付款、央行官方外匯儲備之間的差額和變動方向出現分化。 而對于外匯占款已經連續20個月下降,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外匯占款統計口徑的變化,可能是外匯占款連續20個月下降的原因之一。” 下半年仍將下降 在張瑜看來,下半年外匯占款依然保持小額微流出的狀態。 與此同時,宋清輝也表示,隨著美元走強以及外匯管理局實施意愿結匯之后,預計下半年外匯占款會逐漸下降。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預計,2017年下半年,資本外流的壓力可能重新加大:第一,隨著美國經濟增速加快與美聯儲加息縮表并舉,2017年下半年美元指數可能重新走強,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重新面臨貶值壓力;第二,2017年下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速可能溫和回落;第三,金融強監管格局在2017年下半年可能有所放緩,這會使得貨幣市場與債券市場的利率明顯回落。 盡管下半年的外匯儲備繼續下行仍將是大概率事件,但在張瑜看來,這并不會對當前的經濟狀況帶來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外匯儲備每個月漲跌一兩百億美金,對于三萬億這么大甚至更大的經濟體量來看,所造成的邊際動蕩其實是比較小的。”張瑜說。 與此同時,張瑜坦言:“根據以前熱錢涌入和資本外流等的規模來看,都是要達到上千億級別的,因此對于外匯占款的這個小體量下降的數據其實沒必要過度解讀。” 完善貨幣發行機制 盡管外匯占款的小幅下降還并不足以造成大的經濟影響,但對于當前本就處于資產荒的銀行方面來說,外匯占款的連降會否帶來更大的流動性壓力? 來自招商證券宏觀研究的文章指出,如果是外匯的流入增加,企業進行結匯,企業的外匯存款變成人民幣存款,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增加,人民幣頭寸減少,但企業的存款增加,可貸資金增加,派生能力增加。理論上,超儲資金下降,法定存款準備金上升,但基礎貨幣總規模仍是不變的。 因此,如果僅是商業銀行外匯占款增加,而非央行外匯占款的增加,商業銀行負債荒的局面會略有緩解,流動性有所改善。不過,如果央行不參與的話,流動性難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張瑜認為,當前外匯占款流出的確對貨幣有一定沖擊,但目前我們的貨幣發行結構有了很大變化,MLF等公開市場操作來發行貨幣,以公開市場的方式來填補,這對貨幣發行機制是一個很好的改變。 此前江山金控市場發展部總經理李建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就指出,實際上外匯占款的縮水也會帶來積極影響,一方面,目前央行正在不斷通過貨幣政策以及貨幣工具來調整人民幣的市場化進程,因此,外匯占款的下降將更好地促進貨幣發行的獨立性;另一方面,我們目前已經打破了強制換外匯的機制,外匯占款的下降也體現了在不強制結算匯之后,使我國外匯市場更為市場化的積極表現。 “因此,對于當前外匯占款下降的解讀需有長遠的眼光,總體看來,熱錢流出的風險總體可控。”李建軍說。 同時,李建軍表示:“央行應把精力更多地用于穩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利用當前外匯市場供求趨于平衡的機會,增大人民幣彈性,不斷提升人民幣的自主性和市場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