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圖說茶經》,請您與茶小編一起在《茶經》中探尋“茶”的文字奧妙。
中國茶陳思思 - 奧運的微笑

茶之源(2)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原注: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荼”,其字出《爾雅》。

▲ “茶”——人在草木間
“茶”字的結構,有的從“草”部(寫作“茶”),有的從“木”部(寫作“[木荼]”),有的“草”“木”兼從(寫作“荼”)。
▲
《開元文字音義》是唐玄宗所作,并未流傳于后世。清代黃灃輯有《開元文字音義》一卷,清光緒19年(1893年)補刻,署名為“唐無名氏”。
從草字頭,寫成“茶”,出自《開元文字音義》。

▲ 《神農本草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從草字頭,寫成“木茶”,出自《神農本草經》。

▲ 《爾雅》是現已知的第一部詞典,《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
草字頭和木字底合在一起,寫成“茶”,出自《爾雅》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原注:周公云:“槚,苦荼。”楊執戟云:“蜀西南人謂茶曰蔎。“郭弘農云:“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曰荈耳。”)

▲ 各式各樣的“茶”字
荼的名稱有五種:一稱'茶',二稱'槚',三稱'蔎',四稱'茗',五稱'荈'。

▲ 周公——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和儒學先驅
周公說:“槚,就是苦茶。”

▲ 楊執戟,即漢代揚雄(“揚”通假字,通“楊”。)繼司馬相如之后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
揚雄說:“四川西南地域的人把茶叫做蔎。”

▲ 郭弘農,即郭璞。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訓詁學家、風水學者
郭璞說:“晚些采摘的稱作茶,晚些采摘的稱作茗,或者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