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所謂“立秋之日涼風至”,說的是進入立秋,便會有陣陣涼風襲來,天氣開始變得涼爽。氣候學上把日均氣溫在10℃~22℃期間作為春秋時節的衡量尺度,按照這一標準,在我國只有一些高緯度或者高海拔地區在立秋時節真正進入了秋季。大多數地方在這個時候天氣還比較熱,但降雨開始減少,空氣的相對濕度會降到70%以下,人們會開始感到有些不適。 立秋時節,萬物成熟收獲,而天地間的陰氣逐漸增強,而陽氣則由“長”轉“收”。如果此時能夠調節人體的代謝功能,使其順應自然規律的變化,便能安然度過金秋。 立秋養生做好5件事 1早睡早起斂陽氣 立秋后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酷熱,夜間涼爽,夜臥易受寒邪侵襲而致病。 因此立秋起居養生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有利于肺氣舒展,讓身體順應大自然變化,收斂氣機,藏精不精。 立秋按摩關元穴,防病治病有奇效 古人有“立春灸氣海,立秋灸關元”的養生說法,《扁鵲心書》中也說:每逢夏秋之交,灼關元穴,可以不畏寒暑。 立秋就是按摩(或艾灸)關元穴的最好時機,可以幫助收斂人體陽氣,還有延年益壽、強身健體的功效,而且凡是元氣虧損的疾病都可以用此穴來治療: 取穴位置:關元穴是小腸之募穴,又是任脈要穴,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 按摩手法:用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1~3分鐘。 2防秋燥滋陰潤肺 中醫有“秋不食肺”之說,意思就是主氣為燥,燥邪當令,易傷津液。同時,在干燥的氣候環境中,人體易產生諸多津虧液少的“干燥癥”,如便秘、感冒燥咳、情志抑郁等。 因此,立秋應重視防秋燥,采取“燥者潤之”的原則,避免秋燥傷人,飲食應以潤燥、養肺、清心為宜,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于滋膩。 3飲食調養增酸少辛 《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可助長肺氣,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蒜、韭等辛味之品,應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 4情緒養生收悲續 夏秋之交,人體氣血也開始內收,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也開始減緩,一時的內分泌紊亂很容易造成情緒低落。 此時更要注意做好心理調節,逐漸做到內心寧靜,使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莫讓自己陷入悲秋的情緒當中,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積極排解,比如慢跑、散步、登山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5運動調養保肺健身 進入秋季,天氣逐漸涼爽,是鍛煉身體的大好時機,這里給大家推薦一種秋季養生功,即《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 具體做法: 清晨洗漱后,在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頭攪動口腔,激發口腔津液后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等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舌舔上腭,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shěn)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