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溫,有的人不喜歡出汗的時候黏膩的感覺,所以盡量不要讓自己出汗。還有一部分人追求出汗的感覺,覺得出一身汗感覺人都輕松很多。其實這兩種極端的想法都是不對的,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們人體的“汗”。 出汗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汗出得太多或太少都不是好事,說明身體存在“虛”的癥狀。 人體為什么要出汗? 人和動物出汗就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蒸發的水分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人的身體分布著300萬左右的汗腺。出汗是人體的體溫調節方式,天熱或運動的時候,機體通過汗液的蒸發把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同時也排出部分代謝廢物,從而保持充沛精力和健康體魄的重要機能。 但是,我們現在經常在空調房中,長期遠離熱環境而少出汗,會導致人體對高溫的耐受力下降,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 建議 養成泡腳的習慣、多進行慢跑、快走等運動,并及時補充營養。 注意事項 夏天運動容易出汗多,血液濃縮,所以要經常補充水分。并且合理搭配膳食,平時常吃新鮮蔬菜、瓜果。 出汗的四個異常情況 正常的出汗,是健康的標志。但是不該出汗的時候出汗或者出汗過多的時候。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血汗同源,因此出汗過多會耗氣,傷及津液而損心血。下面幾個出汗異常的狀況,我們要引起重視。 1、手心腳心出汗多 平時手心容易出汗,腳汗、腋窩的汗也出得厲害。《傷寒明理論》有說過“多由脾胃市蒸,龐達四肢手足所致”。所以這種出汗一般是脾胃、腸道不適的表現。 如果經常容易口干、牙齦腫痛,這多半屬于胃熱,建議吃些清胃熱的食物,例如綠豆百合粥。 如果伴隨腹脹,大便不通等,多半屬于腸熱,可以多吃一些通便的食物,例如紅薯等. 2、頭臉出汗多 一般老人和身體虛的女性容易出現頭臉出汗過多的情況,這多屬于氣虛。氣虛的人可以多吃補氣益氣、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棗、山藥、龍眼肉、蓮子、薏苡仁、芡實、黃芪、黨參、白扁豆、粳米等。 播放GIF 如果是頭頂出汗,宜滋腎清肺,可以用麥冬泡水喝。 也有人是因為濕氣太重,額頭部位容易出汗,可以多吃利水排濕的食物,例如薏米、冬瓜等。 3、白天動一動就出汗 播放GIF 白天不活動或輕微活動的情況下,就出汗不止。容易出現這樣情況的人經常容易身體虛弱,食欲差、易感冒等。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建議飲食上以“補肺 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 4、半夜多出汗 這種情況多見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和65歲以上的老人。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較多,睡著出汗,醒來汗就停止,中醫成為“盜汗”。這多為腎陰虛而肝火旺所致。建議少吃辛辣食物,不要喝酒,注意勞逸結合。 夏日汗多八成虛,這些部位汗出多了是病!學學調理妙方 中醫認為,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可如果下面這些部位出汗過多,當心是身體在報警! 半身多汗:中風先兆 有些人身體一邊出汗一邊不出汗,俗稱“半身汗”。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男科副主任醫師陳卓指出,半身汗見于左側或右側,上半身或下半身。夏季半身汗大都因“氣血不充,內挾寒飲所致”。多見于風濕或偏癱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為中風先兆。 ?對策:補血養陽 推薦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一斤,當歸一兩,生姜二兩。羊肉洗凈切塊,焯水后瀝干;將生姜下鍋內略炒片刻,再倒入羊肉炒至血水干,再與當歸同放砂煲內,加開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煲2~3小時。 當歸是常用的補血藥材,生姜則能解表發汗、散寒,配以溫補的羊肉可起到驅寒溫中補氣血的作用。陰虛有發燒、上火、咽喉疼痛的人不宜用本湯。 頭部多汗:心火積食 頭部多汗多見于暴飲暴食、酗酒過多、情緒波動較大的人群。若伴有腹脹,則有積食表現。此外,老人和產后身體虛弱的女性,也會有頭汗過多情況,這種就屬于氣虛了。 ?對策:消食平肝 如果出現積食,可服用復方雞內金片、和中理脾丸、參術健脾丸等補脾健胃、消食化滯。如果是肝火旺盛導致的出汗淋漓,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清肝健脾的藥物,如夏枯草,菊花,決明子,苦丁茶、野菊花等清肝明目,平降肝陽。 腋下多汗:氣虛汗腺大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過旺盛,多半是汗腺直徑過大,一般出現在男士身上。如果女孩腋下出汗多,可能是氣虛,時常還會伴有氣短、乏力、眩暈。 ?對策:少動補氣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建議,男士汗腺過大可去醫院做激光治療,或保持清淡飲食,可避免味道太沖。而氣虛的女士建議在夏天不要做大量運動,以靜慢運動為主,多吃補氣的山藥。 胸口心窩多汗:脾胃失和 如果手心足心多汗,且伴有手腳心熱、口咽干燥等,多屬于陰虛有熱;若手足心多汗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大便不通,多屬于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 ?對策:消食平肝 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緩解癥狀。 手心腳心多汗:陰虛濕熱 手心和腳心愛出汗,說明濕熱重。濕熱重的人平時還會大便黏膩、嘴巴干苦愛喝水。 ?對策:除濕健脾 多吃清熱解暑、除濕健脾的食物,如苦瓜、苦苣等苦味食物,還有黃瓜、西瓜、冬瓜等瓜類。此外,薏米、山藥、香菇也是健脾食物。 背部多汗:陰陽兩虛 背上總是濕漉漉的人,可能是陰陽兩虛,他們既怕熱又怕冷。這部分人平衡陰陽,要養陰和溫陽同時進行。 ?對策:養陰溫陽 每天按摩位于腰兩側的腎俞穴有助于滋腎養陰。而溫陽講究溫補,可常吃點紅棗、桂圓、黑木耳等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