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此,意即恭敬地引文至此。其專用于引述皇帝諭旨之后,表示引文結束。故欽此二字實際上亦起到現代標點中句號與后引號的作用。與“等因”、“等情”、“等由”相比,只不過“欽此”僅用于皇帝的語言、旨意之后而已。如:“雍正拾貳年伍月拾陸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句中“該部議奏”即是皇帝的諭旨。與欽此相關的用法,尚有“欽此欽遵”一語。若單獨引敘諭旨,結束加“欽此”二字。如果在引敘諭旨結束之后,緊接著便交待遵辦情況,則欽此處多用“欽此欽遵”。此語可謂承上啟下,即以表明引文的結束,又表明對諭旨遵辦情況敘述的開始。如:“欽奉世宗憲皇帝諭旨:李梁園實授之處不準行。欽此欽遵。隨經前司移行確查實在政績在案。”此例句中,“欽此欽遵”之后的文字,正是對“諭旨”遵辦情況的具體交待。 ----《清代文書綱要》 [解釋]1 欽此一詞,象征皇帝到此親自頒布詔書(親臨此地)。封建時代皇帝詔書結尾的套語。 欽 (1)qīn (欽)代表皇帝的尊稱(至高無上)。 (2)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 [by the emperor himself]。如:欽此欽遵(舊時閣臣代皇帝批閱奏章或朝臣向皇帝啟奏時使用的語言,指圣上旨意在此,領旨者遵命而行);欽限(欽定的期限);欽案(欽件。奉欽命查辦的案子) (3)封建時代指皇帝親自所做:~命。~賜。~差(chāi)(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 此cǐ (5) 如此,這般 [so;such] 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柳宗元《黔之驢》 [解釋]2 可以說沒有什么出處,只不過是一種文言的形式,欽表示命令出于皇帝意思,此有如此這樣的意思表述,“欽此”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說“我(皇帝)決定就這樣辦了” 在古代文獻中,皇帝詔書后常有“欽此”二字。在一些古代電視劇中常會有欽差大臣宣布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最后說“欽此”,是封建時代皇帝詔書結尾的套語。 那么,“欽此”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舊時對帝王的決定、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欽”字,以示崇高與尊敬。欽此,即欽定此文,是皇上定的事。用現代的話說就是“皇帝同意這樣辦”的意思。 由于圣旨不是由皇帝自己親自起草,而是閣臣代擬,經過皇帝“御覽”同意才下發,“欽此”并不是圣旨上的內容,說明是皇上定的。如果皇帝當面下旨,就沒有“欽此”二字。如果欽差宣旨時必須加上“欽此”兩個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