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1084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電視劇中宣讀圣旨,最后兩個字“欽此”是什么意思? 答:我們在很多古裝劇,特別是清宮劇中,常常可以見到太監宣讀圣旨都是以“欽此”來結尾的?!皻J此”的含義大致上可以理解為,是皇帝親自發布的如此命令,也可以視作詔令至此完結。但影視劇的演繹也帶來了一些誤導,例如,“欽此”并非會出現在所有圣旨中。 一、“欽此”的含義 要完全理解“欽此”的含義,就必須先知道這兩個字會在什么情況下出現。雖說“欽此”表示的是由皇帝親自發布的命令,但皇帝自己書寫詔書時,是斷不會寫上這兩字的。還有他人代書皇帝親諭中,也沒有發現“欽此”的蹤跡。那到底什么樣的圣旨里才有“欽此”二字呢? 大臣將皇帝口諭轉為書面諭旨時,才會在最后添寫“欽此”,以示這是皇帝親自發布的命令,并非杜撰。 例如,清朝軍機大臣經常直接面承皇帝口諭,大臣接受口諭后還要將諭旨發往地方,稱為“廷寄”,“廷寄”的諭旨就要加上“欽此”二字。此外,當有臣下要引述皇帝朱批或詔書時,也要加上“欽此”二字。這里可以將“欽此”視作一種轉引的標識。更形象地說,“欽此”就像是“句號”加“后引號”的作用,表示皇帝的命令就此結束。 二、“欽此”的作用 清朝的公文,根據發布機關的等級、類型的不同,都有它特定的開頭語和結束語,例如“奉此”“蒙此”“據此”“準此”等等。而“欽此”則是專門用在皇帝所發諭旨當中的。 就如“欽定”、“欽賜”、“欽點”一樣,“欽”字常常都是與皇帝的行為相聯系的。這樣做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證皇帝諭旨的權威性,彰顯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 此外,“欽此”作為固定結語,一定程度上,還可以防止別有用心之人繼續添寫來篡改諭旨。 三、真假詔書 在了解了“欽此”的含義和作用以后,我們還可以接著來破破案。 據說,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三月初九日,兩廣總督徐廣縉在照會英國駐華公使文翰時,引用了道光帝的諭旨,意在反對英國人進入廣州城。該諭旨號稱是從道光帝寫給徐廣縉的奏折朱批中截取下來的: “設誠所以為民,衛民方能保國。民心之所向,即天命之所歸。今廣東百姓既心齊志定,不愿外國人進城,豈能貼遍貼謄黃,勉加曉諭?中國不能拂百姓以順夷人,外國亦應察民情而舒商力。更須嚴禁土匪,勿令乘機滋事,擾我居民。外國商人遠涉重洋,總為安居樂業,亦當一體保護,庶幾永敦和好,共享太平矣。欽此。另有諭旨。倘該夷頑而莫化,妄起干戈,惟該督撫、將軍、提鎮等,籌度形勢,妥行辦理。勉之,勉之。欽此?!?/span> 對于此諭旨的真偽問題,還曾引起過一段公案,最后經學者鑒定,奏折和朱批都是偽造的。其實諭旨的可疑之處,從文中便可尋到端倪:聲稱是摘自道光帝朱批的諭旨中,出現了兩次“欽此”。 這是因為,如果說文末的“欽此”,是大臣轉述皇帝諭旨之標識,這還可以理解,那么中間的“欽此”二字,便頗值得懷疑了。 參考資料:《圣旨與“欽此”》、《再說“欽此”》 好物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