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血管代謝疾病? 心血管代謝疾病包括心臟病、腦卒中(大家俗稱的「中風」)和 2 型糖尿病,這幾種疾病和飲食代謝密切相關,發病率高,是死亡原因中最常見的幾種疾病。 據統計,高達 45.4% 的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與 不良飲食習慣相關。 對于食物而言,根據殺傷力大小排名,「心血管代謝疾病殺手榜」前三名是:鹽、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過度的攝入這些食物會增加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 第一名:鹽 鹽,不僅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對于今天的人來說,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鹽攝入過多可增加血壓,血壓增高與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卒中密切相關,尤其與高血壓性心臟病更密切。 第二名:加工肉類 加工肉制品指代經過鹽腌、風干、發酵、煙熏或其他處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長保存時間的任何肉類,例如香腸、臘腸、火腿、培根、牛肉干等。 每增多 50 克 / 天加工肉類的攝入,對于 50 歲人群,增加冠心病風險 47%,糖尿病風險 65%。 第三名: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除了可樂,還有很多,如果汁飲料、運動飲料、能量維他命飲料、冰茶、酸奶等。 可能你隨手拿起的一瓶飲料,含糖量就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添加糖 25 克 / 天的標準。 含糖飲料與 10.8% 的冠心病、1.8% 的高血壓性心臟病、0.7% 的卒中、14.8% 糖尿病死亡相關。每攝入含糖飲料 240 毫升 / 每天,冠心病風險增加 26%,糖尿病風險 27%。 飲食習慣導致的健康問題也非常嚴重 研究發現,中國人的日常飲食習慣在繼續惡化,紅肉、鹽和含糖飲料的用量呈上升趨勢,再加上相對不「健康」的烹調方式,更使得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激增。中國正面臨心血管疾病流行上升的勢頭,并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勢頭會減弱。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鹽攝入量是 6 克,中國目前的人均攝入量是每天 12 克;每天糖的建議人均攝入量是 25 克,中國 2008 年的一項調查是 53 克。 這里有一份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昆明科技大學等權威科研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心血管高危省份排名」,從圖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高危省份和平時鹽攝入是高度相關的,而長江中下游各個省份,是全中國鹽攝入最高的地區。 圖片來源:央視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