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的基礎是啥? 第一必須是有氧能力。 這個很多跑者都清楚。如果只練有氧(比如MAF180,可參考:讓你瘦的跑步方法),當你的跑量累積到了某個地步(例如1000K以上),成績其實也不會太差,老Q覺得部分基礎好的同學,全馬破400都極有可能。 基礎較差的同學,全馬跑進500以內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當然,平常的長距離訓練(單次2小時以上)可不能少。不然就算你每天5K,連續跑200天,全馬也是跑不下來的。 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但是,只進行有氧慢跑的話,固然很安全(心率低),平常也不會累,成績卻提升比較慢,也容易碰到天花板。 所以不少追求成績的跑友們會覺得MAF180之類的壓心率跑法效率低周期長,轉身又去練其它高強度了。這也是很多訓練計劃里面會加一些高強度的訓練的原因。咱們以前介紹過T、A、I、R等,都算是高強度訓練范疇。(關于各種配速詳細的解釋在這里:測測適合你的跑步速度) 這些訓練各有特點,其目的和側重都不一樣,各有各效果。如果在備賽馬拉松期間,只做一種高強度練習的話,那選什么合適呢?老Q會建議練T跑。 01 什么是T跑? 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T跑是啥? 多數文章里稱之為Tempo(節奏跑),偏學術的會稱之為Lactic Threshold(乳酸閾值),以后大家看到這倆詞,可以劃個等號。 說白了T就代表一個區間,一個門檻,熟悉訓練強度區間理論的跑友們,都應該知道E、M、T、A、I、R這幾個強度區間(更多了解:如何知道自己的心率區間), 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T區間是很窄的一個區間,大概是儲備心率強度的74%~78%,或者最大心率值的89%~92%(推薦用儲備心率來計算)。舉個例子,下圖中當事人(其實就是老Q自己了)的T強度心率區間范圍在151~156bpm。 這個是Garmin Fenix3跑表查到的Lactate Threshold(乳酸閾值)數據,這個值是手表自動檢測出來的,有倆:
02 練習T跑,有什么好處 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跑T有什么作用呢?簡單來說,就是讓你中長跑跑到最后也能保持一個好的狀態。 為什么中長跑跑到后面很多人跑不動?這就不得不提到乳酸。人體只要還有生命力,無時無刻都會因為代謝而產生乳酸,也無時無刻不在排除(消耗)乳酸。也就是說,乳酸的出、入基于平衡。 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跑步時又如何呢?人體代謝加快,乳酸也會增加,排除乳酸的速度也會加快。 但是,當跑步強度到某個臨界點時,排除乳酸的速度跟不上乳酸產生的速度,乳酸就會大量堆積,肌肉里乳酸的濃度就開始快速提高。 乳酸濃度大(充滿乳酸)的肌肉什么樣?無法正常收縮——其實也就是肌肉沒有辦法正常工作了。 而且,這種狀況出來之后,為了保持運動能力,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會強行責令心臟加速跳動(心率加快),讓血液加速流動,這樣才能把肌肉里的乳酸加快排除速度。 當然,心率加快也有限度,也就是說,如果運動強度太高,乳酸累積的趨勢是無可避免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某些跑者參加跑長距離比賽時,一開始滿血狀態,牛13哄哄,跑得那叫一個飛快,10+公里過后一個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酸爽小樣。 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不同人的臨界點是不一樣的。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同一個人不同時期的臨界點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可以經過鍛煉,提升這個檻兒,讓這個檻兒變得更高。當然,如果缺乏鍛煉,這個檻兒也會自己降低。 這個檻兒就是上面說的T區間了,比如對于上面例子中老Q自己的T區間,如下圖: 如果我的配速低于4分12秒,或者心率低于155bpm,乳酸排除的速度都能趕趟,也不會累積到讓我受累。 每個人的T區間都不一樣。如果跑的時候進入到這個檻兒(區間),雖然說乳酸會堆積,好歹也能堅持一會兒吧。那到底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精英選手能撐60分鐘(大概跑完一個半馬)有一定訓練的業余進階跑友們能撐30~40分鐘左右,沒怎么練過的入門級跑友呢?10分鐘左右吧,然后呢……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精確的檢查需要檢測血液里的乳酸濃度,如果到4毫摩爾就認為到了乳酸閾值了。一般低強度跑步(E跑)在2毫摩爾以內,較高一點的強度(M跑)在2~3毫摩爾。直觀的檢驗很簡單,跑的時候不喘就好,不喘代表你的強度合適(你的乳酸能及時排除掉)。 有些跑友們已經注意到了前邊提到的數字: 沒練過的:練過的=10分鐘:30~40分鐘 同樣是業余跑者,差距咋就這么大?答案就是T跑。練過T強度跟沒練過T強度,區別就會像上面這么大。這也就意味著:
03 T跑該怎么練?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前面說了,如果備戰馬拉松,因為各種原因(比如說兩個月后就要比賽了,一個完整的訓練周期要16周~22周,明顯不趕趟了),只能練一種高強度的話,T跑就比較合適。 >> 以下兩種是典型的訓練課表:
>> 需要注意的是:
當然,前面只是列了重點,一般在T跑訓練前要加一些過渡性質的E跑或M跑。例如下面這個就是比較完整的課表:
有些跑友注意到了“T配速”這個詞兒。這個配速怎么來的? 如果有專業點的跑表,也許能自動檢測出來(如上面給的那個案例)。不過老Q還是建議大家自己來實際跑跑測一下。標準流程是這樣的:
老Q自用版執行課表 如果想偷懶的話,可以這樣:T配速大約比你的10K比賽配速慢10~15秒。比你的5K比賽配速慢15~20秒。 04 T跑的感受:很爽!photo via cn.freeimages.com T跑訓練的話,高強度哦,身體會有什么感覺呢?像I跑(間歇跑)那樣欲仙欲死嗎? 老外的說法是:Tempo Run跑完應該是feel tired但又不exhausted(即累,但不是精疲力竭的那種累),或者說是種Comfortably hard(徐國峰老師譯成痛快)。 上面這兩個說法大家應該能體會到大概意思了,也就是說在進行T跑訓練時,能感覺到足夠的強度,但又不致于完全疲勞。簡單地概述就是:很爽,是真的爽。 |
|
來自: 昵稱IHF5Nui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