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縣安國寺,偏僻古道邊的精美“琉璃寺”
隋朝末年,為鎮(zhèn)壓豫西地區(qū)的農(nóng)民起義,隋煬帝敕建了一座寺廟,命名為安國寺,取“安國定邦”之意。雖然安國寺尚未竣工時,隋朝就滅亡了,但寺廟倒是留了下來,歷朝歷代不斷修葺。 安國寺南為連昌河,河邊曾有一條古道,為唐朝時連接?xùn)|西兩京(洛陽、長安)的道路,宋代后該古道漸漸荒廢,安國寺,就變得日益偏僻了。 安國寺前的入口在山門東側(cè)。來到這里,先別忙進去,千萬記得去山門看一下。門楣上寫有“香云結(jié)彩”四個大字,墻上,就是極其精美的磚雕。麒麟、鳳凰、仙鶴、鹿,清晰可見。安國寺的磚雕之美,在這里就可見一斑了。 山門正北,是天王殿,天王殿西是天龍護法殿,內(nèi)供“天龍八部”。進入天王殿內(nèi),仔細(xì)觀察,還能看到梁架上殘留的彩繪。 天王殿東是一座方形鐘樓,屋檐下有磚雕仿木斗拱,雕刻非常精美。鐘樓內(nèi)有樓梯,可以爬到樓頂,俯瞰寺廟。 在樓梯縫隙中,我們看到了一株地黃。配著這藍天下的古寺古梯,倒也有趣。 大雄寶殿,是安國寺的一個重頭戲。這座大殿上的琉璃十分精彩,遠(yuǎn)遠(yuǎn)看上去流光溢彩,所以當(dāng)?shù)匕傩瞻寻矅拢步凶髁鹆隆?/p> 大雄寶殿是歇山頂建筑,在南側(cè)屋頂東西兩邊的垂脊和戧脊連接處,各有一條琉璃龍,非常驚艷。我們?nèi)サ臅r候正值春天,樹吐新芽、泡桐花開,拍出來的照片非常滿意。 除了琉璃之外,安國寺的木雕、磚雕同樣精彩。斗拱、梁架、木門、磚墻之上,隨處都可以看到雕刻作品。 在圓通寶殿前,有兩方碑,一方是乾隆年間的“重修安國寺金樁神像碑記”,另一方南側(cè)是大明洪武年間的“敕符”,北側(cè)寫有“曹洞正宗”。 “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指的是佛教禪宗臨濟、溈仰、法眼、云門、曹洞五大宗派。這五大派曾經(jīng)在少林寺同修。元初雪庭福裕禪師住持少林寺時,統(tǒng)一尊曹洞宗為正宗,創(chuàng)立少林寺曹洞正宗派別。如今在這塊碑上,還能夠看到該派輩分口訣。 圓通寶殿以北有一面火墻,這是我去安國寺之前,在照片上看過很多次的地方。可以說,它比想象中還要令人贊嘆。 火墻南面東西各有一幅圖,東邊是蟠龍,西側(cè)為麒麟。我們兩個人看的如癡如醉,在這里駐足好久。 在拍攝火墻時,剛好寺里的師父從門口經(jīng)過。這位師父后來和我們聊了許多關(guān)于曹洞宗、關(guān)于安國寺木雕的故事,非常感謝。從這張圖看,左上角和右上角有“降龍”“伏虎”,下面是兩副“五瑞圖”,還有不少動物紋、花草紋的裝飾。 火墻北側(cè)整體感覺沒有南墻保護得好,斑駁脫落較多。而且因為光線、樹木影響,在這里拍的照片效果差一些。在北墻門兩邊各有一個人物像,保存完好,值得一看。 安國寺的最后一個殿,是面闊五間的毗盧寶殿。每一間門上懸有一匾額,檐下有精美木雕。大部分人物像因歷史原因被人為毀壞。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當(dāng)屬東側(cè)“毗盧真境”匾額前的八仙過海。 “正法藏眼”匾前的木雕,刻有四人騎著高頭大馬,第一位還有兩個侍從。因殘損,我無法推斷內(nèi)容,不過兩邊的小房子很有意思,都是歪的,我猜是為了表現(xiàn)“駿馬疾馳”的動感,藝術(shù)性很強。 毗盧寶殿前有清朝所立的青石柱,上刻有“安國八景”。柱上還有兩副對聯(lián): 寶筏渡迷津原里犬河邊牛愿相逢去 ; 金繩開覺路井中蛇藤上鼠應(yīng)早脫來。 昌水縈洄萬頃流光映梵宇; 瑞山繚繞四圍爽氣浮祇園。 樹影斑駁,禪意盎然,作別安國寺,我期待著,下一次的旅程…… 歡迎關(guān)注小王家的雜記!我們是陜西歷史文化使者,是一對熱愛歷史、遺產(chǎn)、旅行的小夫妻。每周兩期,與你分享文化故事……
往期關(guān)鍵詞 陜西|山西|廣東|寧夏 | 貴州 | 越南|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