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樣一個令人神往的時代。一個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時代,一個詩與酒、力與美的時代,一個中華民族從全盛走向衰弱的時代。就在唐朝,歷史見證了一段中華民族的傳奇,一個張揚而不驕橫,高貴而不奢侈,自信而不排外的民族氣質的熱烈激蕩。也見證了中國冷兵器史上絕無僅有的絕唱——唐刀。 仿古唐刀 如今,唐刀二字經常出現在網絡上。可謂中華冷兵器中的明星。無論是影視、文學作品還是游戲中,都可以看到“唐刀的身影”。但是,那些充斥在網絡的各種關于唐刀的說法,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有明顯的錯誤,與考古發現和史籍記載都有大量不相符之處。如下面這把~ 宋《武經總要》載陌刀圖(復原) 《舊唐書 ·李嗣業傳》:“乃肉袒持長刀立于陣前,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殺數十人,陣乃稍定。于是嗣業率前軍各執長刀,如墻而進,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短屏洹份d:“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睙o論怎么看,《武經總要》所載的陌刀與唐史所載的形制及性能皆有出入。 宋《武經總要》載陌刀圖(復原)2 唐刀可以說是中國冷兵器史上的巔峰之作,是大唐府兵南征北戰開疆拓土的重要保證,也是大唐帝國赫赫武功的忠實見證。除環首儀刀外我國尚無實物“唐刀”出土。聊從諸多記載和海外所藏中可知“唐刀”形制和風采。 1、 唐刀的由來、歷史與種類。 唐刀,是我國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并非特指某種刀。《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儀刀,羽儀所執;鄣刀,蓋用鄣身以御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背恕短屏洹份d錄的儀刀和橫刀外,還有彎刀。 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已來謂之御刀,后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下圖為儀刀可能的兩種形制。 持刀儀衛圖 陜西三原淮安靖王李壽墓石障浮雕 公元631年 1991年陜西長安縣 唐代竇皓墓出土的水晶墜金柄飾儀刀 此儀刀,刀脊錯金銘文有 X尺百折 等字可辨認--初唐 長樂公主墓壁畫 儀刀 障刀:鄣刀,蓋用鄣身以御敵。一般認為為較橫刀短的防身用的短刀類。 短刀 陌刀:《唐六典》卷十六陌刀條注:“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斬馬劍?!碧剖份d,陌刀雙刃、狹長,鋒利無倫。 根據史料推理的陌刀 橫刀:也就是現在所稱的“唐大刀”,網絡上通常所說的“唐刀”,多半是指這種“橫刀”。橫刀不是一種獨立的兵器,而是隋唐代刀的一種式樣,主要是隋唐時代的軍隊、兵士列裝制式佩刀?,F代俗稱“唐刀”。唐朝軍隊普遍配備橫刀作為短兵器,同時兼有弓、弩等遠距離打擊武器。橫刀是唐代騎步兵每人必備的兵器,《太白陰經》中提到唐軍隊佩刀比重占80%,其中佩刀即是橫刀,可見橫刀重要非凡。 日本京都鞍馬寺 黑漆太刀。 日本京都鞍馬寺 黑漆太刀,長92.85cm,8世紀。日本平安時代首任征夷大將軍“坂上田村麻呂”佩刀的形制與其非常類似,據說坂上田村麻呂的祖先是漢靈帝的子孫,稱為阿知使主,因曹魏篡漢而率七姓十七縣人口經朝鮮流亡日本。他出任征夷大將軍的時間是延歷二十三年(公元804年),即大唐貞觀二十年。 1971年陜西乾縣懿德太子墓出土 唐 彩繪騎兵俑 1971年陜西出土的一件彩繪騎兵傭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中早期橫刀的形制:無環首,刀鞘包裹帶狀物,柄有“P”形雙箍。 唐(橫)刀的形狀為直刀形狀,刀身為窄刃厚脊。乃是古戰場實戰用刀,可鋒利,可破甲。 唐大刀與唐樣大刀: 金銀鈿裝唐大刀 金銀鈿裝唐大刀 傅蕓子《正倉院考古記·三倉之概覽·北倉上》載:“刃長日尺二尺六寸四分,劍鋒兩刃,刀身微曲而非劍。所謂“唐大刀”,是純粹唐制之大刀,區別于其他仿制的“唐樣大刀”。 金銀鈿裝唐大刀(原物) 唐橫刀 明治22年東京國立博物院模造品(仿制) 刀匠日置兼次 金工田村宗吉。 唐大刀(橫刀)裝具華貴,裹以鮫革、嵌以金銀、鑲以珠寶,總之有錢任性但也確實價值連城。 2、唐刀演化 獅子山西漢楚王墓所出之環首長刀 隋代的刀。是從環首刀而來的,而唐刀也是從隋刀的基礎演變過來的。歷史追述到漢朝,就開始使用刀。最初的刀是為了和匈奴騎兵對抗而產生的馬刀。為直刃環首刀,即是因為便于制造,也是為了體現中國軍人的剛直。因為刀柄后為環形,故稱“大漢環首刀”。這種樣式一直延續到隋唐。漢族軍人都在用這種直刀和游牧民族的彎刀對抗。唐中期始,橫刀劍首設計逐漸去掉了環首,刀柄有所延長,大多可以雙手持握。 龍鳳環首刀(隋代 1929年洛陽北邙山 隋皇室墓出土 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水龍劍 水龍劍(注:此類單刃直刀應屬于刀類,此處按日本習慣,稱之為“劍”) 水龍劍(刀)為隋朝寶刀,切刃造,覆土淬直刃紋。裝具為日本后配,傳為圣武天皇御物。 隋朝“丙子椒林劍” 隋朝“七星劍” 唐刀締造了中國鋼鐵兵器最輝煌的一頁,對周邊朝鮮、日本等國家都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為“日本刀”鼻祖。一直以來受到冷兵器愛好者的喜愛和追捧。但唐朝橫刀的刀身及刀鋒基本上都是直的,不象常見的“日本刀”是帶著弧度的彎曲著的。 3、 唐刀和日本刀的區別 日本刀/肋差/唐(橫)刀 a,唐(橫)刀是直的,日本武士刀多是彎的。 b,日本刀的刃區面積一般都占刀身面積的>,唐刀的刃區面積一般為。 c,唐(橫)刀片切刃,斧刃造型,抗崩角能力強。一般認為可在戰場上破甲的。日本刀刀身多呈V字形,鋒利開刃,一般以“切肉”為主。 d,唐刀有特長的類型(如'陌刀') 日本安土桃山時期武士刀(1568年至1603年之間) c、鍛造工藝不同:唐(橫)刀采用兩種或以上不同硬度的鋼,采用百煉折疊+包鋼技術打造。武士刀是用一塊玉鋼折疊+三枚合(夾鋼)等(鋼材結合方式種類較多)鍛造。時代發展與記錄不同,日本刀繁多的鋼材鍛造結構是古法還是后世衍生出來的就不得而知了。 鋼材的鍛造結構(上圖第一行右1為包鋼結構) 4、 除《唐六典》外其他文物及唐刀記載: 鑲金鞘銅柄木劍(班劍) 昭陵博物館 唐 黑漆裝唐直刀、金銅黑漆涂平文拵、唐刀柜,日本鹿島神宮藏品,國寶。 被部分學者完全確信的“唐大刀”。約于8世紀初制作。典型的直背、切刃造。刀譚為明顯的漢式風格,另一個確認的原因為隨此刀保存的難得的唐代盛刀盒——“唐櫃“。此款又名”金銅黑漆裝唐直刀“。 出土的唐刀(待考證),1995年購于倫敦。 ▲出土的唐刀,1995年購于倫敦。 雖然生銹,但可見鎬造刀形,長一米半,起脊。最厚達一點八公分。鎬造。內部未腐蝕。 ▲金銀平脫橫刀 八世紀所制作的橫刀,既作為隨身武器,同時也作為古代宮廷宗教儀式用品。其柄長14.9厘米。刃長35.2厘米。刀莖狹過刀身,前寬后窄,尾部開孔(十分有特點的部分)?,F藏于日本奈良正倉院。 ▲銀飾鑲寶石唐短刀 此款短刀為一對保存,刀柄及刀身同向彎曲。同樣藏于日本奈良正倉院。刀鞘整體包銀首,無鐔。刀鞘通體包銀,透雕呈唐草及花卉狀并向前藍色琉璃珠和白珍珠。系長縷刀牌,楷書“橘夫人奉物”。此款短刀的出現標明在唐初唐刀已經出現曲刃。 ▲持笏佩囊的唐代官員(山西太原金勝村唐墓壁畫局部) 《唐會要》卷六十三:朕嘗從幸未央宮,辟仗已過,忽于軍中見一人,身帶【橫刀】。 《新唐書》卷二十三:第一麟旗隊,第二角端旗隊,第三赤熊旗隊,折沖都尉各一人檢校,戎服,被大袍,佩弓箭、【橫刀】。 《唐律疏議》卷八:疏議曰:兵仗者,謂【橫刀】常帶;其甲、□、弓、箭之類,有時應執著者并不得遠身,不應執帶者常自近身。 《唐律疏議》卷七:疏議曰:仗雖入上合內,不應帶【橫刀】而輒帶入者,減罪二等,合徒三年。 ▲昭陵陪葬墓,長樂公主墓,戰袍儀衛領班 《唐會要》卷七十一:今后請各衣錦繡。具巾襪。帶【儀刀】。 《舊唐書》卷十八:先是,宰相武元衡被害,憲宗出內庫弓箭、【陌刀】賜左右街使,俟宰相入朝,以為翼從,及建福門退。 ▲昭陵陪葬墓,長樂公主墓,甲胄儀衛圖 ▲昭陵陪葬墓,韋貴妃墓,門吏圖 ▲日本改造后仿制的唐樣大刀 此刀現藏于東京國立美術館國寶。12世紀藤原真楯家傳,年代不詳,作禮儀用。 5、 現代仿古唐刀欣賞(傳統VS創新) 精裝唐(橫)刀 珠云唐刀 珠云魚皮唐刀 夕影唐刀 鍍銀長生唐(橫)刀 魚皮唐(橫)刀 冰痕唐短刀 7、我們身邊的唐刀————影視劇 徐克電影《狄仁杰·神都龍王》中的武器——唐刀 徐克電影《狄仁杰·神都龍王》中的武器——唐刀 (劍)。 我們之所以喜歡徐克,不僅因為他形象再現了我們心中的故事與武俠。電影中的兵器,向來也是一景。滿載奇思妙想的同時,也不無考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