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與脾主要是疏泄與運化,生血與藏血的關系。肝膽主氣機的升發與疏泄,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同居中焦,共同斡旋氣機的升與降。脾的運化有賴于肝氣的條達,肝能藏血,脾能統血。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來供養。 若肝氣郁結,疏泄失職,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噯氣等“肝脾不和”之證;脾主運化,胃主受納,飲食不節、過食生冷都會傷及脾胃。如果脾胃功能失常,中焦氣機不運,脾胃對食谷、水濕運化吸收不好,濕濁就會內生,失于升清和降濁。氣機壅滯同樣會波及肝膽,使肝膽疏泄不利而出現脅肋疼痛,膽汁分泌不暢逆行反流,甚至出現黃疸。 要保養脾胃,首先要保養好肝臟,調節好情緒。我們常見生氣后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胃痛;有些人情緒一緊張就腸鳴腹痛、腹瀉,這就是肝氣犯胃、肝木克土所致的脾胃功能紊亂。脾胃疾病多與“肝”相關,像肝氣郁滯、肝胃不和、肝脾不調、肝強脾弱等。故而在脾胃病的治療和調攝方面,要以理肝氣、調肝氣、和肝氣為主。日常保持心情舒暢,蔬菜中芹菜、蓬蒿、西紅柿、蘿卜、刀豆等都有利于調和肝脾。水果中橙子、柑橘、香櫞、佛手等對疏肝理氣很有作用。平時也可服用些復合維生素B,以有利于神經的調節,幫助肝氣舒展。玫瑰花有疏肝理氣,寧心安神的功能,可用來泡茶飲用。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同居中焦,有斡旋氣機之用。若脾不升清則胃不降濁,從而導致中州“土壅木郁”;脾胃病逆犯肝膽,即“脾土反侮肝木”。結果肝膽的疏泄條達功能受限,出現食欲不振、腹脹、噯氣、呃逆、脹痛等肝、膽、脾、胃氣逆不達的癥狀。肝膽疏泄不利進而還可引起氣滯血瘀,出現結節腫塊、月經不調、痛經等。 要使肝膽之氣保持舒暢、條達,脾胃運化正常也很重要。若脾失健運,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使肝失所養,疏泄不利;肝失所藏,則會出現肌膚、五臟失于濡養的諸多病證,如眼目干澀、月經量少等,由此可見肝病可累脾(胃),脾病可及肝,它們是互相影響的。 因此,注意飲食調攝,飲食要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葷素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使胃腸蠕動加強,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 調攝好脾胃,就能保護好肝膽,是肝臟養護的重要環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