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秋,修復家里的電燈線時我不慎從樹上摔了下來,摔傷了脊椎骨,導致雙腿癱瘓。 久臥病榻,最難熬的不是病痛,而是寂寞。為了打發難熬的日子,我便找了些書來讀,時間充裕,而找來的書有限,就翻來覆去地讀。那年代書很難找,在農村書更是難找。我逮著什么書就讀什么書,把地理課本和《動物學》都翻爛了,連一本《電工作法》也不放過。 后來我得到了一本殘缺不全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初我不知道書名,只是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那個名叫保爾·柯察金的人真是了不起。這部書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不認為保爾·柯察金是我的偶像,但他是一種精神,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精神,這個精神至今還激勵著我,直到永遠。 在病榻讀書最初對我來說是一種消遣,排解痛苦寂寞,打發難熬的時光。且不說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高修養,可以升華境界;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外部世界的窗口,至少可以開闊我的視野。殘腿限制了我的自由,閉塞了我對外部世界的觀察,但書籍開闊了我的視野,令我通過文字觀察到我不能到達的世界。從那時起,我真正喜歡上了讀書。 漸漸地讀出了味道,讀出了意境,讀上了癮,自覺胸中天地小,書中乾坤大。待到后來覺得讀書乃人生一大快事,必不可少,讀書可以抗拒死亡,避免空虛,可以教人想事兒,怎樣活著,怎樣做事,怎樣做人。人生苦短,幸虧有了書,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上才能把見聞擴大無數倍。住在沒有書籍的房舍,如同房舍沒有窗戶。倘若世間沒有書,倘若我不識字,我真不知道該怎樣活下去。我不敢去深想這個問題,只是慶幸我識得字,更慶幸世間有讀不完讀不盡的書。 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讀書置于行路之前,由此可見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自知山高水遠的生活不再屬于我,因此更不敢放松讀書,以讀書來彌補自己腳力的不足。 當今社會人心浮躁,越來越多的人遠離挑燈夜讀的意境。可我依然覺得讀書是件美事,是難得的精神享受。回顧三十多年來走過的路,我每一步都在書的階梯上留下了腳印。我沒有什么嗜好,只知與書為伴,與文交友。生活頓頓寧無肉,居家時時必有書。一天不看書,吃不下飯;一夜不讀書,就會睡不著覺。毫不夸張地說,是書拯救了我,給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現在我不僅讀書,也寫書。我一直以為勤奮、修養和悟性對搞藝術者來說必不可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以為我缺的不是勤奮,是讀書,是學習。在讀書學習中提高自己的修養,升華自己的悟性。 活到老,讀到老。是我永遠的座右銘。 賀緒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陜西省作協理事,陜西文學院簽約作家。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400余萬字,多次獲各類文學獎項。代表作《關中匪事》 來源:陜西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