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過6次艾美獎和3次金球獎提名的美劇《都鐸王朝》放映時,時代周刊曾經評論說:“如果16世紀有八卦小報,亨利八世一定是每期的封面人物。”這是因為,亨利八世所在的都鐸王朝后期是一個狗血與八卦齊飛、亂倫與砍頭并舉的年代,而國王本人一輩子都在為生兒子而努力。 作為一個一生都在為繼承人問題而煩惱的國王,亨利八世娶了6任妻子,發展了數不清的情人,生了無數的私生子,但最后還是“絕嗣斷統”——王位不得不淪落到血緣遙遠的表親手中,導致都鐸王朝被斯圖亞特王朝取代。 為什么他有私生子存在還是要宣布絕嗣? 這是由當時的王位繼承制度決定的。 早在中世紀的歐洲,貴族中盛行的是“長子繼承制”,即土地財產等不動產不可分割,由長子繼承;而其他現金、珠寶等動產可分割繼承。雖然也有重男傾向, 但對女性不完全排斥。當時的王位繼承也基本遵循這一原則。 但是到了都鐸王朝時期情況發生了變化。“玫瑰戰爭”和“黑死病”使英格蘭古老的貴族家庭大都斷嗣或消失,而建立都鐸王朝并占據高位的都是一些新興貴族,他們為鞏固統治地位和炫耀身份而熱衷于追溯家世,希望證明自己血緣純正,出身高貴。 所以,在當時的風氣下,家世不夠顯赫,血統不夠高貴的人,特別是私生子是沒有繼承權的。如果國王的妻子家世不夠高貴,她生下來的孩子也不一定有繼承權。 好萊塢電影《另一個博林家的女孩》說的就是亨利八世時期,安妮·博林當上王后之后,為了避免步前王后凱瑟琳的后塵,流產后處心積慮要生下兒子,最后卻以通奸罪被亨利八世砍頭的故事。 安妮·博林成為王后以后,前王后凱瑟琳生的瑪麗公主居然被宣布為私生女,沒有繼承權。王位幾經波折落入瑪麗公主手里后,作為報復,安妮·博林生的伊麗莎白公主又被宣布為私生女,取消王位繼承權。 亨利八世臨去世前,為了避免王權旁落,他處心積慮地留下遺囑,保證王位能落在自己三個孩子身上: 在他死后,由愛德華和他的后代繼位;如果愛德華沒有后代,愛德華死后由瑪麗和她的后代繼位;如果瑪麗沒有后代,瑪麗死后由伊麗莎白和她的后代繼位。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如此嚴密的安排,都鐸王朝還是終結了——三位繼承人都無后代,王位只能傳給亨利八世的姐姐瑪格麗特與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的后代。 在亨利八世之后,英國議會于1701年通過了一個《王位繼承法》,明確規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王位世代相襲,兒子優先于女兒,而女兒又優先于侄子或者侄女。如果國王沒有兒子只有女兒,那么就會出現女王。 在整個中世紀,繼承問題始終是引發戰爭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歐洲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四次重大的王位繼承戰爭,英國王位繼承戰爭(1689-1691);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3-1738);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每一次都是曠日持久,爭奪慘烈。其中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絕嗣引發的繼承權爭奪戰,使版圖巨大的西班牙帝國慘遭分割。 到了現在,歐洲的王室大多是虛君制,王位繼承法也歷經多次修改。201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修改后的英國王位繼承法,規定英國君王的子女將享有平等的王位繼承權,但不溯既往。這表示英國未來究竟還會不會出現女王,取決于威廉王子與凱特生的第一個孩子是不是女兒——結果,囧囧噠喬治小王子出生了……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