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目無全牛 今天和您分享的成語是“目無全牛”,出自《莊子·養生主》。 這個成語在字面上乍看,好像是形容某人的態度傲慢,目中無人,而實際上,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技藝高超,也可以用來比喻洞察事理,對事物的見解透徹。 那么,您可能會問了,這跟牛有什么關系???說到這兒,跟您提一個醒,這個事還真是跟牛有關系,而且和一位名人有關系,他的名字叫庖丁。 ? 庖丁 庖丁這個名字,其實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先秦時期的人,人們往往把他的職業當做他的姓來稱呼他,因為廚師在古代被稱為“庖”,所以庖丁的意思,實際上是指一個姓丁的廚師。 傳說有一次,庖丁為梁惠王表演宰牛的技巧。只見他手拿一把鋒利的尖刀,在偌大的一頭牛上隨意揮舞,不加任何思索。刀刃所及之處,骨肉即刻分離,竟然沒有一絲的粘帶,仔細看他的動作,似乎還有舞蹈的節拍在里邊。抽刀時發出的聲音,也仿佛有一絲樂章的曼妙。 一旁的梁惠王見狀,不由得感嘆道:“真是好厲害的刀法啊,請問,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大王,我早就不再追求什么技法了。起初的時候,我在練習解牛,我看到的是一條整牛,并不知道這刀子該從哪進,該從哪出。但是現在已經看不見整條牛了。” 見梁惠王有所不解,庖丁又說道:“這么和您說吧,這牛的全身上下,何處有空隙,哪里有筋骨,我實在是太熟悉了,宰殺的時候甚至不用眼去看,我也知道該如何操作了。普通的廚師用刀砍骨頭,所以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那技藝高超的廚師用刀去割肉,所以一年才換一把刀。而我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您看,現在還和新的一樣,那就是因為我只用這把刀來切斷筋骨相連之處?!?br> 聽庖丁的一番話,梁惠王不禁感嘆道:“好啊,聽了閣下這番話,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修身養性的道理?!?br> ? 庖丁解牛 故事講到這兒,我們不妨也做一下解讀,其實在我們看來,像庖丁這種境界,說目無全牛那都是謙虛了,他其實內心深處已經達到了“無?!钡木辰纾粌H這解牛的技藝已經出神入化了,還似乎有道家“無為”思想蘊含其中,這也就是梁惠王所說在庖丁的一句話里他所領悟出來的修生養性之道了。 實際上,在我們今天的生活當中,類似于像庖丁這樣的高手也是不乏其人的,但是有很多時候,我們看中的可能是他手中的刀是否珍貴,他穿的衣服是否是名牌,而對其高手本身所蘊含的智慧和哲理往往視而不見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大師到處都有,但我們內心中真正值得追隨的先生卻是少之又少了。 |
|